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15天后,这家高校附属医院为何要成立五大临床诊疗中心?

2025
04/22

+
分享
评论
健康界官方微信
A-
A+

4月17日,成立半个月的首都儿童医学中心宣布组建「胎儿医学中心」「医学体重管理中心」「变态反应中心」「睡眠医学中心」「认知诊疗中心」五大临床诊疗中心。


当14岁的内蒙古患者小强(化名)主动学习、运动、做家务、跟妈妈讲述学校趣闻的时候,很少有人想到,半年前,他还是一个体重将近200斤的「大码少年」,自卑、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叛逆的他,不得不休学在家。

母亲选择带小强来北京就医,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下称首都儿童医学中心)接受多学科联合干预——心内科负责改善高血压,内分泌科负责控制血糖,营养科规划合理饮食、儿童精神心理科帮他树立自信。半年后,减掉近30斤体重的小强,成为了一个阳光开朗的活泼少年。

4月17日,成立半个月的首都儿童医学中心宣布组建「胎儿医学中心」「医学体重管理中心」「变态反应中心」「睡眠医学中心」「认知诊疗中心」五大临床诊疗中心。此前,4月2日,随着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吉训明院士宣读文件,首都儿童医学中心正式成立,并在医院设立第二儿科医学院。

有别于传统独立的医疗学科,诊疗中心以某一类疾病为核心,将整合多学科临床、科研能力,使得患者就医更加方便。在这五大医学中心中,医学体重管理中心颇为引人注目。

组建多学科协同门诊 

为共病问题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首都儿童医学中心此次成立的五大临床诊疗中心,分别聚焦不同的儿童健康问题。与传统患者自行前往呼吸科、神经科、营养科等科室挂号不同,五大临床诊疗中心能为有需求的患儿提供一站式整合服务。

以睡眠医学中心为例,作为一门高度交叉的学科,儿童睡眠医学涉及呼吸科、耳鼻喉科、心理科、神经科等多个临床领域,在科研上涵盖临床队列、病因学、大数据分析、生化免疫等前沿方向,亟需多学科协同创新。

在学科建设上,睡眠医学中心已建成包括儿童睡眠障碍MDT门诊、腺样体面容MDT门诊等在内的多学科门诊,覆盖呼吸、耳鼻喉、心理、神经等多个专业。

整合多学科力量的一大原因,是很多疾病本身涉及多个不同的系统和科室。如儿童过敏性疾病,涉及耳鼻喉、消化、皮肤、眼科、呼吸等多学科,有许多孩子各类变态反应性疾病相继出现,如幼儿期出现湿疹症状,逐渐出现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等症状,即所谓的「过敏进程」。

同时,单一患者共患多种变态反应的情况十分普遍,许多孩子同时患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膜炎以及皮肤过敏等,过往需要挂多个科室的号就诊。

新成立的变态反应中心,在原有变态反应科的基础上,联合耳鼻喉头颈外科、皮肤科、消化内科、眼科、临床营养科、生化免疫室、大数据中心等多科室力量,建立了每周定期临床和科研的沟通机制,同时将组建多学科协同门诊,为同一患儿多系统共病问题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提升对重症、难治性、疑难罕见过敏性疾病的诊治能力。

临床诊疗中心采用「1+1+N」架构

带动诊室布局进行相应调整

诊疗能力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加强诊疗能力建设,是各大医院塑造医院品牌、提升医疗服务品质、满足患者多元需求、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据首都儿科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孟黎辉向健康界介绍,此次成立的五大临床诊疗中心,采用「1+1+N」架构模式:

第一个「1」代表首席专家,均由该领域的医学领军人物担任。他们凭借学术造诣和临床经验,确保中心的专业权威性,为临床诊疗和科研攻关指引方向;

另一个「1」指中心负责人,由核心科室主任或资深专家出任,负责制定中心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协调各方资源,保障中心高效运转;

「N」则涵盖相关科室,各科室主任及业务骨干携手合作,保障中心工作协同推进,凝聚起强大的工作合力。

传统的以专科为载体的诊疗能力建设模式,在提升医院疾病诊治水平、增强医院服务能力方面成效显著,但也暴露出专科发展协同性不足、建设效率不高、专科主任「单打独斗」等问题。临床诊疗中心则以多学科协作为基石,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在提升医院诊疗能力、促进临床专科协调发展上意义重大。

值得一提的是,中心还将整合共享数据资料,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攻关,以临床实际问题为导向,依托专业研究团队,统筹调动不同亚专科资源,联合开展定向攻关,深入探究发病机制,开发前沿性检测和诊疗技术。

首都儿科研究所所长张建表示,各诊疗中心成立后,医院内部的诊室布局也会进行相应调整,将中心的相关科室集中起来。也可以针对特定疾病制定精准治疗方案与规范诊疗路径,实现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环节的一体化医疗服务。

基于AI的长期随访管理系统

延伸儿童体重管理链条

「以往,各个科室各自为战,肥胖儿童看病往往要挂多个号,辗转于不同科室之间。现在,我们体重管理中心整合了多个学科的力量,为孩子们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该院儿童体重管理中心首席专家石琳告诉健康界,自3月18日体重管理中心正式成立以来,这种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为患儿和家属带来便利,挂一个号,就能获得多个学科专家共同制定的综合诊疗方案。

儿童体重管理中心的多学科团队涵盖了心血管内科、营养科、运动医学专家、精神心理科、耳鼻喉科、消化内科等多个领域。以前文所述的14岁男孩小强为例,他因肥胖导致血压高、情绪不佳,甚至无法上学而休学。

来到中心后,专家团队不仅关注他的高血压问题,还深入检查发现他存在糖代谢、脂代谢异常,以及认知方面的问题。通过与孩子耐心的心理沟通,结合营养科制定的个性化饮食方案、运动专家指导的运动计划,孩子的血压、血糖、血脂逐渐下降。即便小强在疫情期间出现过体重和血压反复,但经过线上调整,孩子目前体重控制良好,顺利重返校园。

「多学科协作能全面评估孩子的身体状况,针对每个孩子的具体问题制定精准治疗方案。比如,有些肥胖儿童伴有睡眠呼吸暂停,我们会转诊到耳鼻喉科评估;若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肝功能损害严重,消化内科医生也会介入。」石琳说,这种全方位的诊疗模式,让孩子们得到更专业、更全面的治疗。

在儿童体重管理过程中,精神心理因素不容忽视。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存在叛逆心理,难以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前我们没有心理科医生,只能凭借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学习到的心理知识与孩子沟通,鼓励他们,让他们信任我们。现在,我们引进了专业的心理科医生,能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应对减肥过程中的心理问题。」石琳表示,多学科团队中的精神心理科医生,针对孩子的心理状态进行专业干预,帮助他们克服减肥过程中的抵触情绪,逐渐接受并配合体重管理方案。

让一位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坚持科学减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坚持才是关键。为此,中心研发了基于AI的长期随访管理系统,旨在更方便地监测孩子的饮食和运动情况。

「我们希望通过家长上传照片或语音输入的方式,AI系统能评估孩子每天摄入的热量是否超标,脂肪、糖类等营养成分是否合理。同时,根据孩子的身高、体重、年龄等数据,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建议。」石琳说。

加入【多学科联合诊疗(MDT)管理专区】
——破壁医界,融汇众长,开启一站式精准医疗服务新篇章!
✓前沿专研:聚焦肿瘤、罕见病等领域,多学科携手攻坚
✓创新管理:紧跟医保DRG政策,助力实现协同增效
✓专家集智:心内科、肿瘤科等领域权威专家集聚,定期输出知识型直播赋能全行业
✓精选活动:定期更新标杆探访、区域研讨等学术活动

作者 | 李子君

监制 | 章北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临床,儿童,多学科,中心,诊疗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第八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