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不干预可能导致孩子社交、学习等多重困扰!

2025
04/02

+
分享
评论
长沙小米熊医院
A-
A+

抽动症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给孩子带来社交危机、心理伤痕、隐形障碍、被误解的行为信号和社交退缩现象,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不少家长觉得,孩子频繁的眨眼、咧嘴、耸肩、清嗓子是孩子调皮或者习惯不好,只是小毛病,过段时间就会好。其实,这可能是抽动症的早期信号。抽动症若不加以干预,可能会给孩子的学习、社交乃至心理带来深远的影响。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抽动症不干预的严重后果。85761743579129813

抽动症不干预可能带来的5个严重后果:

一、"小动作"暗藏社交危机

想象一下,当你的孩子在学校里频繁眨眼、耸肩,同学投来异样的眼光,陌生人窃窃私语。这种社交尴尬不仅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还可能让他们主动回避集体活动,逐渐变得孤僻。孩子的世界是敏感的,他们渴望被接纳,但抽动症却成了他们融入集体的绊脚石。

二、看不见的心理伤痕

你知道吗?高达65%的抽动症儿童会伴随情绪障碍。从最初的焦虑,到自卑,再到抑郁,这是一个恶性循环。长期的心理压抑可能让孩子感到绝望,甚至产生自残倾向。这些内心的伤痕,看不见,摸不着,却比任何外在的伤害都要致命。

三、课堂上的隐形障碍

你是否认为孩子只是上课不专心?其实,抽动症在消耗孩子体力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切割他们的注意力。孩子在努力控制抽动的同时,根本无法专注于学习。成绩下滑,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四、被误解的行为信号

抽动症≠调皮!抽动症孩子的行为常常被误解为调皮或不守规矩。这种误解可能导致孩子遭受嘲笑和排斥,进而产生攻击性行为或自我伤害行为。这些行为,只是他们内心痛苦的呐喊,作为自我保护的外衣。

五、被封印的社交能力

高达93%的抽动症患儿存在社交退缩现象,他们可能因为害怕被嘲笑而避免与他人接触,导致社交能力退化。孩子们原本应该无忧无虑地奔跑在操场上,结交新朋友,却因为害怕被嘲笑,害怕被拒绝,只能默默地躲在角落里。

小儿抽动症的干预黄金期是 7 - 12 岁,抓住这个阶段,及时干预,就可能改变孩子的人生轨迹。家长们一定要保持冷静与理解,认识到 "抽动" 是病,不是孩子故意为之。同时,尽快咨询儿科医生或儿童神经科医生,获取专业帮助。守护孩子健康,从了解抽动症开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干预,他们,抽动症,孩子,可能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第八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