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美医疗创新企业紧盯中国市场 能否入场成竞争力标志
健康界徐青
5月14日,139家美国科技创新公司齐聚休斯敦,竞争中国市场的“入场券”。
中美创新与投资对接大会“创之星”中美创新创业大赛,由美中创新联盟(UCIA)和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CSTEC)主办。其比赛规则是:参赛公司分为8个单元进行项目路演,中美两国评委现场打分点评,选出35家参赛公司晋级中国的复赛。从2017年的两个分赛区发展到休斯敦、芝加哥、丹佛、亚特兰大、旧金山、波士顿、西雅图、迈阿密共8个分赛区,可见美国创新企业对中国的青睐。其中竞争最激烈的当属医疗创新领域。
医疗创新大热
比赛中,139个科技创新公司分为8个单元进行初赛,其中33家医疗创新公司分为医疗设备和健康IT(Medical Device and Health IT)及医药和生物技术(Pharma and Biotechnology)两个单元竞争。
33家企业的创新涉及医疗健康的各个领域,有小而精的设备,如:使愈合更快、疤痕更小的外科手术缝合“订书针”,疫苗市场新宠——无针头、低痛感、高免疫反馈的注射器,利用生物聚合物制成了新一代快速止血材料;有服务提供商:如专门为医疗器械公司制定FDA申请战略的公司;有专注睡眠的无创睡眠治疗技术等。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有5家医疗器械和健康IT创新公司和3家医药与生物科技公司获得复赛资格。
值得注意的是,大会将创新论坛和B2B对接洽谈会与大赛相融合,使中国企业能全方位地了解美国科技的发展,更能够与美国企业一对一地深度沟通,并展示中国各个地方的优势,为跨境投资与合作提供全新的机会。
进入中国市场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鉴于中国制造业成本低、市场体量大和资本雄厚等因素,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创新企业争相竞争的重要市场。
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馆科技参赞陈宏生表示,能否进入中国市场,是美国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例如,两家处于同一领域的美国企业,它们自身之间有着激烈竞争。如果一家企业选择去中国,另一家没有去,第二家很有可能就会失去竞争优势。今天的现实是,只要进入中国市场,企业的体量就不一样了。”数据显示,美国进入中国市场、链接中国资源意愿最强烈的是相对成熟的创新公司,这些企业多数成立时间在3年到10年之间,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创新技术和产品,且其技术和产品在美国国内已经进入市场或者正在进入市场。
虽然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青睐有加,但在场的“过来人”提醒,由于两国文化和政策存在巨大差异,美国企业进入中国最好寻找一个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进行长期合作。这正是专注于脊椎疾病治疗的创新企业Physio Tronix的想法。位于休斯顿的Physio Tronix开发了一款以物理疗法缓解脊椎病症状的机器人,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希望在中方制造业中找到合作伙伴,一起将其产品推向市场。
中美创新合作呼唤政策更开放
致力于行业趋势研究的Rhodium Group董事Nicholas Consonery,过去十年一直在和中国市场打交道。他统计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国对美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一直处于增长态势,甚至超过美国对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以德克萨斯州为例,自2000年起,该州获得了中国80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但这个增长曲线却在2017年出现了大幅下降。其原因来自中美两方面,一方面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阻止了80到100亿美元的交易;另一方面,北京的新政也限制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过去10年,美国在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增加,但美国在中国健康领域的投资却一直处在下降状态,投资额度远低于能源、信息技术、房地产、汽车、娱乐等领域。Nicholas Consonery分析,这是因为中国对社会办医的支持依然不足,外资想要进入中国医疗市场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Nicholas Consonery指出,虽然从2000年到2016年中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限制在不断放宽,但要想进一步促进创新交流,中国需要更开放的政策支持外商直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