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比造成2500万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更可怕?
截至美东时间4月1日21点(北京时间4月2日9点),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16515例,高居全球首位,死亡病例5119例。意大利总确诊人数110574例,死亡13155例。新冠肺炎目前已经传播到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总报告确诊病例约95万。这样的传播规模,在历史上最值得拿来进行比较的,就是西班牙流感。
西班牙流感爆发于1918年1月,结束于1920年12月,差不多历时3年,先后出现了3波爆发高峰,感染地区遍及全球5大洲,感染人数超过5亿人,而估算死亡人数一直差异很大,从一千多万到一亿人的说法都有。现在学术界普遍接受的结论是,至少有大约2500万到5000万人死亡。全球平均死亡率为2.5%—5%。
西班牙流感的三波高峰是不一样的。
第一波高峰发生于1918年春季,症状不很严重,表现起来只是比普通感冒重一些,当时的死亡率也不高,不到2%,而且死亡的人群主要是老人和孩子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所以当时并未引起各国政府足够重视。
到1918年7月的时候,第一波流感高峰已经基本消失殆尽,当时正在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军在法国还正式发出公告,说传染病已经结束了。
但仅仅一个月后,第二波爆发就来临,而且一来就来势汹汹,和第一波大不一样。这波爆发明显出现了病毒变异,患者从发病到死亡很快,快到什么程度呢?南非开普敦的一辆电车只行驶了3公里,就有6个人突然发病死在车上。一个老矿工正在操纵吊罐车,突然人就倒下去,结果吊罐出事,里面的40名下班矿工死了24个。
此外,这一波感染者死亡率很高,超过百分之十几,甚至个别地区达到20%。更突出的特点是,这一波爆发感染的死者99%不足65岁,其中一半是20~40岁的青壮年,孕妇的死亡率达到90%,这和常规传染病的死亡概率完全相反。
这一波高峰持续了大概3个月,在1918年11月初又自动消失了。
第三波发生于1919年1月,到1920年春季,差不多折腾了一年时间,最后彻底消失。这一波的杀伤力明显低了很多,而且易感人群再次变成针对老年人和小孩。所以,整个西班牙流感爆发经过,呈现一个W形状,中间的那个高峰与前后两次都不同。
新冠肺炎与西班牙流感有许多相似之处。
1、二者都是突然爆发的呼吸道烈性传染病,而且都在短短2、3个月就成为国际大流行。而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旦某个烈性传染病发展到国际大流行,基本上都不会简单来一波高峰就结束。
2、这两个病毒都没有疫苗,没有特效药,所以生死存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免疫力。
3、病毒攻击肺部细胞后,引发体内免疫细胞攻击并形成过激反应,导致人体免疫系统杀伤自己的细胞,在这个过程中生成大量组织液进入肺泡,结果造成严重的肺内积水,使病人窒息而死。
4、第一波攻击死亡的主要对象是老年人,死亡率比较低。西班牙流感是在第二波攻击才演变成针对大量青壮年,而这一次,最有价值的数据是意大利,我们看到意大利现在已经死亡一万多人,其中85.6%死者年纪大于70岁,这是和西班牙流感高度相似的地方。
所以从全球整体上看,目前新冠肺炎还处在第一波爆发的过程中。
新冠病肺炎的五大特征表明,它比西班牙流感更可怕。
第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目前表现出来的低死亡率。
这是一个非常不妙的特征。可能有朋友会奇怪,你说反了吧,应该高死亡率才可怕,怎么会说低死亡率不妙。
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反向举一个例子大家可能就明白了。我们都知道,大名鼎鼎的埃博拉出血热可以说是极度危险的病毒之一,其平均死亡率高达90%,1977年的爆发甚至缔造过死亡率100%的最高纪录,没有谁比得上。
但为什么埃博拉已经在非洲局部爆发了7、8次,一直没有造成大流行呢?其最关键的原因正是因为其发病太快,而死亡率太高,很多病人还没来得及大范围接触其他人群去传播病毒,就已经发病死亡,所以这反而对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形成一种限制。
同时,由于超高的死亡率会对周围人群形成非常强烈的刺激,这其实是最佳的预防动员令,几乎所有防护措施都会在第一时间就提升到最高级别,所以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虽然这种病毒极其凶猛,但始终都被有效地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没有爆发成世界范围的大流行。
西班牙流感和新冠肺炎的危险之处就在于,开始的时候死亡率并不高,而且潜伏期相对长很多,并且首发症状都很轻微,一般人都当作普通感冒应付一下,根本不会引起足够重视。而舆论和媒体报导传染病最关注的焦点,往往就是死亡率。从某种医学角度讲,这其实可以说是一种误导。甚至很多专家为了安抚大众,避免产生大范围恐慌情绪,也经常用死亡率低来作为证据。殊不知,恰恰正是因为大众过于看重死亡率,反倒忽略了一种传染病发生全球大流行的关键条件之一,就是低死亡率。
我们看看西班牙流感的数据,平均死亡率只有2.5%—5%,这只有非典死亡率的1/3,无论如何不能算高,但最终却夺走了五千万人左右的生命。埃博拉与之相比,简直就是小儿科。
而新冠肺炎截至目前,全世界的平均死亡率也不过2%左右,与西班牙流感相当。但在医生的眼中,这种特征恰恰是非常令人担心的,因为这意味着新冠病毒很可能刚好处在一个死亡率和传播率的黄金分割点上。
第二个重要特征:新冠病毒的传播率。
在传染病学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R0,这是评估一种病原体传染力的关键指标,代表一个患者可以平均传染几个人。
这次新冠肺炎的R0目前得到的平均值是3.7左右,即一个人大概可以传染3、4个人。可能这个数字大家还是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我们再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就明白这个数字的可怕之处。
大家都对流感不陌生,尤其季节性流感,几乎每年都有世界范围的流行,而一次季节性流行感染的人数是多少呢?粗略的估计,大概是2~3亿人。很多人对季节性流感都已经习以为常,不以为意,是因为其重症率死亡率都非常低,只有0.01%—0.1%。
那么季节性流感的R0值是多少呢?大概是1.3左右。西班牙流感的R0是多少呢?是1.8。
大家看到了吧,一个R0只有1.3左右的传染病,一次流行就可以达到感染2亿—3亿人的规模,R01.8的西班牙流感最终感染了5亿人。那么一个R0高达3.7的传染病,最终会感染多少人呢?大家完全可以自行评估一下。
截至到今天为止,全世界的确诊病例总数约95万人,与西班牙流感比起来,1%都不到,完全只是一个零头而已。
所以,看清了这点,我们就知道,这次瘟疫大流行,至少从理论上看,现在距离终点还非常的遥远。
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个病毒从传染病学的角度看,简直堪称完美:它的病死率不高不低,与超长潜伏期结合得恰到好处,既不会让感染者很快病死,又能使其在被发现之前尽可能传染更多的人。
新冠肺炎的还有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无症状感染者。
这个话题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的焦点问题,中国卫健委刚刚宣布,从4月1号起,每日疫情通报中公布无症状感染者的报告、转归和管理情况。
根据中国卫健委发布的诊疗标准,无症状感染者的定义是指,无临床症状但呼吸道等标本核酸阳性或血清抗体检测阳性者。从第四版诊疗标准开始,无症状感染者就一直不被计入确诊病例数据,一个主要原因是,当时的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很少,只见到有零星报告。
但事实非常残酷。根据顶尖杂志《自然》刊登的论文,轻症或者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占所有新冠病毒感染者人数的60%。而这项研究的团队,是中国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邬堂春团队。
无独有偶,北海道大学流行病学家西村浩史等人在《国际传染病杂志》发表的论文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他们认为有一半的感染者没有症状。
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坏消息。因为这意味着在中国可能存在至少高达数十万的无症状感染者,而同样是来自中国的专家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年第41卷的论文研究结果显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6.3%,无症状感染者的密接者感染率为4.11%。研究者认为: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尤其在感染的第一周,二者的病毒释放量几乎相差无几。
大家看到这个信息背后的可怕之处了吧,而且还有一个更坏的情况,就是关于密切接触者的定义。根据官方发布的防治指南,密切接触者是指患者出现症状后,或无症状患者检测阳性后,往前追溯2天内密切接触的人群。
大家知道,无论确诊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我们现在都是按照平均潜伏期14天来进行隔离的。有症状的确诊患者,目前的平均潜伏期是10天左右。我们就按照这个标准,往前追溯2天,等于说,患者感染的第一周,病毒释放最高的那一周,其密切接触者是无法追溯到的。
这部分无法追溯的密切接触者,其中有多少发病了,有多少成为无症状带毒者,目前完全就是一个黑洞。
在3月29日的新闻中,中国官方已经有公开报导广东、河南、甘肃三地都出现了本地病例和湖北输入病例,而湖北输入的病例都是绿码,没有症状。
目前中国的疫情,实际上处于一种散点爆发的状态,虽然没有看到大规模像1、2月武汉那样的集中大爆发,但各地的小规模爆发一直没有中断过。这种情况说明,这个地区的病毒流行依然活跃,就像一座火山,刚经历了一次小型的喷发,然后我们看到火山口仍然不断有小型的震动,不断有小股岩浆、气体、碎石块等等喷射出来。
限于篇幅,我们就不讨论新冠病毒的变异情况,和核酸检测方式的巨大局限性,以及病毒对人体器官的全系统攻击、病毒呈现的艾滋病特征~终身带毒,随时可能复阳等等一系列远比西班牙流感病毒“诡异”的特征。
当然,在事实来到之前,各种可能性都是存在的,我们在这里只是提供一些思路和一些背景,供大家参考。目的是希望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充分做好防范措施,避免让自己成为下一个感染者。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