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医协同下构建肿瘤全病程管理模式

健康界崔馨竹

肿瘤是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疾病之一,肿瘤治疗也是场“持久战”。如何以患者为中心,合理调配医保、医疗和医药三医联动资源,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是当今医疗机构遇到的不可避免的关注话题。

2023年11月11日,由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公益支持的“创领者-三医协同肿瘤患者就医体验提升工程·全国宣讲会”上,多家医院管理者分享优秀的实践案例,共同探讨肿瘤患者全病程管理路径。

宣讲会由健康界副总裁王娜主持,她表示,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的主体和人民看病就医的第一选择,始终站在肿瘤防控最前沿,各家医院通过最新的思路与实践共同推进肿瘤防治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政策的强力推进下,医院管理者更要思考如何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引领推动医院在各个环节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就医体验。

健康界副总裁王娜

罗氏制药中国多渠道生态体系拓展部负责人丁侠在开场致辞中表示,在不断研发创新的同时,罗氏制药作为医药企业,与社会各界共同打造创新合作的中国医疗生态圈。

罗氏制药中国多渠道生态体系拓展部负责人丁侠

健康界创始人、总裁赵红在解读《肿瘤患者就医体验提升案例分析报告》时表示,以“肿瘤患者”为中心,依托“互联网+”平台,集现代医学、传统中医、心理干预、营养运动和社会生活融入为一体的具有科学化、流程化、信息化的肿瘤患者全病程管理模式正雏形初显。但是,当前仍面临严峻的肿瘤防治形势,要形成完整的肿瘤科普体系、开展全人群的肿瘤筛查、实施安全方便精准的肿瘤筛查诊断、构建成熟稳健的全病程管理模式以及有温度有爱心的院后康复和关怀体系,依然任重道远。

健康界创始人、总裁赵红

DRG支付下,肿瘤专科医院的成本管控方案

DRG改革给肿瘤专科专病带来诸多挑战,肿瘤临床诊疗以严重复杂程度为标志,而DRG指标则侧重于衡量医疗资源消耗程度,如何全面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个难题。

江苏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周国仁以“DRG支付背景下肿瘤专科与专病管理”为题,介绍医院的成本管控经验进表示,江苏省肿瘤医院以DRG为切入点,以运营管理为主线,通过DRG的专项开展与医院运营管理相结合,并以DRG为指标进行学科人才评估,专科运营分析与DRG分析相结合,着力管控成本。具体采取提升运营效率、综合疾病评估、强化专科疾病评估管理等多项措施管控成本管控。

江苏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周国仁

成本管控不仅是医院管理者的任务,医院每个岗位都有各自的责任。医院成立了由多部门组成的管理团队,由书记和院长挂帅成立DRG领导小组,下属DRG专家组、医保办、财务处等部门各司其职。

同时,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制定实施付费与绩效相结合的方案,鼓励临床医生及相关处室落实到位。周国仁指出,医院发展不好,科主任有50%的责任,医院管理层又有50%的责任。科主任与医生不仅需要发挥临床水平,还要承担控制成本的责任,这样整个科室运营绩效才能更高。

推动诊疗水平“同质化”,实现全病程管理

当前,我国部分人口多、面积大的省份还存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各级医疗机构之间诊疗水平差距大的问题。如果无法保障诊疗水平“同质化”,对于肿瘤患者全病程管理而言将是极大的阻碍。

山东省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山东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同时也是一个医疗大省,省级医院与地市级医院以及县级医院之间差距较大。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余之刚以乳腺癌为例,讲解了山东省通过三项举措实现医疗服务水平“同质化”。首先,推动MDT诊疗模式,以MDT为抓手提升同质化。余之刚将MDT团队建设比作“建架构”,而提升专科化建设才能令其“形神兼备”。除此之外,山东省布局乳腺癌“防-医-康”体系,将预防、医疗以及康复串联,推进诊疗一体化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模式。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余之刚

“六个整合”,构建日间诊疗模式

面对紧张的医疗资源,有效利用、整合资源能够为患者提供更有温度的服务,日间诊疗是其中的有效手段之一。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孙蓓介绍,医院将日间诊疗应用于全病程肿瘤患者,并在六方面进行整合,贯穿了患者治疗的全过程:

第一,系统整合,进一步规范制度、准入要求及相关人员资质等;

第二,规范整合,规范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责任;

第三,专业整合,日间诊疗MDT主要由内科医生、专科护士、临床药师、心理咨询师组成,完善MDT形式;

第四,功能整合,建设信息化平台,覆盖诊疗全流程;

第五,服务整合,包括建立分时段精准预约、多维度健康教育体系等,融合社工、互联网医院AI随访等服务;

第六,组织整合,医联体与社区之间整合,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复杂诊疗期在院内完成,恢复稳定期在社区进行,形成医联体之间的良好互动。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孙蓓

创新给药模式,助力患者体验提升

海南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负责人陈茹同样以乳腺癌为例,阐述了可通过乳腺皮下给药模式的创新,助力基层医院在肿瘤全病程管理同质化和一体化。

在乳腺癌患者治疗出院过后,仍然因用药而往返医院,这导致患者治疗时间久,并且承受沉重的心理负担。因此,更简单、更易于基层医疗机构操作的给药方式,才能将肿瘤术后治疗转变为慢病管理,从而提升患者生命质量,真正实现肿瘤的全病程管理。陈茹认为,创新给药方式对医护和医院都有很大优势,可大幅降低护理成本和耗材成本,将医护人员解放出来关注更需要照护的患者。同时,此举还能减轻医院负担,提高临床管理和成本效益。

海南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负责人陈茹

借助三医联动,合理调配院内资源

医院如何借助医保、医疗和医药三医联动机制,合理调配院内资源,改善肿瘤患者就医体验?

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道亮主持的圆桌讨论中,四名嘉宾围绕这一话题各抒己见。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道亮:院内的三医联动同等重要,医院中的药学部门、医保部门、医疗部门高效协同,才能在医院高质量发展中增添助力。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务科主任高汉:三医联动中的协同绝不是配合,配合关系当中要有主有次,但是协同框架之下所有人的关系都是平等的,各司其职才能保障医院和整个体系拥有良好的运行状态。

山西省肿瘤医院药剂科主任郝志英:肿瘤医院住院率非常高,为此,医院开通了“易住院“服务试点,并推出互联网药房,为需要在家等床位的住院患者提供术前辅助化疗药品配送和报销等服务。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副院长梁俊青:以前只讲以患者为中心,我认为应以医患为中心,医生和患者是紧密群体,医务人员舒心,患者才能舒心。

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就医体验

如何推动肿瘤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及肿瘤新技术的应用,更好地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王琳主持的第二轮圆桌讨论中,三名嘉宾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海南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王琳:在肿瘤整体诊疗过程中,三甲医院负责核心治疗,市县医院承接术后康复或安宁疗护等工作。各级别医疗机构将各自责任和任务落实到位,才能真正实现肿瘤医疗资源下沉或者均衡布局,患者也能获得更好的诊疗体验。

绍兴市人民医院公共卫生处处长何玲燕:要建立联动医疗资源下沉的生态体系,才能闭环式地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比如,在“防筛诊治康”后期,可对接医联体承接的病房,安排需要随访或干预的患者入住联合病房,三甲医院的专家为其提供同质化服务,使他们获得更好的诊疗延续性。

海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主任田浴阳:通过大数据和AI模型的有效整合,来解决基础医疗需求,消除人工难以解决的差异化和不可调和的问题,才是解决基础同质化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