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实战丨宁波领队阮列敏:三招作战方案,做好紧急援助!
健康界董俊
到达武汉的24小时内,宁波市援鄂医疗队开始收治第一名重症患者。48小时内,承接病区已收满病患。在如此紧急的援救任务面前,如何做到快速有序,这主要得益于医疗队领队、宁波市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阮列敏教授周密的“作战方案”。
点击图片,跳转查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应急与危机管理系列课程》。
“哪怕待一天,所有的医疗规章制度都必须建立起来”
2月8日晚上11点左右,阮列敏接到紧急通知:带队去武汉。当晚,她就赶到宁波市卫生健康委。
这是个不眠之夜,领导们连夜制定部署,最终确定来自25家医院的268名医疗人员组成“宁波市援鄂医疗队”,赶赴武汉进行援助行动。
2月9日晚上6点30分,这支火速集结的医疗队从宁波启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防护医疗物资,医护工作者就难以在疫情前线开展工作。早在出发之前,阮列敏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建议统一安排队员们自带一周左右的防护用品、生活用品,随身带往武汉。
阮列敏一夜未眠,第二天一早就带队到对口支援的医院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熟悉环境。宁波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两个重症隔离区的98张床位,并迅速完成病区建制、明确组织架构、制定规章制度、安装调试仪器设备、设计工作流程、培训院感防护等工作。
这支医疗队的“特殊”之处在于,268名医务人员分别来自于宁波市25家医院,其中包含10多家县市级医院,队员之间并不熟悉,配合度有待提高。针对这一情况,阮列敏提出,走进真正的“战场”之前,必须紧急开展院感强化培训和护理管理培训,同时在医疗质量、院感防控、护理质控上必须实行两个病区的同质化管理,实行医疗护理质量互查制度,和疑难病例的联合讨论制度。
宁波市援鄂医疗队 来源:宁波市第一医院官方微信
尽管支援行动只是临时行为,但阮列敏却坚持认为:“哪怕我们在这里待一天,所有的医疗规章制度都必须建立起来,包括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学习制度和应急预案等等。”
阮列敏向健康界介绍,在接管的两个病区里,6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比例分别占据66%和70%。其中,身患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病人较多,还不乏合并心梗、肾功能不全、肿瘤晚期的病人。对此,医疗队为病人提出的是综合评估后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阮列敏说,专家团队以呼吸科、ICU、急诊为主,也有心内科、消化科、中医科、内分泌科等学科的专家,这样一支多学科会诊团队,全力确保病患得到更好的治疗。
除此之外,医疗队还成立了院感管理小组,阮列敏任组长。在两个病区,共分为16个护理组,病区设院感专管员,每个小组设院感监督员。阮列敏说,“院感是“生命线”。是放在第一位的!”所有要“进舱”的医务人员,必须先穿好防护服,除两个人互相检查以外,院感的监管员要对每一个进病房的医护人员进行全面防护检查。检查完才可以贴上姓名贴出发进病房。
真正走进队员心里来疏导医护情绪
前线救治病患的压力巨大,不少医护人员难免会出现情绪焦虑的状况。作为领队,阮列敏会特别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内心的需求,“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激励他们,尤其是对于年轻人。”阮列敏说,他们专门注册了一个公众号“甬鄂同心”,让队里的同事写身边的人和事,相互鼓励。而来自宁波市委市政府、市卫健委、各县市卫健局的精神和物资慰问,以及宁波本地企业、爱心人士的暖心捐赠,对队员们都是很好的“心理安慰剂”。
病人病情加重,或者是病危去世,都会让医护人员的情绪特别低落,自信心也会受到影响。相对来说,由于在病房的时间更长,护士的心理问题要比医生多。从事临床工作20多年的阮列敏,现在还是宁波大学医学心理学教授。对于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建设,她提醒各个管理组组长注意:不要仅看组员表面的生理反应,还要走进她们的心里,遇到情绪不好的护士,要帮她解决问题,要真正从心理上关心她。
此外,阮列敏还要求护士进病房要“双进双出”,如果感觉身体不舒服,要求立马出来;而在工作的间隙,还会调动医务人员充分运动,让他们转移注意力,少看负面新闻。
战时状态更需要党组织的力量
在特殊的战时状态下,身为宁波市第一医院党委书记的阮列敏认为,现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发挥党组织的力量来科学、全面推进各项防控工作。
在疫情防控最前线,党的建设成了临时医疗队建设的中心工作。临时党委是医疗队的最高决策机构。
在抵达武汉的第二天中午,第一次党委会正式召开。党委会上,阮列敏完成班子分工、支部设置及支部书记、支部委员的提名。一个班组就是一个“连”,把“支部建在连上”,才能发挥更强的组织力和战斗力。按照医疗、护理班组的划分,6个党支部迅速确定。
宁波市第一医院新冠肺炎救治团队 来源:宁波市第一医院官方微信
“支部书记必须是党员与业务双带头人,支委必须是党员与业务双骨干。”按照这个“高标准”,6名党支部书记18名党务干部迅速确定,以实力领军。阮列敏说,6个支部的支部书记和委员都是原来医院里的骨干,有着非常好的引领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党支部队伍建设好了,党员才能够充分冲在前面,也一定能带动更多的人。”阮列敏表示,经过“特殊”的党委会领军发力,宁波援鄂医疗队面对全新的病区建制,以及超过一半队员没有重症医学或隔离病房工作经验的挑战,创下了“12小时筹建重症病房”的速度。
援鄂一月来,前线救治工作强度不减,而党务工作也丝毫没有放松。在防控任务最为艰巨的重症隔离病房,阮列敏依然坚持推动开展着寓意丰富的主题党日活动。
在“我是党员,我先上”的联合主题党日活动上,通过医疗队感恩同济医院战友、党委书记微型党课《新冠肺炎印证的中国自信》、党委及支部形象墙和党员心愿墙揭幕启用、入舱党员身份亮相仪式、集体重温入党誓词,更加坚定了全体医疗队党员一心向党,初心永挚,砥砺前行的决心和担当。
医务人员在防护服后面粘上了“中共党员”四个字。阮列敏说,这一方面是告诉病人:我是共产党员,请你信任我,我会为你服务!一方面是自我提醒,身为党员应该做得更好,发挥先锋作用。目前,宁波援鄂医疗队共有116位党员,还有105位医务工作者写了入党申请书。阮列敏说,所有队员共同的心愿都希望抗疫战尽快取得胜利,武汉的老百姓能够早日回归原来的生活。
医疗队员们的期盼,也写在了医疗队给武汉患者的一封信中:“我们等着樱花盛开的那一天,一起摘下口罩,深情拥抱!盼您早日康复!康复以后,请一定带着您的家人来一趟‘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浙江宁波,看看阿拉江南的山水,尝尝阿拉东海的海鲜……(宁波援鄂医疗队 2020年2月20日)”
看到病区内的病人一天天好起来,阮列敏相信,这一天必将在不久到来。
人物名片
阮列敏,宁波市第一医院党委书记,精神卫生科主任医师,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硕士,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宁波大学博士生导师。宁波市优秀中青年卫技人才,宁波市巾帼科技人才奖、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宁波市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杰出女性、宁波名医获得者;中国医院协会2012年度全国优秀院长,《中国医院院长》杂志2015年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
感谢再鼎医药(上海)有限公司特别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