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时发现NSE 16.8ng/ml,CY211 4.49ng/ml,AFP及Ca199均正常。
女,64岁,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1周。2024年1月体检时发现NSE 16.8ng/ml,CY211 4.49ng/ml,AFP及Ca199均正常。3月前曾行胃肠镜未见异常。现为明确肿瘤标志物升高原因来诊。既往史:否认慢性乙型肝炎,无药敏史。
PET/CT影像检查
MRI平扫
MRI增强
病理
概述
假性淋巴瘤又称反应性淋巴样增生(Reactive lymphoid hyperplasia, RLH) 或结节性淋巴样病变,1963年首次报道,罕见、良性、非特异性疾病,以非肿瘤性淋巴细胞增殖为特征,肿块样病变。
肝脏假性淋巴瘤1981年首次报道,缺乏特定临床症状、血清学标志物和影像学特征,诊断困难。
流行病学
RLH可以发生在眼眶,皮肤、肺、胃肠道、甲状腺,胰腺,很少发生在肝脏;RLH多见于中年女性 (92.86%),平均年龄为58.2岁;通常以单发肿瘤出现(80.4%),肿瘤大小4~55 mm不等,多数肿瘤大小<20mm (90.6%);通常在手术切除后诊断,长期随访案例较少;有文献报道,RLH可在肺、胃和皮肤中转化为恶性淋巴瘤,肝脏RLH为良性病变,在3-5年随访中未有恶变报道。
病因、发病机制目前不明确
早期有些研究认为RLH发生可能与全身或局部的免疫异常有关。持续的细胞因子刺激以及肝炎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假性淋巴瘤的发生。有些患者伴有慢性肝炎,胶原蛋白疾病,恶性肿瘤病史(<25%)。
影像学表现
PET :葡萄糖代谢增高
CT:动脉期病灶周围见强化,静脉期,延迟期强化低于肝实质
MRI: 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增强:快进快出强化,动脉期呈轻度环形强化,动脉晚期周围见片絮状强化影,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环形高信号或包膜强化,肝胆期相对肝实质表现为低信号
典型表现:
1.DWI高信号肿块与邻近门脉间连续性线状高信号相连。
2.病灶强化峰值位于动脉期,强化边缘欠光整,可见尖角状高信号向外延伸(尖椒征),增强后期周边环状强化(环形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