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核心业务指标连续3年两位数增长,这家大三甲做对了什么?

2025
04/23

+
分享
评论
健康界官方微信
A-
A+

4月25日-26日在北京召开的2025「以健康为中心」医院发展大会,汇聚全国卫生健康领域政策制定者、医疗机构管理者、医学院校专家学者、医疗科技企业决策者等各界精英,共享前沿成果、交流实践经验、开展课题研究、探讨解决方案,并共启「以健康为中心」医院发展的创新案例征集、「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典型案例征集与研究、「书香医院」共建行动。

2025 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强调,全国卫生健康系统要坚持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更好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保障和运行机制。

在此指引下,即将于4月25日-26日在北京召开的2025「以健康为中心」医院发展大会,汇聚全国卫生健康领域政策制定者、医疗机构管理者、医学院校专家学者、医疗科技企业决策者等各界精英,共享前沿成果、交流实践经验、开展课题研究、探讨解决方案,并共启「以健康为中心」医院发展的创新案例征集、「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典型案例征集与研究、「书香医院」共建行动。

4月17日,本次大会演讲嘉宾、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副院长宋作庆来到健康界线上直播间,剧透大会亮点,并以《互联网诊疗与人工智能融合的实践与探讨》为主题做了互动分享。

这些内容只是宋作庆将在大会所作主题演讲的一部分,更多精彩内容他将在大会现场分享,欢迎您扫描下方二维码参会。
Image

各项核心业务指标

连续3年两位数增长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24年的主要医疗业务指标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即服务规模、手术质量和创新服务:

在服务规模层面,医院线下门急诊量达347万人次,互联网诊疗突破96万人次,双通道服务总触达量同比增长15%。出院患者13.5万人次,手术总量7.4万台次,较上年增长9.8%;

在手术质量层面,四级手术量突破1.6万台,占手术总量21.6%;微创手术量达1.2万台,微创化率提升至16.2%,均超过国家三级医院评审标准;

在创新服务层面,日间手术完成3.2万例,占择期手术比例达43%。多学科诊疗(MDT)开展1.11万例,构建起覆盖37个病种的协作诊疗体系。各项核心业务指标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医疗服务能级持续提升。 

Image

互联网医院规模

已达小型三甲医院水平

作为天津市首批获得互联网医院资质的医疗机构,医院在2020年疫情初期率先完成线上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实施「五阶递进」发展模式:即快速响应期(2020)→架构搭建期(2021)→制度完善期(2022)→质量提升期(2023)→智慧融合期(2024)。

在组织架构方面,实行院长法人负责制下的垂直扁平化管理模式,由医疗院长、运营院长、院长助理组成核心管理团队,实现线上线下同质化管理。特别建立「双轨并进」行政保障机制,线下职能部门(医务部、护理部、质控部)负责人同步担任互联网医院对应模块管理者,确保医疗质量、信息安全、服务流程三大管理体系无缝衔接。

从业务发展历程来看,医院的互联网医院于 2020 年 3 月正式上线;2021 年,诊疗人次达到 60 多万;2022 年,诊疗量增长至 91 万;2023 年进一步提升至 106 万;2024 年虽略有回落,但仍达 96 万人次。这一诊疗规模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

Image

值得一提的是,医院在移动互联网医保支付领域成绩突出,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在疫情期间,互联网医院单日诊疗量最高达 5736 人次,而当前的日均诊疗量也稳定在 2500—3000 人次。

由此可见,医院互联网医院的运行规模已相当于一家小型三甲医院,如此庞大的诊疗体量,也有力带动了医院其他业务的协同发展。

从业务开展及出诊人员信息来看,目前共有 1077 名医生在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开展日常接诊诊疗工作,构成主体为副主任医师与主治医师。由于主任医师日常工作事务更为繁忙,因而在出诊人员中占比相对较低。

院领导 5 年线上接诊 2 万人次

线上可开检查、化验项目

据宋作庆介绍,自互联网医院成立至今,他个人累计接诊量已达 19569 人次。以4月16日为例,他共接诊了 9 位患者。

以其中一位复诊患者为例,因出血情况需进行血液检查,在互联网医院平台上,他为患者开具了检查、化验项目,同时提供用药指导与健康咨询。患者只需在手机端完成相关操作,按要求前往医院进行实际检查、化验即可。待患者再次复诊时,检查与化验结果会同步显示在他的手机端。

这种诊疗模式极大地减少了患者往返医院的次数,为患者节省了大量时间。在当下,时间无疑是极为宝贵的资源,尤其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而言,更是显著减轻了就医负担。

目前,医院线上线下医疗服务已深度融合,达成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完整医疗服务闭环,覆盖约 98% 以上的患者。此外,针对初诊医生,医院还配备了云桌面等设备,可实现移动查房等功能,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的便捷性与效率。

Image

无论是手机还是 Pad 终端,医生均能实时查看患者的云影像资料。在患者端服务方面,当患者完成线上缴费后,系统会生成专属二维码,凭借该二维码,患者可直接前往药房取药;也可选择快递送药服务。

在2023年,医院进一步拓展服务范畴,开发了入院护理、出院随访复诊等功能模块;2024年,又推出专病专家服务。通过这些功能,患者不仅可以在线预约检查项目,还能享受用药指导、报告解读以及签约服务等一系列专业医疗服务,切实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

缓解门诊就诊压力

打造互联网医院医联体分诊平台

2023 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互联网医院全年共接诊患者 106 万人次。在这些患者中,有 24 万曾有过线下门诊就医记录,4 万曾有过住院记录,其中超过 2 万的患者有手术记录。宋作庆以他自身为例,他不仅在互联网医院接诊患者,也在线下开设特需门诊,这也体现了线上线下医疗服务的灵活转换。

通常情况下,宋作庆每出诊一次特需门诊,大概会接待 35 至 45 位患者,其中约有十几位患者是先在互联网医院就诊,经他判断认为需要面诊或手术,才引导其到线下门诊进行评估,评估完成后再进行相关手术安排。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久而久之,显著增强了患者对医院的粘性。

以患者诊疗全流程为例,从线上初诊、线下门诊、住院治疗到手术完成,后续的随访及预后康复环节均可在线上完成。从医院运营角度来看,这种模式极大地缓解了门诊就诊压力。

医院每日门诊量约在 11000—12000 人次,负荷较重,而互联网医院的全流程服务实现了有效的门诊分流。

Image

目前,已有 37 家医疗单位加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互联网医院医联体,彼此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依托总医院互联网医院平台,通过医联体建设,将优质医疗资源辐射至基层。无论是合并区内的社区服务中心、滨海新区的各级医院,还是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雄安新区医院等,均纳入互联网医院医联体范畴。

此外,医院还打造了区域医联体分诊平台,通过「近者下沉服务、远者联通协作」的策略,构建起立体化、网络化的互联网医院医联体管理体系。

上线全病程管理3.0模块

几乎涵盖全部学科专病

互联网医院的全病程管理起始于 2021 年 5 月。彼时,医院着手打造全病程管理平台,搭建配套管理系统,并成功跑通业务流程。2023 年 2 月,医院对全病程管理系统启动迭代升级,围绕高血压、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贫血、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开展系统化的患者全病程管理工作,同时优化服务流程,完善管理细节。

基于这些前期积累的丰富经验,2024 年 5 月,医院正式上线全病程管理 3.0 模块。该功能以批量上线形式拓展全病程管理服务范围,几乎覆盖全部学科专病。

Image

在全病程管理领域,目前医院组建了 44 个专病管理团队与 83 个出院随访团队,这些团队的高效运作,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以入户护理服务为例,单次上门服务收费 80 元,服务内容涵盖尿便标本留取、生命体征监测等项目。

此外,针对不同的诊疗需求,各专业管理团队还推出了定制化服务包。例如化疗服务包,其价格经过各科室严谨测算制定,旨在为患者提供精准、高效的诊疗服务。不同专科的服务包定价存在差异,如风湿免疫专业管理团队的服务定价,充分考量专业特性与服务成本。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运行,全病程管理模式不仅切实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也为医生提供了临床实践与学习机会,同时有效增强了患者与医院之间的粘性。


Image

医务人员如何完成

大量线上诊疗工作?

2023 年,医院线下门诊就诊量为 338 万人次,互联网诊疗量达 106 万人次。互联网医院的接诊量约占线下门诊接诊量的三分之一,这一占比相当可观。

或许有人会好奇,医务人员如何完成如此大量的诊疗工作呢?据统计,医生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完成的接诊量约占总接诊量的 63%,而在业余时间的接诊量占比为 37%。

在正常工作时段(早上八点上班至下午五点半下班),医生们会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接诊。比如在中午休息时,或者当天没有手术安排、查完房且无其他工作任务的情况下,便会接诊患者,这样的安排与正常工作并不冲突。

对于非工作时间的接诊,医生们也有相应的方式。例如,在完成手术回家后,仍可以继续接诊患者。此外,医院采用了反向预约机制,当患者预约医生的门诊时,医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通知患者具体的接诊时间段,这有效避免了患者长时间等待,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从时间分布来看,下班后的接诊时间占比为 12%,下午工作时间内(非集中诊疗时段)的接诊占比为 18%,中午休息时间的接诊占比同样为 12% 。

接下来看一下费用方面的比较。2023 年,医院互联网门诊的均次费用不到 175 元,相对而言,这一费用比普通门诊的均次费用要高一些。另外,检查和化验的收入在整体收入中占比较大,不过目前的测算数据还较为粗糙。

Image

互联网医院已进入3.0阶段

医院一直在探索AI+互联网诊疗整体规划。2023 年,基于开源的大语言模型技术,结合 M3 架构,搭建了人工智能底层引擎。该引擎融合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与智能语音技术,形成稳固的技术底座;后续由于无法进行本地化部署,2024 年采用阿里的千问 2000 模型完成部署。

通过一系列技术迭代,医院成功实现 AI 辅助医患沟通、临床决策支持、慢病管理、影像诊断、病历书写等多项医疗服务功能;2025年,医院进一步将 DeepSeek模型部署至互联网诊疗人工智能架构平台,依托完整的人工智能技术架构,持续为临床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Image

经过五年的探索与实践,目前互联网医院已经进入 3.0 发展阶段。该阶段以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核心,同时实现远程感知设备、远程干预设备的全面整合,并构建一体化互联网医院医联体,持续深化互联网管家式医护团队服务与全病程健康管理模式。

在互联网医院 3.0 系统中,集成了大量人工智能辅助功能。例如,心电图智能解析系统、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问诊助手、电子病历辅助书写工具以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等均已落地应用。

此外,还依托人工智能慢病管理团队,构建了覆盖全病程服务的应用场景,并结合专病管理团队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的智能化与专业化水平。

 Image

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与信息系统技术融合方面,医院进行了深入探索:

首先,针对初诊患者开展风险评估与健康画像构建工作。通过线上评估量表采集信息,结合线下体格检查结果,初步建立患者疾病健康标签;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分组分级管理,科学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明确风险等级划分、设定管理周期,并针对性地确定治疗干预措施与健康指导内容,实现精准化医疗服务;

之后,推进到第三步服务环节 —— 在线问诊与健康管理。依托线上平台,为患者提供定期随访、复诊安排、营养咨询、健康科普教育及自我管理指导等服务;

第四步则聚焦于患者全周期健康管理。

医院构建了医护服务智能体。当患者输入文字信息后,该智能体能够对信息进行初步分析与判断,并依据分析结果提供相应的诊疗建议。目前,医院已积累约 400 万条医疗服务信息,并通过对回复内容持续编辑优化,使智能体不断学习。

 

ImageImageImage

同时,医院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了四层级团队式全病程服务管理模式:

第一层级:人工智能客服机器人,主要负责解答常见问题、收集用户反馈、推送健康信息、提醒患者按时服药,以及为患者提供平台操作与系统使用指导;

第二层级:医辅运营服务团队,该团队由专业医护人员组成,负责处理人工智能客服机器人无法解决的进阶问题,并为患者提供更为专业的医疗服务支持;

第三层级:医护助手团队,在诊疗过程中协助医护人员开展工作,包括整理患者病历资料、辅助检查检验安排、跟进患者治疗进度等;

第四层级:专家医生团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与专业知识,针对复杂病症和疑难问题,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决策支持 。

Image


医护服务智能体只是医院开发的智能体之一。事实上,医院已经训练出了AI 互联网诊疗大模型,利用该模型再通过模型蒸馏技术,开发出具有专项能力的智能体。这些专项能力智能体主要涵盖六个方面:医护团队智能体、医护服务智能体、仲裁判决智能体、融合优化智能体、电子病历智能体以及报告解读诊断智能体,形成了相应的六项功能。

宋作庆介绍道,正如他与信息处处长交流时所提到的,专家医生素质体系建设,具体来说就是医生数字人的建设工作,这是一项极具意义的举措。也就是说,借助人工智能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出如真实医生一般的诊断和服务能力。从这一方面来看,这对于提升医疗质量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参加线下大会。

Image


作者 | 孙然
监制 | 郑宇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患者,服务,医院,诊疗,互联网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第八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