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传统的开腹或者开胸手术相比,腹腔镜和机器人微创手术的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特别是机器人手术视野清晰、操作精细、缝合精准,在食管裂孔疝修补中有独特的优势。基本外科应用达芬奇机器人修补食管裂孔疝经验丰富,疗效好。
01反酸、烧心导致睡觉无法躺平原来是“食管裂孔疝”引起
去年退休的陈阿姨(化名)本可以过着悠闲的生活,但她却开心不起来,因为有个老毛病一直困扰着她,陈阿姨1年前开始出现反酸、烧心,有时候吃饭时不好咽下去,甚至还会饭后呕吐,当地医院胃镜后诊断是胃食管反流病吃了很多胃药,但效果并不明显最近平躺时反酸烧心还愈加严重搞得陈阿姨夜间“躺不平”夜不能寐,叫苦不迭。
前两周,陈阿姨来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看门诊,复查了胃镜,找了食管反流的原因,原来她得了一种特殊的疝:食管裂孔疝。多方打听以后,她找到了基本外科(胰脾疝外科)黄鹤光教授团队。进一步做了系统检查确诊为“食管裂孔疝”。
术前胃肠造影胃在胸腔
黄鹤光教授为陈阿姨实施了机器人食管裂孔疝无张力修补术后,陈阿姨反酸、烧心等症状消失,胃和胃食管连接部都回到了腹腔。食管裂孔疝修补好了,陈阿姨夜里终于可以安心的“躺平”休息了。
食管裂孔疝术中所见
术后胃肠造影显示胃己回复至腹腔
02“食管裂孔疝”是特殊类型的腹内疝,一般分为四类
“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胃)通过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腹内疝。胸腔和腹腔之间隔着一个类似“天花板”的膈肌,食管裂孔是膈肌上的一个裂孔,食管通过食管裂孔进入腹腔与胃相连,当腹腔内脏器通过食管裂孔进入胸腔,就称为食管裂孔疝。
根据解剖位置,食管裂孔疝一般分为四类。
I型疝:又称滑动型食管裂孔疝,胃食管连接部迁移疝至膈肌上方。胃保持正常的形态,胃底低于胃食管连接部,这种类型最常见。
Ⅱ型疝:胃食管连接部保持在其正常的位置,一部分胃底通过膈肌裂孔食管旁疝入胸腔。
Ⅲ型疝:是I 型和Ⅱ型的混合型疝,胃食管连接部和胃底一起通过食管裂孔疝入胸腔,胃食管连接部和胃底均位于膈肌以上。
Ⅳ型疝:Ⅳ型食管裂孔疝的特点是除了胃以外,还有腹腔内其他脏器如大网膜、结肠或小肠在疝囊内。陈阿姨的食管裂孔疝属于Ⅲ型,形成了巨大的疝囊(13cm*8cm),胃食管连接部和胃底都疝入了胸腔。
食管裂孔疝分型
03食管裂孔疝典型症状为胃食管反流症状和消化道压迫梗阻等症状。有时会误诊为哮喘。
胃食管反流性症状主要表现为反酸和烧心,尤其是夜间平卧位或头低位时加重。压迫和梗阻症状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胸痛等,尤其是饱餐后加重,这是由于进入胸腔的胃或其他腹腔脏器压迫肺、纵膈和食管,同时疝入胸腔的脏器发生扭转而造成的消化道梗阻。较大的食管裂孔疝由于长期的胃黏膜慢性病变,还可引起慢性上消化道出血,引起呕血、黑便等症状。胃食管异常反流可引起喉和肺的病变,当反流物质通过环咽部括约肌进入下咽部,极有可能被误吸入喉和气管,诱发呼吸道症状的出现,表现为哮喘或咽喉炎。
04食管裂孔疝Ⅱ型、Ⅲ型和Ⅳ型疝应手术治疗。
黄鹤光教授介绍,I型疝,若没有症状可以先观察,有症状者使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和促动力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考虑手术。手术治疗是将疝入胸腔的腹腔内容物还纳、缩小食管裂孔,恢复胃食管交界处正常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并防止腹腔内容物再次疝入胸腔,长久地改善症状。
05微创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机器人手术优势明显
黄鹤光教授介绍,同传统的开腹或者开胸手术相比,腹腔镜和机器人微创手术的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特别是机器人手术视野清晰、操作精细、缝合精准,在食管裂孔疝修补中有独特的优势。基本外科应用达芬奇机器人修补食管裂孔疝经验丰富,疗效好。我院是国内第二家开展机器人手术修补食管裂孔疝的单位。2019年,基本外科黄鹤光教授团队开展了国内首例机器人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胰腺中段切除术,发表于中华腔镜外科杂志。2021年,黄鹤光教授团队撰写了《机器人辅助食管裂孔疝手术临床应用进展》,国内首次较全面阐述了机器人修补食管裂孔疝进展。发表于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END
撰稿:基本外科
责编:黄怡晨
编审:苏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