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用量化指标评分
12月11日,国家卫计委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就已经实施一年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就在新闻发布会召开前夕,国家卫计委在其官网上公布了《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的通知》,要求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行动计划第1至9项任务对医疗机构进行评分、排名。
据国家卫生计生监察专员周军介绍,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实施一年多以来,已经在改善就诊环境、推进预约诊疗服务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成绩。“但同时,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周军强调,接下来,国家卫计委将一手推进改革,一手改善服务。
行动计划实施周年成绩单
互联网技术发挥重要作用
在改善医疗服务过程中,互联网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通过对医疗服务流程、模式进行创新,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挂号、缴费、服务等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
据周军介绍,互联网技术尤其在以下四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预约诊疗模式在全国三级医疗机构普遍开展。据统计,上海三级医院预约诊疗比例已接近76%,全国和上海基本一样,包括北京在内,口腔、产前复诊预约率基本上达到100%。门诊患者分时段预约率约为30%。“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实现预约诊疗,也对我们的就医行为产生了影响。”周军说。
二是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优势,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据周军介绍,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有1000多家医院建立了互联互通信息库,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疗信息。三是改善服务流程。借助互联网,患者在病区、护理站就可以办理出入院手续。四是促进了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
“改善医疗服务,信息化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上海市卫计委副主任章雄补充道,针对国家卫计委开展行动计划的要求,上海市卫计委制定了相关行动规划,信息化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章雄通过上海市实践得出结论,将互联网运用于改善医疗服务,具体包括加强信息引导,通过新媒体、微平台等途径告知医院就诊时段分布信息,引导患者错峰就诊;对门诊等候、预约诊疗、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和手术前后的患者,通过新媒体、微平台、告知单等多种形式提供提示服务。
此外,通过诊室内记账、诊间结算、手机等移动设备支付,可以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挂号、缴费、取药排队时间。“同时还要加强信息的管理。”章雄认为,通过加强医院的信息建设,比如电子病历,建立互联互通大数据的信息库,可以为患者提供诊疗信息、费用结算、信息查询等服务。“有条件的药房还要推行自动化设备降低用药错误。”
回顾: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这一年
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体验,促使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2015年1月28日,国家卫计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并将行动计划纳入2015—2017年卫生计生系统重点工作,与医改的各项工作同步推进。
2015年6月12日,国家卫计委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5-2017年)》,对2015-2017年的工作进行了详细说明。《实施方案》从优化诊区设施布局、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等九个方面提出了35条具体措施。
为了配合国家卫计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在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的指导下,健康界发起了寻找最佳医疗实践—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全国医院擂台赛第一季。擂台赛以行动计划九大举措为纲,分九个主题进行。
2015年11月24日,来自全国各地30余家医院的医院管理专家为“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全国医院擂台赛”第一季的入围案例进行了终极评审。擂台赛第一季年度十强案例从九大主题的90个价值案例中脱颖而出。
2015年12月10日,国家卫计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的通知》,为行动计划九个方面的各项举措规定具体分数,由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评分表对医疗机构进行量化评价。
2015年12月11日,国家卫计委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对2015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进行总结。周军表示,行动计划的目标就是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首要任务就是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
最后,周军总结道,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关键举措就是要让患者安全就医、有效就医、便捷就医、明白就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