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胶质瘤无法治愈?别灰心,10年生存期逐步提高

2020
03/06

+
分享
评论
INC国际神经科学
A-
A+
胶质瘤级别不同,中位生存期各异。病患若想追求更佳的治疗效果,可联合多种治疗办法综合进行。

INC接触过很多胶质瘤患者及家属,他们对此的印象就是:医学研究、治疗手段在不断发展,为什么大部分胶质瘤无法治愈?这不仅是广大胶质瘤患者的心声,也是很多神经外科同道们孜孜研究的课题。

得了胶质瘤意味着什么?难道就只能是无穷尽的绝望吗?其实,并不,病人的积极治疗、家属的密切配合尤为重要。治疗过程可能是漫长的,病患家庭需要有一些思想准备,其次病人及家属本身对胶质瘤这个病应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对于胶质瘤治疗手段、病人的生存期及预后应有个全面的认识。

胶质瘤分级表

神经胶质瘤是一种起源于大脑或脊柱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胶质瘤约占所有脑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0%,占所有恶性脑肿瘤的80%。胶质瘤的分级方法有几种,但现在最普遍接受的方法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系统,简而言之如下:

·1级-通常为低级-例如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2级-扩散浸润,但低级。

·3级-包括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室管膜瘤,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和间变性少星形胶质瘤。

·4级-通常为GBM(胶质母细胞瘤),具有内皮细胞增殖或肿瘤坏死。

具体脑胶质瘤最新WHO分级如下

7361583484823473 

  胶质瘤预后表 

93241583484823846

mos为中位生存期(不同的研究,结果可能会有轻微浮动)

一级胶质瘤手术全切后可达到治愈标准,中位生存期长达50年

二级胶质瘤5年生存率为40-80%,中位生存期3-5年

三级胶质瘤5年生存率为30-60%,中位生存期2-4年

四级胶质瘤5年生存率小于10%,中位生存期12-14个月

更多的治疗选择,更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

1、多数胶质瘤首选手术切除,一二级胶质瘤有更好的预后结局

胶质瘤根据核分裂像、异型性、细胞增殖速度进行分级,1级和2级一般称低级别胶质瘤,通常具有更好的预后结局。对于低级别胶质瘤,现有的医疗技术不断在进步,显微外科手术、清醒开颅手术日益精进,术中磁共振(iMRI)、术中神经导航以及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等仪器设备的应用,使得手术效果越来越好,全切程度越来越高,这对于患者5年生存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加上立体放射外科、质子治疗、新的靶向药等辅助放化疗手段的推陈出新,低级别胶质瘤的总体治疗效果一定程度上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胶质瘤都无法切除干净,儿童的小脑星形细胞瘤可以切除干净,成人限于额叶、颞叶的I级星形胶质瘤也可以完全切除。说白了,就是这个肿瘤的恶性程度较低,并且生长的位置又要适合于扩大切除,切掉后病人还不会发生严重并发症——这几项的组合是完全切除肿瘤的必要条件——大脑密布阡陌交错的神经与血管,因此想要完全切除十分困难。因而,即使神经外科显微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对于神经外科医生的要求丝毫没有降低。胶质瘤切不干净的必然结果就是残存的肿瘤再生长,并有可能进入恶性进展过程。

也不是所有的胶质瘤都会对放射线治疗敏感,一部分有治疗抵抗现象。另外,低剂量的放射治疗对正常的脑组织也存在细胞毒性作用,其结果就是有可能会加速基因的突变,从而使低级别的胶质瘤进入恶性发展的不归路上。因而,对于放化疗的选择需要谨慎,建议请神经外科专家、神经肿瘤专家等多学科评估,进行科学的综合治疗。

2、高级别胶质瘤预后较差,但以尽可能全切为前提,10年生存期可有效延长

3级和4级胶质瘤被认为是高级别胶质瘤,未分化或间变性,预后较差。恶性神经胶质瘤是高度浸润性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迁移到周围的正常脑组织。侵袭性表型是恶性神经胶质瘤临床进展的关键,它使完整的手术切除变得复杂,并使肿瘤再生长,并进一步侵袭存活的肿瘤细胞。

此外,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是神经胶质瘤的最恶性类型(世界卫生组织(WHO)IV级),由于这些肿瘤中存在着具有不同生物学特性的不同细胞群体,尤其是对化学疗法或放射疗法具有抵抗力的细胞,因此恶性神经胶质瘤容易短期内复发。

胶质母细胞瘤具有高度侵袭性、易复发、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其5年总生存率是所有人类癌症中最差的肿瘤之一。尽管进行了积极的治疗,中位生存期约为15个月。但是,有3-5%的患者可以存活超过3年,被称为长期存活者。

关于高级别胶质瘤,美国NCCN、欧洲EANO、中国等国际治疗规范指南均指出,高级别胶质瘤应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颅内肿瘤引起的物理占位效应,只有手术切除才是最直接、有效的解除手段,目前手术已经越来越微创化,各种术中神经导航/术中核磁/术中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发展,开颅手术在显微手术时代准确性、安全性、有效性越来越高。

44071583484823895

 (美国2019版NCCN中枢神经系统癌症治疗指南节选)

手术切除的程度是影响GBM预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一项最大的荟萃分析中,对切除率与OS和PFS之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与次全切术相比,全切术后1年总生存率增加了61%。他们还发现,全切术后12个月无进展生存几率增加了51%。然而,GBM切除术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样,也可能手术性相关并发症或损伤,从而导致肿瘤再生长和生存期缩短,有经验的手术医师和多学科治疗团队对GBM的总生存期至关重要。

不管是低级别还是高级别胶质瘤,首先要寻求最佳的手术切除效果,达到尽可能地全切,这能最大程度地控制肿瘤复发和提高预后水平。尽管有的胶质瘤长在脑干、丘脑、胼胝体或基底节等复杂位置,但在当前医疗技术水平下,以上“手术禁区”内疑难位置胶质瘤手术全切已经成为现实,当然这需要选择一个在此方面有着极为丰富经验和海量成功病例的手术团队。

虽然胶质瘤治疗面临着一些困境,但神经外科同仁们仍然对此表示充满希望。对于胶质瘤的治疗目前主要以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目前影像学技术快速发展,术中神经导航、超声导航、电生理监测等为手术的精准切除提供了保证,此外,目前恶性胶质瘤讲究多学科合作模式,这些无疑为胶质瘤患者提供更多的保障。

除了手术之外,世界神经外科领域对于胶质瘤的新疗法(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胶质瘤疫苗)都在不断研究中。虽然这些新疗法还没有取得优秀的临床数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胶质瘤一定会被攻克。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