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新济州,是长江中一个小小的冲积洲,四面环水,出行均要靠船,仅仅一个村的建制,鸡犬之声相闻。”
文章转载自:新浪医药新闻
题记:医生采访,讲述他们的经历与思路历程,感受优秀医师的心得,让我们理解医学的同时也理解医生的喜怒哀乐。本期采访的是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的沈成兴主任。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是一所百年老院,成立于1904年,其第一任心内科主任董承琅教授是国内心血管病的奠基人,主编了第一版实用心脏病学,培养了国内最早一批的心血管病专家。
“我的家乡在新济州,是长江中一个小小的冲积洲,四面环水,出行均要靠船,仅仅一个村的建制,鸡犬之声相闻。”
沈成兴在《新济州的刀鱼和荻笋》里极力描写了江宁故乡的时光,但那种时光归属于过去,已然是记忆大浪淘沙后的守望。
成为一名医生后,他不断学习,最终来到上海,任知名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我通过同事联系与他聊起了往事、爱好以及医学人文。
他说,自己很久没有回去过了,经过几十年发展变化,虽然山水仍在,却与昔日的记忆相去甚远。“这就是大时代,你得适应生活。”
敢闯有梦——曾经年少学医时
文革期间出生于江宁(南京江宁区,曾经的江宁县)一个小村子。农家的孩子早识犁。在还小的时候,沈成兴就跟着父母在农田里做农活,放牛,割麦,插秧,编苇子,挖芦蒿,锥化肥……久而久之,练就了一身不错的手艺,摘棉花、帮父亲种西瓜是强项。
这样的生活贯穿了沈成兴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寒暑假,快乐心酸,间杂其中。看过他发表在《新民周刊》上的散文《赶庙会》的人就会想起,那个小岛通向外面的交通工具只有船,通过隔壁阿强的大伯,那个老船把式,聊外面的世界,心中有着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直到要上大学时,他才意识到,农村回不去了。
与别人自幼就梦想做一名医生不同,学医则来自于“家人的意见很重要”。几十年后,沈医生聊起这段往事,忍不住笑了。“在我们选择的时候,常常身不由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很重要。那时候自己很懵的,也没那么成熟。考虑到当时村里医疗条件落后,就医困难,如果你能考上大学,选择学医是他们认为还不错的。”
大学里,一有空闲,沈成兴就扎在图书馆里,与书一起开始了新的生活。当然,主要是也没有多余的钱去应酬消费!同时,无数的迷茫也需要从书中找到答案。专业书需要花很多时间消化,其他的书又充满魅力,陆续看了《约翰克里斯多夫》、《傅雷家书》、《平凡的世界》……还有琼瑶、金庸的书以及诗词歌赋与哲学。
喜欢文科的他读了不少书。读书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遇见更好的他们。渐渐,他心中隐隐有了答案: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世界而奋斗。“野百合也有春天啊!每个人都在艰苦的奋斗着,当你理解这点的时候,你会理解他人。”
毕业后,沈成兴回到家乡南京市江宁医院工作,开始了一年的内外妇儿轮转历程。像所有敢闯有梦的少年一样,他想要在成长阶段再蓄力,开阔眼界。当看到有报考研究生的机会时,他毫不犹豫的选择报名。在东南大学医学院心内科研究生工作几年后,为了提高,又去到复旦大学医学院读临床型博士,既做科研,又学临床。
读完博士,沈成兴回到南铁医附院,从一名主治医师一路成长为大内科副主任。期间四次出国(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进修的经历,让他内外都发生了些改变。不断进修学习改变了他很多的理念。他说,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学习的不只是先进的技术,还有对疾病治疗的理解。至今,“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仍是他时常提起的话。
从医30载,经沈成兴救治的患者不计其数。看着一位位患者及患者家属顺利康复心中充满温暖,经历失败看到家属的痛苦心中自责与不安!沈成兴说,我们这代人的选择,被命运推向前,每个人都有梦想,但是真正实现的人很少。对我来说,做一个比较靠谱的医生是关键,是最高理想。你对人家是靠谱,对自己是自信,就是实现理想。一个人想做的事太多,精力也有限啊。
医关漫道——而今迈步从头越
2017年5月,沈成兴加盟六院担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又一次熟悉,无疑也是新挑战,外部工作环境改变,还有管理整个科室的压力。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始建于1904年,这所上海百年老院历经岁月的风霜,愈来愈知名。传奇的是其心血管内科第一任主任像董承琅教授是公认的中国心脏病事业的奠基人、开拓者!要继续发展好,显然压力不小!
作为接过担子的人,那一年他年满50。“假如是一个普通医院的心内科主任,我的压力会小很多,前者创业,后者守成,或者在此基础上有所进步就行,但这里要求进步快一点,各方面不能落后,医院要求也蛮高,要与它的历史地位相对称。”
沈成兴坦言,要达到那种高度显然不可能。“不过得感谢前任主任们,他们已经制定了比较完善的科室管理体系,我只是在此进度上进一步的修修补补。跟着医院的要求,跟着时代发展的要求。”这段话有点“萧规曹随”的意思,当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后来者往往是以一个谦逊者的姿态出现。
人以善用,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调动人员积极性,扬长避短,看到每一个人优点。“我喜欢看别人的优点,因为每个人都有闪光点,不可能是一个黑洞。有的亮光点大一点,有的小一点。我们希望看到他的亮点,把他的亮点放大就最好了。”
在青年人才培养上,沈成兴也会尽其所能。他鼓励年轻人出国,希望在临床技术提高的同时做一些科研。他介绍,“现在科室里有两个医生在美国学习,他们做得好以后逐渐打造实验平台。此外,争取以后年轻医师出国短训练成为常态,更早的接触外面的世界,跟上国际步伐。”
不忘初心——保持温度向前行
今年5月,中国心脏病学先驱董承琅教授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暨首届中国心脏功能学论坛召开,百余位专家、学者,同一天齐聚姑苏古城,循着董老曾经的足迹一同回忆中国心血管病学的峥嵘岁月。
谈起董老,他说,董老任六院心内科主任时,对身边的医务工作者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有一个小细节很能说明问题,董老退休后经常回六院给年轻医生们指导,每次董老回六院,所有的医生都争着要跟董老合影,董老从来不拒绝,并且耐心的指导每一位医生。至今,“一切诊断与治疗措施应以病人的利益为前提”的座右铭仍影响着众人。
会议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对“医学人文精神传递”,一位参与大会的老教授事后说,真的希望以后的学术会议除了谈技术、谈进展,还要谈医学人文,谈谈医学的本质和内涵。今天的会议,似乎让我明白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将走向哪里。
不忘初心,每个人都这样说,其实蛮难。“活着的心总是热的,可是有的人心脏温度不够,没法给患者带来温暖更别说阳光了。”
后记
如果人生是一场旅行的话,每个人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尽量走的更远。对医生而言,好的医生通过掌握好的技术,拥有爱心,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在不仅走远的同时,也照顾着很多人走的远、走得好。
专家介绍
沈成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代谢性心血管病学组副组长,上海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心脏介入组副组长),FESC,OCC康复论坛坛主,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心脏预防与康复中心工作组组长。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血管危急重症的诊治,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面有较高造诣。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