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家庭病床服务原来是这样的......
中国卫生质量杂志狄春明 刘正清 潘毅慧
家庭病床服务模式是居家养老的重要途径,是全科医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的充分体现。本研究对上海市各社区提供家庭病床上门服务项目的能力和实际提供项目进行调查,旨在对上海市提供家庭病床服务项目的现状和潜力进行分析。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根据上海市社区家庭病床数据汇总表,依照上海市《家庭病床及上门服务项目》标准,统计2017年上海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门服务项目提供情况,共涉及16个区241家卫生机构。
1.2 调查内容
对家庭病床上门服务项目按照可开展和已开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市区与郊区、可开展与已开展之间存在的差异。
1.3 统计分析方法
所有统计分析采用SPSS22.0软件完成。采用双侧检验进行统计检验,以P值<0.05作为检验统计差异性的依据。采用均值±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以独立t检验比较两组间计量资料水平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24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因1家相关数据缺失,予以删除。根据上海地域不同将2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成市区、郊区两组,其中,浦东新区根据辖区内基层社区归属分市区、郊区分别统计。调查表明,上海市16个区辖区范围和辖区人口数量有所差异,各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和居(村)委数见表1。
2.2 家庭病床上门服务项目分析
2.2.1 可以开展和已经开展的上门服务项目数数据统计表明,上海市区与郊区可开展的家庭病床上门服务项目数分别为27.61±7.44、21.37±10.40,P<0.01;已开展的家庭病床上门服务项目数分别为21.23±8.12、17.57±10.93,P<0.01。这表明上海市市区和郊区基层社区在平均可开展上门服务项目数和已开展上门服务项目数两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P<0.1),市区社区在这两方面均显著高于郊区。
2.2.2 可以开展和已经开展的上门服务项目比较从表2可见,可以开展的家庭病床上门服务项目数方面,徐汇区、嘉定区、静安区、长宁区、杨浦区、浦东新区郊区、奉贤区、崇明区与全市平均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已经开展的家庭病床上门服务项目数方面,徐汇区、闵行区、静安区、浦东新区郊区、奉贤区与全市平均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可以开展与已经开展上门服务项目数比较,嘉定区、静安区、宝山区、杨浦区、奉贤区、长宁区、普陀区、虹口区、浦东新区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些区已经开展家庭病床上门服务项目数显著低于可以开展家庭病床服务上门服务项目数,说明上海市家庭病床上门服务项目开展仍有较大潜力。
注:*表示已经开展的家庭病床上门服务项目数与可以开展的服务项目数之间比较P<0.05,**表示两者之间比较P<0.01。
2.2.3 家庭病床上门服务项目推广率本次调研对6项可开展家庭病床上门检查项目和45项可开展家庭病床上门治疗项目在基层社区的推广率进行调查:6项上门检查项目在全市基层社区家庭病床服务中推广率较高,超过82.92%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开展,包括:测血糖、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抽血化验、粪常规等;治疗项目推广率则呈现显著差异性,如换药、护理指导、导尿、康复指导、预约出诊、肌肉注射等项目推广率超过80%,雾化吸入、灌肠、吹鼻等项目推广率则在10%以下。
3 讨论
3.1 上海市区与郊区可开展和已开展家庭病床上门服务项目数存在较大差异
上海市自1980年开展家庭病床服务以来,家庭病床工作发展十分迅速,2010年在国内率先建立家庭病床地方标准——《家庭病床服务规范》。但本研究发现,2017年上海市区和郊区无论在可开展项目还是在已开展项目数量上都存在较大差别,家庭病床服务项目开展仍有较大进步空间。通过可开展项目和实际已开展项目比较可以看出,几乎全市可开展家庭病床服务项目水平都有上升空间。
3.2 可提供家庭病床服务项目与患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逐渐增加。有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中失能老人占19.40%,其中,年龄处于80岁~89岁最多,70岁~79岁次之。失能老人居家照护需求明显大于养老机构和住院治疗需求[1]。曹海涛等的研究显示,家床收治患者中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比例达95.75%,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52.89%[2]。根据苏萍[3]、张秀红[4]等的调查,家庭病床患者主要疾病为心脑血管疾病等。还有研究显示,家庭病床患者多存在3种∽4种疾病,且均有视力听力下降[5]。患者在家庭接受检查和治疗需求日益凸显。本研究显示,上海市有超过82.92%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开展6项家庭病床上门服务检查项目,有超过8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开展换药、护理指导、导尿、康复指导、预约出诊、肌肉注射等家庭病床上门服务治疗项目。中医适宜技术和专业要求比较高的如插胃管、造口护理、PICC管维护、眼底检查等开展较少,这与顾和平等的研究结果一致[6]。有调查称,家庭病床患者对居家护理指导、康复指导等服务项目需求较高,尤其是膀胱冲洗、居家护理指导和送药上门等[7]。但本调查显示,全市膀胱冲洗仅47.0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开展。造成需求与供给的差别可能与实际开展项目困难有关。
3.3 思考与展望
家庭病床是顺应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卫生服务形式[8]。按照十七大精神,通过发展全科医学解决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带来的医护资源分配不均问题[9],家庭病床服务是重要的服务内容。王亚东[10]等的调查表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项目存在较大差异,各地所提供卫生服务内容不尽相同,服务量也差异显著。
国外上门服务发展迅速。美国上门医疗服务是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大约有760万人在家接受护士、助理护士、治疗师等提供的医疗服务,上门医疗服务从业人员占到医疗卫生服务总人数的5.8%,提供上门医疗服务机构超过17万个[11]。美国提供上门服务包括:(1)专业护理;(2)物理治疗、言语病护理、职能治疗;(3)医疗社会服务;(4)临终关怀。目前,美国还出现了由医疗团队(医生、护士以及物理治疗师等组成)支撑的家庭护理新模式;还有远程家庭护理服务,如利用手机使用电子病历、传送电子信息等[12]。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家庭病床服务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从政府、机构、患者三方入手,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医保政策支持,降低从业人员医疗风险,增加专业人员数量,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需求者认识等。
参考文献
[1]钟彩英,吴翠平,黄树琴,等.深圳市社区失能老人现状及其家庭病床服务需求调查[J].黑龙江医学,2016(5):457-459.
[2]曹海涛,黄冬娟,徐学凡,等.上海中心城区家庭病床3年工作量调查与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6):986-988.
[3]苏萍,王亚坤.上海市花木社区2013_2015年家庭病床服务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136-138.
[4]张秀红,冯伟,奚勇强,等.上海市郊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9):22-24.
[5]凡芸,乐霞,彭幼清,等.家庭病床患者一般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7):2311.
[6]顾和平,陈耀玉.上海市家庭病床卫生服务项目调查与思索[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2):25-27.
[7]孙斌,董恩宏,杨海燕,等.上海家庭病床患者对社区护理的需求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7,37(5):75-77.[8]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市家庭病床服务规范[Z].2010.
[9]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Z].2009.
[10]王亚东,陈琦,方源,等.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东、中、西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项目服务量年度变化情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5,23(8):1913-1914,1923.
[11]孙肖潇,孙国新,梁茵,等.医护人员上门医疗服务开展现状及执业风险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6,28(4):250-253.
[12]刘天洋,郝晓宁,薄涛,等.美国家庭病床护理服务体系及其启示[J].卫生经济研究,2016(11):10-12.
原标题:上海市基层社区家庭病床上门服务项目现状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