支招:医院怎样构建医疗质量安全系统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和医疗需求发生变化,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意义更加凸显。医院如何构建医疗质量与安全系统?目前有哪些成功案例?
2016年6月5日,健康界峰会在上海举办,其中一场主题为"基于国际标准构建医疗质量安全系统"的分论坛上,多位专家对此各抒己见。他们包括: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医院管理咨询中心主任陈晓红、浙医二院常务副院长赵小英、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副院长李庆丰、JCI首席顾问兼大中华区咨询主任刘继兰、飞利浦医疗信息解决方案与服务高级业务发展经理曹静。
现摘录各自的精彩见解如下:
陈晓红: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改进医疗质量。在如何改进上,我们首先需要达成共识,认识到改进医疗质量的重要性;其次,可以邀请专家指正和批评。医院管理者在传统管理的基础上,不妨运用PDCA解决现有问题,使医院进入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另外,多与国际交流是提升医院质量和安全的抓手。
(陈晓红)
赵小英:2011年,浙医二院启用RCA。每当遇到警讯事件,相关人员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事件的分析、改进和跟踪,45天内出具RCA报告,并拿出改进措施。此外,浙医二院把不良事件汇成表格,按严重程度分为4级,分别处理和改进。
为了推行RCA,浙医二院在组织架构方面,院长做一把手,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和临床安全小组负责基础质量管理,职能科室则承上启下做好服务。我们还会找专业人员实施RCA,首先关注系统和程序,而非个体医护人员,避免向医护施压和审讯式访谈,同时着力查清楚医院哪些因素导致问题发生。
(赵小英)
李庆丰:首先,我们采用广泛的移动物联网技术应用,让医院整个流程形成闭环,保证了医院安全。其次,在临床工作上我们有了一定的积累,并形成了一系列管理规范。我们把这些规范注入信息系统当中,形成比较完善的临床路径系统。搭建质量安全体系,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医务人员感觉到自身价值,再就是一定要注重顶层设计,切合医院的发展战略。
(李庆丰)
刘继兰:不管是JCI还是HIMSS,我们采用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医院战略发展规划。有些医院有着明确的国际标准,通过这些标准的引领,把医院推到新的水平和高度。
在国际社会,JCI标准是医疗质量的一个金标准。JCI跟医院的关系,既是评审关系,又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JCI成功的关键是制度先行,流程跟上,再加上全院人员的努力。当然,医院除了做风险管理,还需搭建安全文化。文化是一种信念、一种影响、一种风气,在这种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质量安全体系会得到更好的实施。
(刘继兰)
曹静:飞利浦聚焦个人健康、精准诊断、引导治疗、互联关护、健康信息化五大战略重点,围绕心血管、肿瘤、呼吸及母婴护理四大重点健康领域,基于飞利浦数字健康平台,为消费者、患者和医护人员等提供创新的整合解决方案。以心血管疾病为例,飞利浦与医生、患者携手,构筑从医院到家庭的互联式健康全程关护体系。配合硬件设备,在院前、院中、院后分别提供数字心电管理、心血管健康门户、重症患者管理、院后病人健康管理以及呼吸睡眠解决方案等一系列创新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采用国际标准,基于中国实践,把临床规范落实到临床路径,结合成熟的算法和模型,为医护人员提供辅助,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曹静)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