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高解春 | 公立医院如何开展学科建设?

2025
03/04

+
分享
评论
健康界悦读
A-
A+

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学科建设?虽然决定一家“好医院”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质量、服务都很重要,但患者选择一家医院不是为了享受服务,而是为了解决问题。你能看好别人看不好的病,这显然不是由环境、流程决定的,而是由你的专科技术能力决定的。简言之,患者是冲着一家医院的专科特色而来的。

「医院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有两个核心内涵,一是学科建设,二是科学管理,其中作为医院品牌、声誉、地位之基石的学科建设,无疑是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

受邀担任健康界新书《术业》主审专家的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教授,在接受健康界访谈时,就如何理解学科建设、如何进行学科规划、如何开展学科建设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小书童在此摘选了两个细分问题解答,以下是高教授的精彩解答。

Q1:如何理解学科建设?

高解春:说到学科建设,首先要定义什么是“学科”。学科是医院组织的细胞,是医学活动的载体、医院管理的基石,是医院的灵魂和命脉。学科建设就是不断地研究和完善各学科的专门知识、专门人员、专门设施,使其医疗技术始终保持在先进水平。

如果把“学科”这个独立的知识体系比作一棵大树,作为一级学科的临床医学就是其树干;树干上的主枝是传统的内、外、妇、儿等二级学科;主枝之上再分出三级、四级学科,比如外科之下的骨科是三级学科,骨科之下再分出脊柱外科、手外科等四级学科……由此形成临床医学的茂盛大树。

在医院层面,随着临床专科日益细分,大多数医院已不再设置大内科、大外科,很多原有的三级学科已升级为二级学科,甚至有的四级学科也独立成科,与它的上级学科比肩而立。比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手外科就是从骨科中独立出来的,已成为医院的二级学科,原因就是它发展得太强了。

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学科建设?虽然决定一家“好医院”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质量、服务都很重要,但患者选择一家医院不是为了享受服务,而是为了解决问题。你能看好别人看不好的病,这显然不是由环境、流程决定的,而是由你的专科技术能力决定的。简言之,患者是冲着一家医院的专科特色而来的。

因此,当很多院长还在注重流程、运营等问题时,我很早就提出,学科建设才是医院的第一要务,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这不仅仅是指医院的科研成果、SCI发表数,更是指其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科建设更要从体制机制、组织实施、评估体系、激励准入等方面进行提升,达到提高医疗质量、技术能力和人民群众获得感的理想目标。

除了医疗与科研,即便看似独立的质量、教学乃至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其实都与学科建设密不可分,因为医疗质量最终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来保障,教学任务也需要落实给不同的亚专科教授。当我作为院长管理医院时,我发现只要将“学科”这棵“大树”的不同枝杈交托给相应的科主任,科主任便能凝聚医生、护士乃至职能部门,从而纲举目张,达成医院的管理目标。

Q2:中小规模的医院应该如何开展学科创新?

高解春:并不是只有大医院才能做临床研究,小医院也能做IIT,常见病也能出研究课题,如糖尿病控制等慢病管理。我们强调的是让医生有研究的意识,当你真的发明了一项创新技术并通过发表学术论文或改写相关的疾病诊疗指南而得到社会的权威认可,这才是发表学术论文的意义,而不是唯SCI论成就。一项创新发明的成果不仅要让社会知道,还要得到社会认可,这两点都很重要。

回顾今天的主题,医院学科建设的关键要素是什么?通过分析那些各项排名稳居前列的医院可知,学科发展的核心要素无非是人才、临床能力和科研。如何进行学科建设?在医院层面,要为学科发展构建制度性的框架,实现学科规划、资源配置,并科学地应用学科的评估结果,让每个学科都有发展的依据;在科室层面,则要将亚专科的设置、学科方向的凝聚、人才梯队的培养、学科成果的展示等事项具体落实到位。

Q3:临床创新能力如何才能得到提升?

高解春:我认为高质量发展有两个核心——学科建设和科学管理。两者当中,很重要的问题就体现在临床创新上。临床医生和临床科学家们解决的是面向患者的实际问题,临床创新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特别是对重大疫情、突发事件、疑难危重症治疗所做出的贡献,这才是临床创新的要点。一提到科技创新,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基础研究、课题、论文、获奖,这些都很重要,但是基础研究不是医院科研的强项和主流。医院要做诊断治疗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和新策略的临床研究。对此而言,国家政策和绩效考核的导向一定要清晰。

近年,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将科研项目经费和科研成果转化金额纳入学科建设的考核指标,引导很多研究项目聚焦于新药和器械的研发。我并不否认新药和器械创新的重要性,但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创新同样重要。为了让最新的临床诊疗方法造福于人类,多个国家的法律明确规定,诊治发明不能申请专利。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像其他行业一样,仅以专利转化为主要转化成果。

所以我建议,医学创新不能仅以专利转让为指标,只要在全世界被证明是最早做的临床创新,最早写入国际临床指南或中国临床指南的,就可以成为临床成果转化的标志。转化成果可以表现为:研究成果论文被SCI收录、获得国家级奖项,或在有影响力的行业大会上报告展示……不是只有转化为钱才叫成果转化,转化为行业声誉也许更重要!

为此,我们在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顶尖学科评估项目”设计的指标体系中就增加了IIT*的相关指标,要求顶尖医院必须完成高影响因子的科研产出。但对县级医院则不能如此要求,因为它们能做好标准化就很不易了。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医院,标准要求自然也不一样。

回想20年前,医生做科研都是自己抽了血液样本送到院外的实验室进行试验,再自己取回数据撰写论文。而今天,先进的研究型医院都有自己的中心实验室和专科PI(principal investigator,主要研究者)。我曾设想这样一家理想的综合性医院:拥有4万~8万平方米的科研平台供全院使用,采取中心实验室的研究模式,有5~6名专科PI为各学科服务,一个学科内再设多名PI 负责不同项目,研发模式也将以IIT 为主,取代之前由药械企业申请研究的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模式。

除此之外,高解春教授还就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关键素质、标杆医院共性或个性的特征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与高教授的对话记录在《术业:公立医院学科建设标杆案例》,本书由高解春教授主审,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TOP医院参与创作的,包含24篇高峰对话、22篇精选案例,为全国公立医院的能力建设提供前瞻思路与实操借鉴,从而发挥标杆医院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医院实现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扫码购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chenxiaoyue@hmkx.cn
关键词:
学科建设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第八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