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多地开展主题活动,国家卫健委发布宣传海报普及科学知识。尽管前路仍有挑战,但医学进步与社会关爱正为患者点亮希望。
2025年4月17日是第37个“世界血友病日”,今年的主题为“科学防治血友病,让生命不再脆弱”,旨在呼吁全社会关注这一遗传性出血性疾病,通过规范诊疗、科学护理和社会支持,帮助患者减少出血风险,提升生活质量。
血友病:隐匿的“出血恶魔”
血友病是一种由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分为血友病A(凝血因子Ⅷ缺乏)和血友病B(凝血因子Ⅸ缺乏),其中A型占80%-85%26。由于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男性患者占绝大多数,女性多为携带者。
患者因凝血功能障碍,轻微外伤或自发性出血即可导致严重后果:
关节畸形:反复关节出血引发慢性滑膜炎,最终导致关节活动障碍甚至残疾。
内脏出血:颅内、咽喉或腹腔出血可能危及生命,被称为“玻璃人”的他们需时刻警惕风险。
科学防治:从替代治疗到基因突破
目前血友病虽无法根治,但通过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替代治疗:通过输注基因重组或血源性凝血因子制剂快速止血,遵循“早期、足量、足疗程”原则26。
预防治疗:定期注射凝血因子减少出血频率,尤其适用于儿童患者,可有效延缓关节损伤。
护理与日常:细节决定生存质量
血友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至关重要:
避免出血风险:减少剧烈运动、避免肌肉注射及使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
家庭护理:学习自我注射凝血因子,掌握关节出血时的“PRICE原则”(保护、休息、冰敷、压迫、抬高)。
定期检查:儿童每半年、成人每年需评估关节功能及凝血因子活性。
遗传咨询:阻断代际传递的希望
血友病具有明确遗传规律,女性携带者生育男孩的患病风险为50%。通过扩展性携带者筛查和产前基因诊断,可有效降低患儿出生风险7。专家建议备孕家庭进行基因检测,并在专业团队指导下完成分娩,减少出血并发症。
社会共助:让生命拥抱光明
血友病患者需要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2025年多地开展主题活动,国家卫健委发布宣传海报普及科学知识。尽管前路仍有挑战,但医学进步与社会关爱正为患者点亮希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