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医生医改思考:自由执业是归途

2014
06/03

+
分享
评论
周颋 / 健康界
A-
A+
怎样充分发挥医生的主观能动性?医生的自由执业是最终的发展方向。没有医生的积极参与,医改很难成功。

我是一名有着20年临床工作的医生,长期与患者接触,深知医患双方的艰辛。目前医疗环境恶化,医患矛盾凸显,这已形成恶性循环,最终的结果只能两败俱伤。

我国医改已进行多年,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对于一名临床医生来说,我认为,医生是医疗活动的主体,也是医改的核心;没有医生的积极参与,医改很难成功。医患关系恶化只是体制的表面现象,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平,被禁锢的医师管理制度,一刀切的职称评审制度才是改革的突破点。

国家兜底 底线在哪里

我国对医疗的投入大约占GDP的5%。首先我们应该思考一下,国家应兜底,要兜到什么程度。

据我个人观察及对国外的一些了解,就投入相比,我们国家现在的保障水平不低,但是各个地区保障差别大,存在医疗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

我认为,应该认真考虑在医疗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怎样保证医院高效运转,使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按级别划分 医院定位不清

我国医院目前主要分社区医院、一、二、三级医院,但这种分类对医院的定位不是很明确,没有起到引导患者就医分级、分流的作用。

另外各个医院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系,各自为战,互相竞争。医院都是“大而全”或者“小而全”,重复建设,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

医院按照级别划分不合适,但如何构建分级诊疗结构呢?我认为,可以按照区域来分,最下面一层应该是社区医院、乡镇医院和县级医院,这是国家财政投入的重点,大部分常见病及疾病的预防在这里可以解决,基本医保和基本药物供应齐全,看病实行优惠的政策,甚至可以基本免费,当然这要看财政投入。

第二级就是省级医学中心,患者在下级医院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通过转诊,可到省级医学中心就诊。在医保引导方面,转诊和急诊享受医保,自负比例少,绝大部分疾病可以在省内解决。省级医学中心还承担医学生的培养、科研,以及下级医院医师的轮训等任务。

第三级医院暂定为大区域医学中心,如北京、上海、广州、四川等地,构建四个区域医学中心和国家级疑难病诊治中心,省级医学中心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往上转诊。上述的这些医院完全由国家财政投入。同时,还可以建一些配套的专科医院、医学检验和影像中心和药品中心等,一些社区医院可以不需要建自己的检验和影像中心,甚至药房,这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同时也为个体行医提供条件。

同时,在国家兜底的情况下,可以放开医疗市场,允许社会资本办医和医生个人开业,作为补充。符合条件的也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宽进严出;形成良性竞争的格局,允许患者用脚投票。有特殊需求的也可办一些高端医院,让有条件的人享受。

从多点执业过渡到自由执业

另外,我国还应该进行医师制度改革。医生是医疗活动的主体,也是医改的核心。没有医生的积极参与,医改很难成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医改,归途,医生,医院,医疗,职称,患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