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核药产业链全景图:从原料到患者,中国同辐等企业

2025
04/03

+
分享
评论
摩熵医药
A-
A+

核药产业链揭示了该领域复杂的结构与发展趋势。

核药产业链揭示了该领域复杂的结构与发展趋势。从原料生产到药物配送,再到患者最终使用,核药产业的每一环节都充满挑战与机遇。上游原料的紧缺、中游技术与生产壁垒的提高以及下游医疗资源的不足,构成了这一产业的独特特点。

随着全球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核药产业链正在逐步扩展,并在多领域表现出其巨大的商业潜力和前景。本文基于最新发布的《中国放射性药物产业白皮书》的部分精华内容,深入分析了核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并展望其未来发展。

一、核药产业链全景概述

核药产业呈现上游原料紧缺、中游入局者逐渐增多、下游医疗资源供给不足的特征。上游企业中,中广核、联影、新华医疗主要负责生产核反应堆、加速器、发生器等,东诚药业、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放射性核素、配体等原料生产。

中游企业中,从事核药研发生产的企业有东诚药业、远大医药等,从事核药房配送的有东诚药业、中国同辐及上海欣科医药。下游则主要是涉及到医院和患者对放射性药物的使用。

上游、中游和下游的特点分别为:

1. 上游放射性核素生产壁垒高,需要审批牌照;市场集中度高、供应紧张、议价权高,大批反应堆将于2030年前关停,国内上游原料严重依赖进口。

2. 中游研发端随着对核素研究的深入,核药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对研发企业的技术要求更;在配送端,核素具有物理半衰期,对配送时效性要求较高,核药房作为核素药物生产及配送的场所,可覆盖数百公里的医疗机构。

3. 下游放射性诊断需要搭配大型设备PET、SPECT;放射性治疗药物需要核医学科室承接,我国的核医学科多半集中在省市级大医院;由于核药半衰期短,有时患者需要放射性诊断或治疗时,才向中游环节生成产品订单。

二、核药产业链上游分析

核药产业链上游壁垒极高、议价权强,是利润高地;国内核素产量不足、严重依赖进口,受国际形势影响大。

1. 产业链上游概述

产业链上游为放射性核素原料生产,可通过反应堆辐照、加速器辐照、高放废液提取以及发生器制备等4种方式产生,其中反应堆辐照为最常用的生产方式,供应超过80%的医用核素品种目前常用的医用放射性同位素有99mTc125I131I14C68Ga177Lu18F90Y89Sr等,这些核素主要由反应堆制备和加速器制备。

IEAE显示,全球医用核反应堆的集中度极高比利时、荷兰、加拿大和美国少数反应堆的供应量占全球供应量的90%。考虑到安全、反应堆老化、经济效益、转向可再生能源等,大批反应堆将于2030年前关停,或对全球核素供应产生影响。医用核反应堆的建设周期长达数年、总成本可达数亿美元,且审批和监管严格,建造具有极高壁垒。上游准入门槛高、供给不足,下游对上游依赖度更大,因此议价权强、利润率高

2. 我国核素原料生产情况

我国主要有5座研究反应堆可用于医用同位素的生产和制备,此外仅有100多台回旋加速器。自主生产核素较少且多服务于科研任务,仅能满足少部分临床需求,因此医用同位素严重依赖进口。

5座反应堆分别分布在北京和四川。

三、核药产业链中游分析

核药产业链中游研发、生产、配送存在较高壁垒;RDC是热门研发方向,可实现诊疗一体化,商业价值已被验证。

1. 核药产业链中游进入壁垒

(1) 研发:随着对核素研究的深入、偶联以及药物配送技术的成熟,核药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对核药企业的研发技术要求更高

(2) 生产:由于核药的半衰期决定其销售半径较小,通常需要在当地建设产能。此外,核药C(D)MO没有大/小分子C(D)MO发展成熟,药企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自建产能

(3) 配送:目前国内尚未形成全国性、规范化的放射性药物分销配送渠道,不利于国内放射性药物的生产流通。中国的核药房资源基本集中在中国同辐、东诚药业两家公司。截至2024年10月,中国同辐有17家核药房,东诚药业有14家核药房,欣科医药拥有7家核药房。

2. 产业链中游热门研发方向--RDC

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是最热门的研发方向,是由靶向配体、连接子、放射性核素组成,既可以与诊断核素结合,影像中清晰展示病灶的形态和大小,也可以与治疗核素相结合,物理破坏癌细胞结构。由于RDC的兴起,近年来放射性药物正在朝着诊疗一体化的方向进展。(RLTRDC的区别在于使用的配体是小分子,同样可实现诊疗一体化,原理相似,只是"RLT"这一术语不如RDC广泛)。

177Lu目前是RDC最常用的核素,产生β粒子射线,并且有着近一周的半衰期,尤其适合小体积的肿瘤和转移灶的清除;225Ac是近两年逐渐步入临床的新同位素选择,产生α粒子射线,有着10天的半衰期。RDC的商业价值已得到了充分验证,诺华制药公司的RDC产品Luthera( 177Lu,用于诊断)和Lutathera ( 177Lu,用于治疗)以每年数亿美元的销售额证明了其商业价值。

3. 产业链中游市场格局

按核药用途来看,根据医药全球药物研发数据库,截至2024年8月,全球共有60款批准上市的放射性创新药其中诊断类放射性药物独占鳌头,占比81.7%。中国共有119款核药申请上市,从注册数量来看,依旧是诊断类核药一骑绝尘,占比67%。

按核素品类来看,全球处于研发活跃状态放射性新药中TOP5核素为18F177Lu68Ga99mTc225AcCR5为52.61%。中国上市核药中,99mTc131I125I89Sr18F五个核素是应用得最广泛的活性成分,CR5为84%。

按适应症来看,全球放射性新药研发针对的适应症TOP5为恶性肿瘤、前列腺肿瘤、实体瘤、转移性前列腺癌、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

四、核药产业链下游分析

当前,在核药产业链下游的医疗资源配置与患者可负担性层面,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状况。在下游医疗资源基础方面,我国核医学科室及人员配置不足,核医学设备装机量将持续增加带动市场扩容。从下游患者可负担性角度看,PET检查费用高,仅少数地区纳入医保;核药价格较贵,将近一半产品纳入乙类医保。

1. 下游医疗资源基础:核医学科室及人员配置不足

我国核医学科室及人员配置严重不足,短时间内人才缺口难补足。如果按每个科室至少配备6人来算,到2035年全国大概还差1400个核医学科室,存在约8500人的缺口,现在全国拥有放射医学专业的高校每年培养的学生大约只有四五百人,短时间内难以补足人才缺口。

据统计,2020 年全国全国开展同位素治疗的医疗机构770,从事核医学相关工作的()1148 个。

我国从事核医学的人员共有 12578 人,其中医生5408人(占比43%)、技师3739人、护士2683人,放化师仅210人。

2. 下游医疗资源基础核医学设备装机量持续增加

近年来,大型设备由甲类目录调整至乙类目录,调整后大型医用设备审批放宽,我国核医学诊断设备有所增加,设备短缺有所缓解。《"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指出PET-CT的数量将增加到1667台;PET-MR的数量将增加到210台,PET设备装机量将大增,将带动检测量增加,进而驱动诊断类核药市场扩容。

截至2024年10月,全国共有核医学正电子显像设备(PET、PET/CT、PET/MR等) 427 ,年检查量近 84.99 万人次,肿瘤显像占比94.5%。全国共有单光子显像设备 (SPECT、SPECT/CT、γ相机等)903 ,年检查量约251.41 万人次,骨骼系统检查占比63.1%。有医用回旋加速器 120 台,分布于117个医疗机构。

3. 下游患者可负担性:PET检查费用高,核药价格较贵

PET单次检查费用在3500-10000元之间,全身检查比局部检查价格高;SPECT单次检查费用为450-1000元。目前大部分地区不支持通过医保报销,但深圳、浙江、陕西省、黑龙江等少数地区将其纳入了医保报销范围或大病保险支付范围,因价格较高,中短期内将其纳入国家医保,特别是纳入甲类报销目录无太大可能。

核药的价格因种类、生产成本、市场需求、供应情况、配送难度、医疗政策等因素有很大差异。总体来说,核药相比普通化药昂贵一些,少数品种如钇[90Y]、镭[223Ra]价格、则十分高昂,患者负担较重。根据摩熵数据库,中国上市放射性药物中47.17%的产品纳入2023年乙类医保。

结语:

核药产业作为高技术密集型行业,面临着复杂的供需关系和日益严峻的技术要求。从原料的生产到临床应用的广泛需求,核药行业不仅影响着医疗科技的进步,也与患者的健康密切相关。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创新,核药的研发与应用将进入一个更加多元化的阶段。未来,国内外企业将在核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展开更激烈的竞争和合作,推动这一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上游,核医学,核素,下游,研发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第八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