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把每一分钱转化为方便患者
2014 年7 月19 日,北大医院的微信公众号上线,患者可利用该渠道预约挂号,这种做法在北京市公立医院中尚属首家。同时,也是该院继114 电话预约挂号、网络预约挂号、社区转诊预约挂号之后,向公众开放的又一挂号平台。
其实,随着信息化建设浪潮汹涌,医院由此推出的各种全新功能,在患者中激起的惊叹日益稀疏。但是,行走于革故鼎新之路的北大医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心,最大特点并非在技术上遥遥领先,而是把每一分钱花在“服务患者”上。
这是对北大医院“厚德尚道”文化的践行。回顾过去,该中心的服务职能历经三次变迁:从最开始的以院内人财物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服务医护人员为中心,后来过渡到以患者为中心,用患者需求引领信息化建设方向。
自此,诸多事务云开月明。
围绕患者就诊等待时间长的困扰,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心介入院前、院中、院后三个环节,除了丰富预约挂号渠道,还在院内采用分时叫号、自助发药机、预约检查化验等信息化举措,显著缩短患者就诊、检查和取药时间。现在,即便在门诊取药高峰期,患者的等待时间也仅有10 分钟,这在大型医院中极其罕见。
国家力推双向转诊,但目前各地的执行并不乐观。于是,北大医院借助信息化手段消除部分掣肘。比如,向社区医院开放号源,社区医生也可以借助信息系统给患者提前开具北大医院的检查化验单。在这个系统里,社区医生可查看转诊患者在北大医院的就诊情况,有利于患者转回社区后实施康复治疗;北大医院的医生则可追踪患者出院后的病情,与社区医生一起为患者康复出谋划策。
利用信息化创意服务患者的案例还层出不穷。当然,他们也格外重视服务临床,如构建临床护理信息系统、升级血库信息系统等。归根结底,这个团队正致力行走在“服务患者、支撑临床”的途中,
为医院管理和医教研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和鼎力支持,同时把医院优化患者就医流程的愿景落于现实。
劳有所报。2014 年,北大医院临床科室对医疗系统7 个职能部门的满意度评价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心的名次上升最快、变化最明显。未来,他们的目标是进一步发挥信息化的能动性,让管理跟着信息化走,而非相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