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药代确诊,时不我待,业绩任务怎么办?

2020
02/28

+
分享
评论
医库
A-
A+
重压之下,医药营销模式亟需转变、医药销售人员亟待转型。

近日,四川成都通报了1例新增确诊病例,是当地某药业一名医药销售人员。该销售人员在2月16日发热,18日就医后确诊,已被隔离治疗,感染来源正在核查中。糟糕的是,这名医药代表于1月20日至2月16日曾多次拜访客户,目前已在联系曾接触人员。

在此之前,各地发布的疫情信息中,已有多名医药销售人员确诊新冠肺炎:


1月28日 

湖北丹江口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出一则通告,其中提到一个确诊病例董某某是武汉市医药品销售人员。


2月3日 

石家庄通报新增的5个病例中,也有1例是医药公司工作人员。根据官方公布的行程轨迹,该病例是广州某医药公司驻石家庄工作人员,1月18日到广州参加年会后乘南航CZ8851次航班返回石家庄,1月24日出现发热。


2月4日

江苏省卫健委公布连云港赣榆区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根据通报,该患者49岁,长期在武汉从事药品销售行业。


2月10日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民政府网公布14例确诊患者, 其中1例是医药代表。


这些传统销售代表经常出入医院,但是却没有一线医生的防护手段,很容易被传染。但是如果放弃线下拜访,企业、医药代表的业绩压力也越来越大:


1、延期协会学术会议。2月1日,中华医学会已经发布通知,要求各分会延期召开2-4月份所有学术会议,5月份及以后会议视疫情发展情况再行研究。从中华医学会公开的会议计划看,至少波及近百场活动。

2、取消所有线下会议。事实上,在新冠肺炎确诊人数持续增加,鼓励居家办公的背景下,除了中华医学会的学术会取消,其他的学术会、座谈会、沙龙,以及医药代表常规的走访也都取消了。


3、一些药企减少,或者取消医生拜访。传统线下拜访药代与医生接触十分频繁,辗转于各大医院的医药代表、销售人员,处于较高的暴露风险之中,不仅本身容易被感染,还有通过拜访等职务行为,使医生、客户等密切接触人群患病的风险。


4、企业复工复产在即,但医药营销可能是最后一个解封的行业,而且之后的工作将更加艰难。因为医院感染是个重灾区,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即使疫情结束企业复工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进医院都会有严格的管控,例如门口有人拿体温枪监测,必须去服务台登记,凡是没有挂号,没有预约,没有准备看病的情况,一律不准进等等。线下代表连医院都进不去,更何况接触、拜访医生。


虽然这些延期会议,取消拜访的措施是出于保护的初衷,但是时间不等人,业绩任务无法延期,给很多企业和营销人员的业绩带来巨大挑战,大批药企一季度甚至上半年业绩会有较大滑坡,这也将加重下半年的压力。


重压之下,医药营销模式亟需转变、医药销售人员亟待转型。多家药企都涉足数字营销,通过线上触达医生,例如要求,医药代表必须每天及时跟进,收集新病患信息,早中晚六次拜访,并提交微信拜访截图和电话录音;要求每天早中晚三次在朋友圈发布该公司产品信息,还要把最新最前沿的学术信息转发给客户。有些药企认为数字营销是临时的,应付这段特殊时期的措施,而且仍然用线下人海战术的逻辑来做线上数字营销。


但是在全国疫情和全国集采的双面夹击下,在削减营销成本和重拳打击回扣的高压下,合规数字营销已经变成一个长期的常态化的工程,药企必须构建线上学术营销体系。


那么,药企应该如何构建数字营销体系?如果只是把营销从线下搬到线上,继续沿用传统线下思路,营销结果必定惨不忍睹。


数字营销的三个基本功:1,载体的技术开发与推广 2,内容建设 3,持续运营并与目标用户互动。如何做好模式转型,做好学术推广、合规营销才是药企营销的关键。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