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厌食症:不只是“挑食”那么简单~
在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神秘的 "小宇宙",那就是肠道菌群 。它就像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里面栖息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别小看这些微小的生命,它们在我们的身体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像是我们身体里的隐形 "合伙人",默默维持着身体的健康与平衡。
01神经性厌食症:不只是"挑食"那么简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听到这样的评价:"这孩子太挑食了,怎么哄都不肯多吃点。" 但有一种情况,远不止挑食这么简单,它就是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严重的进食障碍,常见于青少年和年轻女性。患者的核心表现是对体重和体型有着过度的担忧 ,这种担忧近乎达到了一种病态的程度。哪怕他们的身材已经非常消瘦,在他们眼中,自己依然是 "肥胖" 的。为了达到心中理想的体重和体型,他们会采取极端的节食措施,严格控制食物的摄入量。有的患者每天只吃极少的食物,甚至只吃几口蔬菜、水果,拒绝主食和肉类。除了节食,他们还可能通过过度运动来消耗热量。哪怕身体已经疲惫不堪,他们依然会坚持高强度的锻炼,如每天跑几公里、做大量的仰卧起坐等。还有些患者在进食后,会通过催吐、滥用泻药等方式,试图将吃进去的食物排出体外,以此来避免体重增加。这种长期的极端节食和异常行为,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从身体方面来看,由于长期营养摄入不足,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症状,如体重急剧下降、面色苍白、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等。他们的头发会变得干枯、易脱落,皮肤干燥粗糙,还可能出现水肿。女性患者常常会出现月经紊乱甚至闭经的情况,这对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心脏、肝脏等重要器官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支持,可能会引发心律失常、肝功能损害等严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在心理方面,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常常伴随着焦虑、抑郁、自卑等负面情绪。他们过度关注自己的体型和体重,对自己的外貌极度不自信,内心充满了对变胖的恐惧。这种心理压力不仅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会导致社交障碍,使他们逐渐远离朋友和家人,陷入孤独和痛苦之中。
02奇妙关联:肠道菌群与神经性厌食症
1.失衡的菌群:患者的独特肠道生态
你或许很难想象,肠道菌群与神经性厌食症之间,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此,逐渐揭开了两者关系的神秘面纱。研究发现,与健康人群相比,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肠道菌群可谓是 "别有一番天地"。首先,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显著降低 ,就好比一个原本物种丰富的热带雨林,突然变得物种稀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大受影响。肠道内的有益菌数量减少,比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这些有益菌可是肠道健康的 "守护者",它们数量的减少,使得肠道的屏障功能减弱,有害菌便有了可乘之机 。同时,一些特定菌群的丰度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有研究表明,在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肠道中,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比例与健康人存在差异。拟杆菌门中的某些细菌能够帮助人体分解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厚壁菌门则在能量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这两类菌群的比例失衡时,会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能量的吸收,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肠道菌群的这些变化,可不是孤立的现象,它们与神经性厌食症的发病和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患者长期的节食、催吐等异常行为,会破坏肠道菌群的正常生长环境,导致菌群失衡。另一方面,失衡的肠道菌群又会反过来影响患者的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使得病情愈发严重。
2.肠脑轴:菌群与大脑的神秘对话
那么,肠道菌群是如何与大脑 "交流",进而影响神经性厌食症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神奇的概念 -- 肠脑轴。肠脑轴,简单来说,就是肠道与大脑之间的一条 "信息高速公路",它是一个复杂的双向通信系统,通过神经、免疫和内分泌等多种途径,实现肠道与大脑之间的信息交流。在这条 "高速公路" 上,肠道菌群扮演着重要的 "信息传递者" 角色。肠道菌群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大脑的神经递质分泌 。我们知道,神经递质是大脑中传递信号的重要化学物质,其中 5 - 羟色胺、多巴胺等与情绪调节和食欲控制密切相关。令人惊讶的是,人体约 95% 的 5 - 羟色胺是在肠道中合成的,而肠道菌群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当肠道菌群失衡时,5 - 羟色胺的合成和释放会受到影响,导致大脑中 5 - 羟色胺水平下降,进而引发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这正是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常见的心理症状。同时,多巴胺作为一种与奖赏机制相关的神经递质,其分泌也会受到肠道菌群的影响。肠道菌群的异常可能导致多巴胺分泌减少,使得患者对食物的兴趣降低,进一步加重厌食症状。肠道菌群还能通过免疫系统影响大脑功能 。当肠道菌群失衡时,肠道屏障功能受损,有害菌及其代谢产物可能会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性的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会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这些炎症因子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大脑,影响大脑的神经功能,导致神经炎症的发生。神经炎症会干扰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平衡,影响神经元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情绪和食欲调节。肠道菌群与大脑之间的神经连接也不容忽视 。肠道内分布着大量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组成了 "肠神经系统",被称为人体的 "第二大脑"。肠神经系统通过迷走神经与大脑相连,肠道菌群可以通过刺激肠神经系统,将信号传递给大脑,从而影响大脑的功能。例如,肠道菌群产生的某些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能够刺激肠神经系统的神经元,通过迷走神经向大脑传递信号,调节食欲和饱腹感。
3.研究实例:数据背后的真相
大量的研究为肠道菌群与神经性厌食症之间的关联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曾进行过一项富有意义的研究。他们收集了 16 名首次在饮食失调中心住院的神经性厌食症女性患者的粪便样本,在这些患者体重恢复出院后,又再次收集了样本 。通过对样本中肠道细菌的组成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令人惊讶。住院时,患者肠道菌群中不同类型的细菌较少,肠道群落多样性匮乏;而出院时,虽然细菌的多样性有所增加,但与健康者相比,依旧显著偏低。更为关键的是,在临床护理和体重增加期间,随着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善,他们的情绪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一结果有力地表明了肠道菌群与患者情绪状态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在另一项发表于《Nature Microbiology》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对 77 名患有神经性厌食症的成年女性和 70 名健康女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对她们的粪便样本进行宏基因测序,发现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在属水平和物种水平上的 β 多样性更高,其中乳酸杆菌在患者中富集最为显著 。肠型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女性相比,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中瘤胃球菌 - 肠型的患病率更高。在对肠道微生物群功能的预测中,发现用于血清素生物合成的相关模块丰度以及多巴胺、谷氨酸和色氨酸的降解在患者中富集,这些物质与情绪和食欲调节密切相关 。动物实验也为这一关联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有研究将患有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粪便微生物群移植到无菌小鼠体内,并限制小鼠的饮食,模拟人类神经性厌食症中食物摄入量减少的情况 。结果发现,接受患者粪便移植的小鼠体重恢复较慢且不完全,在下丘脑和脂肪细胞的基因表达分析中,呈现出以大脑为基础的食欲抑制和脂肪组织产热增加的模式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肠道菌群在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体重变化和食欲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一步证实了肠道菌群与神经性厌食症之间的因果关系 。
03治疗新希望:调节菌群,对抗厌食
肠道菌群与神经性厌食症之间的紧密联系,为我们治疗这种棘手的疾病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希望 。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或许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帮助他们重新找回健康和快乐。如通过饮食结构,益生菌、益生元、微生物靶向调节剂以及肠道菌群移植(FMT)等。肠道菌群与神经性厌食症之间的联系,就像一把刚刚被发现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的全新大门 。从肠道菌群的失衡,到通过肠脑轴对大脑功能和情绪的影响,再到临床研究中展现出的治疗潜力,这一系列的发现让我们看到了攻克这种疾病的新希望 。调节肠道菌群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虽然目前还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但它所展现出的潜力不容小觑 。无论是益生菌、益生元,还是粪便移植,都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治疗思路和手段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有望改善患者的肠道菌群平衡,进而缓解他们的厌食症状,减轻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帮助他们重新恢复健康的体重和生活 。肠道菌群与神经性厌食症的研究还存在许多未知的领域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研究能够深入探索两者之间的具体作用机制,进一步明确肠道菌群在神经性厌食症发病和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角色 。我们也希望能够开发出更加安全、有效的调节肠道菌群的方法和药物,为患者提供更有针对性、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