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一周工作120小时 过度劳累苦不堪言

健康界柯洋华

澳大利亚一项全国性的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澳大利亚医生工作时长超过了安全标准,这使得医生们精疲力竭,也给病人的生命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众所周知,连续工作时长超过17小时的危害可能与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驾驶标准导致的危害相当调查发现,53%的医院医生的工作强度可据此归类到高风险或重大风险行为行列。

虽然这个比例相对于2006年的62%来说总体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此次调查依然发现,在那些工作强度最大的医生群体身上,有些指标没有变好而是变坏了。

这项调查是澳大利亚医学协会(Australian Medical Association,以下简称AMA)于2011年8月开展的,持续一周的调查发现,医生连续值班最长时间纪录由2006年的39小时增长为2011年的43小时。与此同时,医生一周累计工作113小时的纪录也被打破,变为2011年的120小时。

此外,很多医生也没能享受每周5个标准工作日的待遇,21%的医生一周中甚至没有休息日。

AMA副主席吉福瑞·道伯称,如果医生工作时间过长导致的危害与摄入酒精的危害等同,医院应出台政策制止这些医生继续工作。

道伯认为,政府和(医院)管理人员需要为医生创造和维持一个更安全的工作环境。

见习产科医生、AMA“医生培训”委员会主席威尔·米尔福特告诉记者,“我已经不记得多少次听我的同事说起他们在下夜班后劳累到可以在开车回家路上等红绿灯的时候睡着”。

新南威尔士州卫生部长吉利安·斯金纳说,虽然AMA的审计结果是全国范围的,但是新南威尔士州卫生部会“致力于为所有员工提供安全、适宜的工作环境”。

似乎是一种呼应和验证,法国一个研究团队今年六月发布了一项关于医生工作时间与驾驶安全关系的调查报告。

通过比较30个麻醉科实习医生在睡眠剥夺条件下和一晚上正常睡眠后的驾驶技能,该研究团队认为,下夜班开车回家的医务人员更易发生车祸。

以下两点是可能的原因:一是整夜值班待命导致的睡眠剥夺影响驾驶技术,另一个则是医生下夜班时段与法国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的道路交通事故高发时段(早8点至9点)重合。

医生过度劳累不仅使得他们下班后昏昏欲睡,一些医生甚至难以在工作过程中集中注意力。

美国底特律的整形医生安东尼·杨在CNN的博客中回忆了自己不堪劳累在诊疗过程中打起瞌睡的场景:从开始值班他已经连续32个小时没有合眼,其中超过15个小时在手术室中忙碌。连续作战让他精疲力竭。与90年代自己接受住院医培训项目的残酷日子相比,安东尼·杨认为如今这一代医生的境遇仿佛得到了改善。

美国研究生医学教育鉴定委员会(ACGME)在2010年9月颁布了一项新条例,规定接受住院医培训中的一年级研究生最长值班时间不得超过16小时,但没有阻止更有经验的住院医连续工作28小时。这一规定收到一些人的欢迎,但依然存在争议,因为值班时长的限制必然导致医生尤其是实习医生培训时长缩短,还会影响到病人护理的连续性。

在全世界关于医生过劳的报告中,实习医生的遭遇值得格外关注。

在马来西亚,实习医生工作强度过大、苦不堪言的新闻也曾于三年前见诸报端。接受《星洲日报》采访的马来西亚实习医生称,政府医院在1年前所采取的制度是,每位医生每个星期要工作90小时,意即36小时当值(oncall),休息12小时,继续工作36小时,每星期至少有2次36小时当值。“这种工作时间制度很吃力,连续工作超过24小时后,很容易感到疲惫,难以集中精神。因此,每当我当值时,我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撑到下班。”

像这样长的工作时间,其实在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并不鲜见,香港和台湾的实习学生也是36小时当值。2008年4月,台湾成功大学一名实习医生连续工作36小时后在宿舍猝死,引起了人们对实习医生工作时间过长的关注。

医生这样长时间工作,工作期间失误的机会自然会大增,医生和病人的安全都受到威胁;在工作以外方面,则对健康、社交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