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史上的3月7日:300%死亡率的手术和麻醉技术的进化

2020
03/08

+
分享
评论
五号医生吴昊
A-
A+
医学史上的3月7日

前言

1922年的3月7日是局麻技术的定义者,德国医生卡尔·路德维希·施莱奇(Carl Ludwig Schleich)逝世的日子。本文将从一场300%死亡率的手术讲起,来看看麻醉技术一路走来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局麻技术在麻醉历史中又扮演了怎样的地位吧。

54331583581847442

德国医生卡尔·路德维希·施莱奇(Carl Ludwig Schleich)

300%死亡率的手术

你们听说过死亡率达到300%的手术吗?当看到这段历史的时候吴医生也是惊讶万分,在央视的《手术两百年》中,导演就给大家带来了这段故事:

在吸入式麻醉技术被普遍应用之前,许多外科医生都奉行屠夫式的闪电快手原则,19世纪初英国著名的外科医生罗伯特·李斯顿最快能用25秒完成一例截肢手术,被称作“李斯顿飞刀”。

61571583581847604

19世纪截肢手术的现场如现在的综艺表演一般

老话常说,常在河边哪有不湿鞋。在李斯顿医生职业生涯的一场截肢手术中,让他经历了终生难忘的惨痛回忆。在这场手术中,他依然秉持着快刀斩乱麻的气势,但不幸的是,这一次他不小心将助手的手指和患者的一部分下体给切掉了。而后这两位不幸的人因为切空感染,身患败血症而死。更不幸的是,由于现场过于血腥,一名围观者心脏病发作,当场不治身亡。

如果说一场手术,死了三个人是因为术中感染,倒不如说是因为没有全身麻醉而导致的手术进程极其草率。虽然这是一个极端的案例,但也反映了当时的一个常态,虽然外科手术已经被广泛认可,但因为缺少有效地麻醉手段,患者的就医体验极不友好。毕竟,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接受刮骨疗毒的关公。

21511583581847729

关羽刮骨疗毒其实也是有麻醉的,比如喝酒

全身麻醉诞生了

其实自古以来,很多的文末都积累了一些传统的麻醉方法,比如曼陀罗花、古柯叶、鸦片的应用等。我国古代就有神医华佗发明的麻沸散,但这些方法的效果依然有限,也就导致了各种快刀手的诞生—通过缩短手术时长来减少患者的疼痛。就是在李斯顿医生那个年代,外科手术在西方国家被广泛的开展起来。为了解决术中患者疼痛的问题,一部分化学家和药学家都在尽力研究,试图找到可以批量生产的麻醉药物。

1799年英国化学家汉佛莱·戴维发现了笑气(氧化亚氮)的镇痛作用,1818年科学家法接第提出乙醚可被用来做全身麻醉,直到1846年10月16日,美国医生威廉·莫顿向世人证实了乙醚进行全身麻醉的可行性。

在乙醚被正式投入临床使用后,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降低了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患者的就医体验显著增高。不过随之而来的一个新的“要求”浮出水面,并不是所有的手术都需要大张旗鼓的全麻,能否有更针对性的麻醉方式呢?

15111583581847850

乙醚麻醉在当时的应用

麻醉药的发明是医患之间互利共赢的范例

每每看到麻醉技术的发展史,我都会感受到这是一个医患之间互利共赢的经典案例。麻醉不仅仅是缓解了患者术中的疼痛,提高了就医体验,其实对于医生来说,也是很有必要的。麻醉让患者处于深度镇静的状态,肌肉也会适当地松弛,这样会让医生专注于手术的本身,而不用担心患者乱动。

当全身麻醉技术发明之后,人们又开始关注能否有新的方法实现更有针对性的麻醉。患者的需求也正是医生研究的方向。正如现代医学发展的理念一样,首先解决0到1的突破,然后再在固定的领域持续精进。全麻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患者,比如我就想拔一颗牙,那么进行全身麻醉就显得有些奢侈了。

66891583581848027拔牙时的镇痛方法就是典型的局麻

此外,很多的手术其实不一定就要求患者必须要丧失意识,反而保持清醒可能会更有好处,这样方便一些关键问题上医患之间的实时交流和配合。

德国医生卡尔·路德维希·施莱奇(Carl Ludwig Schleich)曾为了解决这一现状做出努力,最终在1892年,他撰写了“无痛手术”《SchmerzloseOperationen》一书,描述了可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的概念和方法:是指沿手术切口线分层注射局麻药,阻滞组织中的神经末梢。

局麻技术的发现让患者可以在保持意识清醒下进行手术变为现实,这种术式简便易行,不需要大量的设备支持配合,安全性大,并发症少,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门诊小型手术或检查中。历史证明这项发明是麻醉学和外科学的伟大功绩,也是医患之间互相促进提高,互利共赢的典范事例。

而在其发现局麻技术的前后,臂丛麻醉、椎管内麻醉(腰麻)等术式如雨后春笋般显露,呈百家争鸣之势。

10291583581848095

局麻的过程

写在后面

其实现在我们生活中每一个看似理所应当的医学常识或常规方法都有着前人持续百年的付出和努力,我们现在无法想象当年一场手术死了三个人的悲痛场面,也无法理解如果没了局麻药物,该如何挺住拔牙的疼痛。

根据2011年发布的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在人口结构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局麻技术被赋予了更重大的责任。老年患者一般都有一些慢性病并存,且主要脏器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如果必须进行手术,局部麻醉的风险会更小,手术收益会更显著一些。

1922年的3月7日是局麻技术的定义者施莱奇医生逝世的日子,谨以此文来缅怀他在麻醉技术发展道路上贡献的力量。

(END)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医学史,死亡率,麻醉,手术,局麻,医生,患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