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C 2020|张书宁教授: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的诊断和治疗

健康界张一帆(整理)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先天性具有家族遗传性质的疾病,如果父母双方有一名为患病者,那么子女就有50~75%的可能性会发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可导致过多的胆固醇和脂肪蓄积于患者体内,当胆固醇和脂肪蓄积于心脏中的动脉时,可造成心肌梗死,这是该病最严重的症状。研究显示,近年来由于药物治疗的干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开始下降。那么,如今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诊疗进展如何?药物治疗是否已有显著成效呢?5月28日第十四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上,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的张书宁教授带给我们答案。

一、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标准及临床表现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研究表明,常见的致病基因包括:

(1)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

(2)载脂蛋白B(ApoB)基因;

(3)前蛋白转换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基因;

(4)LDL受体衔接蛋白1(LDLRAP1)基因。

其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基因突变是最常见的一种致病原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主要在肝脏上表达,如果该基因出现缺陷,会显著降低肝脏对于低密度脂蛋白的处理能力,从而引发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相关疾病。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可以根据基因突变的类型和位点,分为杂合子型(HeFH)和纯合子型(HoFh)两种。纯合子型的发病率大约为1/100万~3/100万,杂合子型的发病率大约为2/1000~5/1000,根据不同的诊断标准,流行病学的资料数据也不完全相同。

张书宁教授提到,对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或冠心病的患者来说,如果进行基因检测,其检出率可达3.5%;如果对早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其检出率约为7.1%,若同时采用基因测序和改良版荷兰临床脂质网络(DLCN)方法共同检测,则检出率可提高至 23.6%。因此,张书宁教授强调,我们应该重视家族性高胆固醇患者的诊断和管理,虽然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但每个国家都有相应的有效诊断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荷兰的诊断标准——DLCN。其通过积分的方法进行疾病诊断,分数越高,确诊的可能性越大,分数越低可能性越小甚至可以排除该病。

2019年ESC血脂管理指南提出了需要考虑早期诊断的患者标准,建议具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重度升高、以及一级亲属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人群,应尽早进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筛查。2018年《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筛查和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也推荐了一些相关诊疗流程。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几种:

(1)低密度脂蛋白(LDL-C)异常升高:HeFH或HoFH患者血清的LDL-C水平分别为同一家系内未患病者的2~4倍;

(2)早发ASCVD:HoFH患者大多青少年期发生广泛动脉硬化,并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心血管事件;HeFH男性患者多于55岁之前发生冠心病,女性发病年龄略晚于男性;

(3)皮肤/肌腱黄色瘤:是FH临床诊断的重要标志,多出现在肘关节、膝关节伸侧,或臀部及手部等部位,HoFH患者黄色瘤出现时间更早、更明显;

(4)脂性角膜弓:约30%的FH患者出现该症状,<45岁患者出现脂性角膜弓是提示FH的重要临床标志;

(5)其他:HoFH患者可出现主动脉瓣叶和主动脉根部以及其他动脉钙化,部分患者还可出现主动脉狭窄等。

二、药物的研究进展与治疗成效

张书宁教授提到,在治疗策略上,过去更多是通过使用不同强度、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让血脂达到所需目标。如今,随着对于血脂认识的提高,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地位逐渐得到重视。研究发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可保护高危患者。因此,单纯使用他汀类药物已经不能满足如今的治疗目标。所以,新药的研发必不可少。

1、肠道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

依折麦布可以明显降低胆固醇水平。ENHANCE研究表明,依折麦布与他汀药物互补,同时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与吸收,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幅度大约为20~25%左右,并且联用的安全性与他汀类单药相当。

2、新型降脂药物——PCSK-9抑制剂

近年来,PCSK-9抑制剂一直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在临床应用中有非常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多项研究证实其能降低FH患者的LDL-C水平。

(1)ODYSSYEY HoFH研究:阿利西尤单抗显著降低HoFH患者LDL-C水平,其平均绝对降幅达62.8%,并且对TC、Apo(B)、Non-HDL-C、Lp(a)都具有显著降低的效果;

(2)ODYSSEY FH I/II研究:阿利西尤单抗显著降低HeFH患者LDL-C水平;

(3)TESLA Part B研究:依洛尤单抗进一步显著降低HoFH患者LDL-C水平;

(4)TAUSSIG研究:依洛尤单抗持久降低HoFH患者LDL-C、LP(a)水平。

三、联合降脂治疗

张书宁教授认为,使用单药可能很难达到相关的治疗目的,因此需要提出联合降脂的治疗方案。通过之前对他汀药物的荟萃分析和临床研究,已经探索出一条朴实的规律:每1mmol/L的LDL-C减少,MACE的风险将下降19%。

2019年ESC血脂管理指南公布了联合降脂的流程,即对于高危或极高危患者应该采取最大剂量、最大可以耐受量的他汀,观察是否可以实现降LDL-C的目标值。如果达不到,指南优先推荐联合依折麦布,若仍不达标,则再加PCSK-9抑制剂,使LDL-C的水平达到标准值。

四、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要点的总结与梳理

最后,张书宁教授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与治疗总结了几个要点:

(1)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疾病,包括纯合子型和杂合子型;

(2)国际上目前尚无统一的FH诊断标准,各个国家的临床诊断至关重要;

(3)FH患者LDL-C水平较高,CAD早发高发,早诊早治至关重要;

(4)他汀与新型非他汀类药物的联合治疗为FH提供了有效治疗方案;

(5)早筛查、早诊断和早治疗是改善FH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