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护士名誉与高薪“双收” 中国护士如何是好?
健康界张娟(整理)
近日,一份《全美最佳职业报告》出炉,医疗职业包揽前十位中的八个席位,其中执业护士和麻醉护士位列第二和第六。
从行业平均薪资来看,麻醉护士位列第4(15.7万美元),职业护士位列第7(9.8万美元),均高于医师助理、统计师和计算机分析师。
纵览行业平均水平、职业压力和就业率等7个评估要素,要说在美国,护士是一个高薪、职业前景好的职业,并不过分。
而据国内2015年调查显示,护士的人均年收入为6.3万元,其中87%的护士认为收入与工作量并不匹配,甚至53%的护士没有年终奖。
除了收入与工作量不匹配外,“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合同制护士。
今年1月13日,盐城市盐都区大冈中心卫生院12名合同制护士,因为工资待遇低、同工不同酬等原因,集体向院方辞职。
近年来,随着公立医院规模的逐步扩大,合同制护士的数量越来越多,虽然国家一直在出台相关规定,强调“同工同酬”,但是对于某些医院的护士来说,这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工作强度大、待遇不公等原因,导致“护士荒”愈演愈烈。如何激励和留住护士,成为众多医院管理者关注的热点,而下列医院无论是从绩效考核,还是护理管理模式的转变,都值得借鉴。
同工同酬 能力是重要标准之一
为激励护士工作的积极性,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行同工同酬制度。编制内护士和编外合同制护士只是在工资构成上稍有区别,但拿到的总额区别并不大。在绩效工资和其他福利方面,两者没差别,包括评优评先、职务职称聘任,两者均可以平等申报,不会因为编制身份不同给临床工作带来影响。
同时,各科室在奖金方面实行二次分配。在医院层面上,以科室为单位核算奖金并分配到科室,然后科室进行二次分配,根据绩效成绩来分配奖金,充分体现护士的劳动价值。该院护理部副主任张振香表示:“能力成为医院衡量护士工作的最重要标准。”
垂直护理管理模式 提升话语权
垂直护理管理,是护理界公认最高效的护理管理模式之一,国内一些医院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苏大附一院)就是其中之一。
据该院护理部主任王海芳介绍,医院自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实施垂直护理管理,在护理人员的调配、薪酬激励体系、人才培养和提拔、招聘和考核以及晋升方面,护理部均有很大话语权。
绩效标准和薪酬是护理管理的难点之一,如何设计出兼顾公平性和合理性的薪酬制度,充分发挥护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苏大附一院,护士的收入由护理工作量、护理质量和科室效益综合设计。具体分为两部分:护理部分由护士的工作量乘以考核系数(工作质量)得出,临床部分由所服务科室根据效益进行分配。
充分授权让该院垂直护理管理制度得到充分落实,也提升了护理团队的稳定性。据王海芳介绍,苏大附一院的护理团队每年的离职率只有1%-2%,这其中还包括医院主动辞退的,以及一些特殊原因如夫妻两地分居、生了二胎要照护孩子的等。
年年涨工资 真金白银不含糊
台湾长庚医院对护士除了给予组织、文化氛围层面的激励,真金白银的奖励也从不含糊。
护士的工资每年都有所调整,医院会根据上一年的总盈余,按照一定比例拨专款给护士调薪,最低涨幅3%,并且平常备班会有每小时40台币的补贴,带教每月有500台币的补贴。此外,专门设置“提案奖”,护士每提出一个创意提案并被采纳,就会获得500台币的奖励。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作为医疗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医院应该通过护理管理去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护士的智力效应,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本文综编自健康界、丁香园、搜狐新闻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