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更|关税风暴下,中国牙科出海路径正在被重排

2025
04/12

+
分享
评论
好的牙口腔行业研究
A-
A+

行业资讯 | 独家数据 | 企业动向 | 产业研究

https://yixiaoer-image-oss.yixiaoer.cn/20250410/5d985d31-f959-4347-8dcc-76d7c494899c.jpg

前言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政府在白宫玫瑰园宣布启动"对等关税",中国商品关税在原有20%的基础上加征34%,累计税负升至54%。中国随即反制。

这是一次被反复使用的贸易工具,但落点却愈加精准。

牙科产品被静静列入其中。它不是焦点,也没有争议,没有豁免,也无人出面请求豁免。**它只是作为医疗品类中的一项,被归入那张征税清单。

不是因为它重要,而是因为它在制度中尚未具备被单独考虑的角色。不是被特别针对,而是被默认可以处理。它不被分类为"敏感",也不属于"必须豁免"。

| 我们被加税,因为我们还不在那个被特别考虑的位置上

制度不需要对每个行业解释规则。表格本身,就是一套秩序的表达方式。

这一回,中国牙科产业被悄然归类,在没有任何声音的前提下,完成了被定位的过程。

而市场也很快给出了反应。

在关税宣布之后,全球多家牙科与医疗供应链企业的股价普遍下跌,包括跨国隐形矫治巨头、医疗耗材商、供应链平台。它们面临的不是一纸成本上升,而是制度认定的调整。

https://3126002.s148i.508eduusr.com/4/101/AJQBCAAQBBgAIOXZz78GKMDai74BMLoLOJwI.png

市场理解得比行业更快:被写入征税清单的,不只是产品,还有它所代表的制度地位的重新划分

而我们,还没有真正出现在那张规则图纸上。

02 出口的数字在涨,路径却在模糊

据好的牙DataLab统计,2024年,中国对美牙科产品出口总额达到17.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三成。在全球贸易体系日益复杂的背景下,这样的成绩令人振奋,也在行业内部带来了某种"出口稳定性"的判断。

但仅有增长,并不等于路径稳定。

根据OEC数据,中国牙科产品的第三大出口目的地是香港,2023年出口额为4240万美元。这一数据在表面上反映了通关活跃度,但也提示我们:不少产品并非在香港终端消化,而是经由香港再转出口他地,特别是美国。

香港作为重要贸易口岸,长期因其自由港政策和高效通关机制,在区域物流和跨境业务中承担着连接枢纽的功能。

**但在实际执行层面,不同经济体对香港货物的原产地判断存在差异。**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政策日趋复杂的背景下,这种差异正在成为企业合规管理的重要考量。

早在2020年,美国方面已调整其对香港货物的关税适用政策。在其通关系统中,从香港出口至美国的商品若被认定为中国原产,将适用与内地同等的关税标准。这一规则变化意味着,香港对美出口货物在美国境内的"关税识别"发生了调整。

https://3126002.s148i.508eduusr.com/4/101/AJQBCAAQBBgAIObZz78GKLicyNEDMOEHOKwE.png

图源:香港电台新闻

2025年4月7日,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明确表示,香港将继续保持自由港地位,不对任何进口商品征税。这一声明延续了香港在中国制度体系内的一贯安排,对企业而言仍具有高度便利性。

但从出口策略视角来看,我们也需意识到:自由港制度的内部适用,并不一定在所有目标市场获得等效采信。

与之类似的误区,还存在于"进口路径"上。部分企业尝试通过"美国产品先经香港,再进入内地"来规避关税,但根据中国海关原产地条例,只要原产国为美国,仍需按照现行税率(总计54%)缴税。除非满足实质性加工等特殊条件,否则无法重新界定原产地。

简而言之:香港在制度上仍保有其通关优势与自由贸易地位,但在跨境策略中所起的"通行缓冲"功能,正在面临更加严格的合规审视。

企业应重新评估这种中转安排的有效性,不能仅依赖既有惯性路径做战略判断。

03 谁的角色被承认,谁才进入游戏

https://yixiaoer-image-oss.yixiaoer.cn/20250410/a17a520f-eb0e-45bb-972d-b2d7f5a2a09f.jpg

图源:FDA

当我们谈"出海",很容易被三个指标框住:有没有注册,能不能交付,医生用不用。

但真正能在全球市场上获得稳定存在感的企业,从来不是靠单点合格,而是靠能否在一个服务系统中被长期识别。

Align Technology就是这样被识别出来的。

你在FDA数据库里输入它的名字,会发现它不仅在美国注册,还出现在波兰、以色列、哥斯达黎加、墨西哥。每一个点都不只是为了出货,而是承担了一种职责:有的注册制造,有的处理投诉,有的备案产品规范。

这些不是地址,是角色。它是一个公司的全球协作分布图。

尤其在美国,Align获得的身份中有一项特别标注:Specification Developer--这意味着它不只是按要求注册产品,而是能提出产品的参数、说明、适应症范围,甚至是使用路径建议。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当监管机构、医生、医保机构在讨论"哪类产品可以被接纳"时,Align已经是这套对话语言的一部分。

它输出的,从来不只是牙套--它定义了治疗如何被设计(ClinCheck),数据从哪儿来、怎么采集(iTero),矫治产品如何分级、怎么定价(Invisalign),治疗结束之后如何延续对患者的管理(Vivera)。

所以,Align不只是制造公司,它更像一个"治疗流程的翻译者"--它把牙科治疗转化成了一套可以被医生操作、被平台记录、被支付系统理解的工作语言。

这也是它为什么能被稳定采购、持续使用的原因:不是因为它产品独一无二,而是它能在一套体系里被长期需要

而我们再来看时代天使(Angelalign)

从出口、注册、备案到在美国本地建厂,它几乎完成了所有我们能想象到的"走出去"的关键动作。作为中国牙科出海中走得最远的一位,它确实已经抵达了更靠近核心市场的位置。

https://yixiaoer-image-oss.yixiaoer.cn/20250410/a479b2b0-a579-44b3-9d50-e7b63fd9722f.jpg

图源:FDA

但如果回到FDA注册信息,Angelalign目前仍以Foreign Exporter身份备案。这意味着产品已合规进入美国市场,却也显示出它在更深层的行业协作结构中,仍处于一个等待被识别的位置

它能否参与治疗路径的设计标准?

能否构建一个让医生在其平台上完成培训、数据、支付、售后全流程体验的闭环?

这不是许可范围的问题,而是存在方式的问题。

Angelalign正在靠近答案。

它开始在美国本地建厂、布局服务节点,试图用"关系的重建"取代"路径的中转"。它正在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方式--不仅是技术交付,还包括与使用者之间更持久的协作逻辑。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不是在门外,而是已经站在行业协作门口的走廊上。

我们当然不能苛责一个正在构建路径的企业,要求它立刻具备一个体系的全部标准;也不能因为"还未进入"而否定它的方向。

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

谁已经意识到:

存在,并不意味着被参与;被销售,并不等于被信任。

Align已经给出了答案,Angelalign也在途中。

或许从"被接受"到"被使用",只隔着一次真正的对话。而这场对话,总得有人先开口。

也许表达本身,并不立即改变规则,但那往往是走进系统协作之前,最基本的姿态。

04 发声的差距,是行业成熟度的分界线

2025年2月,美国牙科协会(ADA)、牙科贸易联盟(DTA)与国家牙科实验室协会(NADL)联合向白宫递交了一封公开信。

信中,他们请求将牙科产品从加征关税的清单中移除,理由很直接:成本上涨将对诊所经营、设备采购与患者服务形成多重挤压,尤其对以小型诊所为主的美国牙科从业群体影响更大。

这封信没有激烈措辞,也没有复杂修辞。它是行业组织的一次正常表达,也是他们在多年行业规则协商中形成的一种应对机制。

他们不是在替谁辩护,而是为自己争取一个可以解释和反馈的通道。他们提醒政府:一个产业的稳定运行并非只靠价格,还依赖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供应节奏与技术协同,轻易改变某个要素,可能带来的不只是价格波动,而是系统性的服务断点。

这些组织能够递交这封信,也并非偶然。他们在医保政策、临床规范、产品路径、材料定级等多个环节中,长期保持与监管部门的沟通能力。这种表达,不只是内容得当,更在于它被嵌入到了政策处理流程的惯性里。

相比之下,中国牙科行业在这轮关税调整中,则表现出了另一种状态:沉默

截至目前,尚无行业协会就此发出公开建议或意见;也未见企业集体递交备忘录或联合声明;即使是受影响最直接的出口制造企业,也多半将此次事件归类为"可调整"的贸易成本,并未将其上升为行业外部表达的契机。

这种沉默未必意味着冷漠,它也可能是"未准备好"的结果--我们尚未形成一种可被识别的行业反馈机制

这是一种行业表达结构的差距。

并不是没有人想说,而是我们的行业语境中,还缺少将信息组织起来,并以合理方式递送出去的路径

我们熟悉展会、懂得宣传,但在涉及政策接口、规则协调、路径反馈的层面,往往缺乏经验,也少有实际锻炼场景。

而表达机制的建立,从来不是靠一次声明达成的,而是在一次次事件中被塑造出来的。

这轮关税事件不是一个关口,而更像是一面镜子。它照见了谁已经有能力在规则运转中留下痕迹,谁还停留在朋友圈与会议室之间。

行业的真正成熟,往往就始于那一次"被听见"的表达。

后言

2025年春,《财新周刊》用一个不算冷静的词总结了这场贸易风暴的本质--"强拆"

不是调整,不是协商,而是拆掉原本赖以存在的全球贸易结构,并用新的、以安全与主权为导向的制度秩序重新搭建。

自由贸易曾是共识,如今只是工具。制度协调已让位于规则重划,谁拥有规则解释权,谁就拥有分配权。在这样的秩序裂变期,每一个行业都被迫重新定义自己的"全球位置"。

而如今的中国牙科也必须直面这个问题:

我们希望被世界视为怎样的一部分?

是一个有技术的制造节点?一个可供调用的组件?还是一个有资格被纳入系统讨论的合作方?

我们过去十年的增长,不能被简单否定。但也不能再依赖旧路径叠加延续。全球医疗体系的规则,正在变得更加精细、更加闭环、也更加注重"系统内部的协同能力"。如果我们无法进入规则的定义语境,无法出现在医保路径、培训标准、认证协同的谈判现场,那么无论出口多强,我们仍只是规则的被动接受者

我们要的不只是继续存在,而是重新被写入系统

不是在注释页里,不是在附录中,而是在"定义流程"的目录上。

如果说这一页时代简史里,中国牙科要留下名字,那它应当写在规则制定者能看见的位置上。

这不是挑战,反而是这代从业者值得争取的位置。

参考资料:• 好的牙DataLab 中国海关总署:2020-2024年中国牙科产品对美出口数据• FDA注册数据库• OEC出口地数据(香港)2023• 香港财政司 & 商务局声明(2025年4月)• 美国总统行政命令(2020年7月14日)• 财新周刊《特朗普强拆全球贸易体系》2025年封面报道

【特别鸣谢】如果本文有错漏之处需要勘误,请联系我们的客服,届时我们会为您准备小礼物,感谢!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源于公开信息,可能存在不准确性,仅供参考。本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与决策建议,好的牙不对因使用本资料而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并对本内容拥有最终解释权。

@好的牙口腔行业研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路径,牙科,产品,行业,美国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第八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