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则西离开1148天后 百度宣布权威科普升级
健康界李子君
魏则西离世三年后,百度宣布要做正经科普了。
6月3日,百度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启动“百科医典”,携手顶级专家,助力权威健康科普。
在发布会的圆桌论坛环节,《人民日报》高级记者白剑峰向台下百余名与会者连续抛出两个问题:“生病没有上过百度的请举手。”现场无一人举手。第二个问题是,“生病之际在百度搜索时对结果非常满意的请举手。”所有与会者面面相觑,仍然没有任何人举起手。
在生活中,大多数人显然都已经离不开百度了。
及时获取准确的健康科普知识,是公众的需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代涛表示,今年医改的重要工作是做好健康促进工作,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传播从而变得非常重要。针对重要人群和重大疾病,如何做好全生命周期的全方位管理,需要行业着重思考,这些工作的推进和预期成效的取得,都离不开健康传播。
“正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未来15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技创新将为其提供有力支撑。”代涛直言,百度应该担负起权威、普惠的健康促进和健康传播的责任,加速权威医学与健康科普内容的构建和传播,推动该领域的科技创新,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但目前的百度显然尚未建设成不可替代的权威体系。白剑峰在现场坦言,他有个朋友因为头疼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结果越搜越害怕。“很多人说起百度心情很复杂。”白剑峰说。
“魏则西事件”曾给百度带来深刻教训,在医学健康科普方面,如何转型成为百度无法回避的问题。代涛认为,百度应担负起“健康中国”建设中权威医学传播的责任,推动这个领域的科技创新,给予公众知识的同时,给出解决方案。
“百科医典”正是百度百科基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起的健康知识科普项目。百度联合海内外顶级医疗资源共建权威医学健康科普平台,依托用户需求大数据,通过文字、视频、长图、问答等多种载体,为用户提供权威准确、丰富全面、通俗易懂的健康科普知识,直达百度全平台。
正如百度副总裁王路对“百科医典”的期许那样,希望“百科医典”能让网民更加便捷地获取可靠的健康知识。百度百科总经理杨明璐介绍,健康科普是百度百科的重中之重,百度百科今年成立专门团队,大力在健康科普领域做长线投入。
层层把关 这回百度能靠谱吗?
什么样的科普是靠谱的?代涛认为,普惠和权威的健康科普知识才能得到公众的认可。从这方面来看,百度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了保证靠谱,百科医典首先会根据网民搜索大数据,确定科普内容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组织医学团队并联合权威机构,共同产出科学、易懂的科普内容。然后邀请权威专家对内容进行审核和把关,并以短视频形式对知识点进行深入地讲解。最后,再利用百度搜索、百度百科、百度信息流等入口进行全平台传播。
按照百度在发布会上透露的信息,百科医典采用专家合作模式,携手院士、学术领军专家、协会主席、学组组长等权威专家,构建顶层内容生态,科普内容由专家审核把关。
从目前的体系搭建上看,此次百度显然已经下定决心要做出更加权威的健康科普。
延伸阅读:什么样的医生适合做科普?
如今,热衷于做科普的医生越来越多,此前有科普领域的专家曾提到,科普文章撰写要拒绝“小编化”,做科普的人要足够权威。在发布会现场,这样的观点得到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主任缪中荣的认可。
缪中荣创立了“猫大夫医学科普”,坐拥二十万粉丝。他认为,相比低年资医生,专家做科普更合适。
缪中荣发现,年轻医生工作繁忙,并没有太多精力和经验去写科普,而高年资专家因为拥有大量临床经验,知道每个病人的故事,对患者的问题梳理起来更容易,所以写科普总能写到“点儿”上。
“很多专家论文影响因子很高,手术做得很好,但是对科普不屑一顾,这很可惜。”缪中荣运营的科普公众号在向专家约稿时,专家经常打发学生写。“写回来的稿子,一看就是从‘百度’来的。”缪中荣说,做科普要有情怀、说人话、会打比喻,必要时候使用音乐和美术这两个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