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助力 三甲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竟如此轻松
中国卫生质量杂志朱新青等
随着医院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护理工作进入信息化时代[1-2]。为了改进护理管理工作模式,使护理管理更加科学、严谨,自2014年起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开发使用护理信息系统(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NIS)[3],并应用于护理管理和实践工作中,取得良好效果。
1 设计思路
护理信息系统(NIS)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可对护理管理和业务技术信息进行收集、存贮和处理[4-5]。该院护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采用“遵照标准、构建规范、引入管理工具”的设计思想,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导,以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为蓝本,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信息流程再造为方法,以质量管理工具分析为创新点,以闭环管理为支撑,针对护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安全管理、护理培训、教学管理、护理绩效、不良事件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应用信息管理,提高护理管理效能,实现网络信息化管理;同时通过将品管工具嵌入系统,实现系统化、多维度、闭环式的护理质量管理,持续优化质量流程,通过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多方位大数据,运用数据分析支持护理决策,达到护理管理科学决策的目的。
2 系统的研发使用
2.1系统总体框架及权限设置
NIS系统包括人力资源系统、护理质量管理模块、护理培训管理、护理教学管理、护理绩效管理、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管理等6大模块。护理信息系统架构图见图1。权限设置分护理部、护理质控员、护理人员3大部分,业务列表分护理部三组质控组、大科二级质控、病区一级质控、护士、进修生、实习生六个方面。权限不同,职责与义务不同。
图1 医院护理信息系统架构图
2.2护理信息系统模块功能及应用
2.2.1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设置了3方面功能:(1)护理人员档案管理。包括护理人员基本信息(学历、职称、入院时间、层级、轮转信息、培训信息、论文科研信息),此模块信息可实时更新,确保随时提取准确的护理人员信息。(2)执业注册管理。系统设置有提醒功能,提前3个月提醒延续注册,完成注册确认后系统才取消提醒条目,避免疏漏。(3)查询统计。包括护理人员职称、层级、学历、年龄结构统计、护理执业注册统计报表、护士轮转记录实时查询,查询快捷,便于数据统计分析。
2.2.2护士长管理模块 内容包括病区护理人员信息(病区护理人员结构与床护比、护患比)、工作计划、总结管理,科室上报管理(月上报数据及优质护理服务亮点上报),病区工作动态调配、病区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等。该模块信息化管理规范、准确,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可大大提高护士长管理效率。
2.2.3护理质量模块构成与功能 内容包括护理质量模块、预设值、指标设置、类别管理、查检表制表、质控组管理、护理质控年度计划、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护理质量简报管理、二级查检数据汇总、全院查检一览表、二级/三级PDCA管理、查询统计等,系统嵌入该院护理部自主开发并获得国家版权保护的《带品管工具的护理质量小结电子模板》[6],小结模板利用Excel编辑功能,应用公式自动计算数据,通过简单编程将品管工具引入护理质量自动分析中。该小结模板由查检表、小结、柏拉图用表、管制图用表共4个工作表组成。质控员在信息系统录入数据和文字后,信息系统自动将存在问题反馈给受检病区,受检病区分析改进;质量信息系统对存在问题自动分类汇总,运用嵌入系统中的柏拉图对护理质量检查的不良项目进行分析,找出优先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图表分析找出重点整改部门;应用鱼骨图进行问题原因分析,找到真因,针对真因进行PDCA持续改进。
2.2.4护理培训管理模块 内容包括培训组织架构,年度培训计划及总结,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及各层级护士培训与考核,疑难病例讨论及护理查房、外出进修学习及学分管理,专科护士培训与使用管理,培训质量评价分析等。模块与人力资源等模块相互关联,对护士岗位设置、培训考核监督等统一管理,实现护士晋升及晋级、护士排班和人力调配的动态管理,从而确保护理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
2.2.5护理教学管理模块 内容包括教学组织架构、年度计划总结、实习护生个人基本信息、实习轮转管理、实习全程培训与考核、教学双评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该模块可动态监控护士实习情况,对带教情况每月进行分析并反馈至科室,科室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教学质量同质化。
2.2.6护理排班考勤与护理绩效管理模块 内容包括护理排班,护理工分统计(排班后护理工分自动统计),休假与考勤管理,绩效管理(字典管理、指标管理、项目管理,方案管理,考核结果)等。绩效管理模块通过排班模块数据接口,整合质量与排班数据,实现岗位工作量和绩效指标自动采集,护士长每月只要把医院下发的绩效奖金总额录入系统,系统可以根据护理人员绩效分自动分配奖金,提高护理绩效分配效率,为护士长节约管理时间。
2.2.7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管理模块 内容包括预设值,难免压疮申请,护理不良事件(压疮、管道、跌例坠等内容)上报,典型案例分享教育,月/季/年度不良事件分析等。该模块可实名上报,也可匿名上报;可直报护理部,也可逐级上报。主动上报不良事件者,医院将给予奖励,在全院营造安全管理氛围,从总体上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满意度。
2.3观察指标
使用前(2013年)指标:来源于护理部和病区分散数据。“护理质量管理分析,月护理培训分析,月护理教学分析”指标数据,由护理部三级质控小组成员,每月到病区进行1次重点内容督查,将督查结果从好的方法、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用文字进行描述,数据用Excel表格绘制柏拉图、管控图、鱼骨图进行分析。“不良事件上报”指标由病区护士填写纸质版表格上报后,由护理部再录入 Excel表格进行分析。护理绩效分配数据来源于各病区,护士长每月从Excel表格排班中计算每位护士班次和工分,再从质量管理手册上统计每位护士质量分。
使用后(2016年)指标:来源于护理信息系统。指标均可在系统各模块中提取。
2016年全年护理信息系统使用结果进行总体分析,比较使用前(2013年)与使用后(2016年)护理人力调配、护理质量管理分析,月护理培训分析、月护理教学分析、月护理绩效分配其使用时间及准确率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情况。
2.4数据处理
采用美国SPSS 16.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样本例数较小时,如方差齐时用t检验,样本例数较小时,如方差不齐时用t′检验;样本例数大时用U检验,P < 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3 结果
3.1护理管理时间比较
对单次护理人力调配、单项护理质量管理分析,月护理培训分析、月护理教学分析、月护理绩效分时间统计,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见表1。数据显示,使用后护理管理时间显著缩短(p<0.001)。
表1 护理信息管理系统使用前后护理管理时间比较(x±s)
3.2护理管理结果正确率
单项护理质量管理分析,月护理培训分析、月护理教学分析、月护理绩效分统计正确率比较见表2。数据表明,使用后护理管理结果正确率显著提高(P<0.01)。
表2 护理信系统使用前后护理管理分析正确率比较 n(%)
3.3上报不良事件数比较
护理信息管理系统使用前后上报不良事件数比较情况见表3。数据显示,使用后上报数显著增加(P <0.01),表明遗漏率显著降低。
表3 护理信系统使用前后不良事件上报件数 n(件)
4 讨论
4.1提升护理管理效率
护理信息系统具有科学高效的护理体系管理,动态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持续改进的品质管理,多点护理业务数据采集等特点。利用护理信息系统可有效提高数据统计及时性,并实时查询信息。表1、表2数据显示,使用信息系统后,护理管理信息系统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质量控制、护理培训、护理教学管理、护理绩效分统计所需时间更短,数据分析更精准(P<0.001)。通过模块管理功能可实现信息化“护理部-大科-病区”三级垂直管理,和可视化可监控的分级管理,并在系统以公告等形式发布部门通知,实现向上向下管理融会贯通,提升了护理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4.2引入品管工具,提高护理质量
传统质量评价方法受到现场评价方式制约.无法实现大数据采集和多点布控[7]。利用信息平台及品管工具,进行大数据分析,管理者可及时把握护理真实状况,抓住问题关键点,持续改进,提升护理品质。护理质量管理模块嵌入该院护理部《带品管工具的护理质量小结电子模板》,质量管理通过PDCA闭环式管理,以各类数据分析图表挖掘数据背后的问题或规律,支持管理者科学决策,帮助护士长同质化管理病区,同时护理部能实时监控,指导护士长工作,提取各部门质量分数,分析改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8]。
4.3操作权限分明,指标监控及时
系统赋予各级人员编辑、查看、反馈等不同权限,病区及护理部均可操作。护理部监管全院各护理单元,科护士长对本科室系统进行监管,病区仅能对本病区模块内容进行操作,护理部可查询全院指标和所有信息。指标录入后,仅护理部有删除权限。护理部人员、大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有指标汇总统计查询权限。护理部对影响质量的关键指标设置管控目标值,超过目标值的数据,系统有自动标红功能,以提醒管理人员进行分析监控。系统还可以把当月的质量管理、培训管理、教学管理分析结果自动生成简报,全院护理人员有权限查看,保证了质量管理反馈信息畅通。
4.4不足和完善措施
护理信息网络平台的构建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及时评价存在问题,并针对薄弱环节,研讨改进措施是提高信息平台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的关键[9]。该院护理管理信息系统存在不足如下:(1)护理信息系统与医院各部门信息系统的整合、数据共享尚未达成,系统维护依赖信息开发公司,如需在系统上新增节点,护理人员无法及时实现。(2)培训模块尚未能与区域网的在线考试系统对接整合,护理人员考试成绩还需到考试系统提取数据导入护理管理信息系统。针对存在问题,该院已与信息开发公司对接,积极探讨和研究整合改进方案,以不断完善并提高系统应用性。
5小结
充分开发信息系统,护理管理者可更快、更全面地挖掘质量信息,为实现决策提供依据[10]。应用护理信息系统,管理者思路越来越清晰,在对策执行过程中会更高效,更科学,执行过程的修正、信息传送和标准化的流程运行更畅通,从而提升管理效能。护理信息技术是“现代”护理管理基本条件[2]。管理者应结合本院实际,从管理需求为目的研发和使用信息系统,从临床角度深入研究,护理部要安排护理人员参与系统建设,使系统的内容和表达形式更贴近临床实际工作,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郭素云,杨雪平,陈剑波,等.HIS系统下病区护理管理模块的设计与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 12 (22):76.
[2]戴 夫. 试论现代医院发展中护理管理的新视角[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5):64.
[3]朱新青,梁雁芳,梁业梅,等.基于护理信息系统的品管工具在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8):2879-2880.
[4]徐 蓉,尹世玉,汪 晖,等.“O2O”理念在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构建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5,22(6):7-8,54.
[5]曹 斌,郑西川. 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实践[J].医疗设备信息,2015(1):137-138.
[6]梁业梅.品管工具电子模板的与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5):1903.
[7]杨 莘,韩斌如,应 波,等.基于信息数据中心决策支持平台构建护理质量评价体系[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10-13.
[8]章梅云.以帮助思路的病区护士长管理事务软件系统的构建和应用[C].第三届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颁奖大会暨第三届护理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800-801.
[9]韩 蔚,雷冬英.信息网络平台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2):894-895.
[10]姚 瑛,潘继红,赵庆国. 护理质量结果评价指标信息化建设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5 ,10(8):45.
原标题:医院护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