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中,我常常遇到这样的患者:明明血压高得离谱,却毫无感觉,直到突发脑出血、脑梗被紧急送医,才后知后觉。
大家好,我是方方医生,一名有着 15 年临床经验的内科医生。在门诊中,我常常遇到这样的患者:明明血压高得离谱,却毫无感觉,直到突发脑出血、脑梗被紧急送医,才后知后觉。这就是无症状高血压的可怕之处 -- 它像一个隐形杀手,悄无声息地损伤血管,等身体发出强烈信号时,往往已到了危险边缘。今天,我就把最实用的知识分享给大家,教你通过身体的细微 "暗语",尽早发现风险。
一、为什么说无症状高血压是 "沉默的si神"?
临床上,超过 60% 的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症状,血压却在持续升高,默默破坏着血管内皮。这就好比家里的水管,外表看起来完好无损,内部却在不断生锈、结垢,终有一天会爆裂或堵塞。长期的血压升高,会让血管壁变脆、弹性下降,逐渐形成斑块,最终导致脑出血、心梗、肾衰等严重后果。最可怕的是,很多人因为没有症状,就忽视了血压监测和治疗,等到出现剧烈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时,血管可能已经千疮百孔,错过了干预时机。
二、这 5 个 "身体暗语",是血管发出的求救信号
1. 不明原因的鼻出血
很多人以为鼻出血是 "上火" 或鼻腔问题,却很少联想到高血压。当血压突然升高时,鼻腔内的毛细血管压力增大,就容易破裂出血。尤其是中老年人,如果频繁出现单侧或双侧鼻出血,且出血量较大、不易止血,一定要警惕,这可能是血压失控的表现。曾经有位 55 岁的患者,连续一周晨起流鼻血,没当回事,结果两周后突发脑溢血,就是因为长期高血压没有控制,导致鼻腔和脑部血管同时受损。
2. 睡不够却总打哈欠
睡眠充足却哈欠连天,别以为只是 "没睡醒"。当血压升高影响脑部供血时,大脑会因缺氧而频繁打哈欠,试图获取更多氧气。这种哈欠往往频繁且难以缓解,还可能伴有头晕、头胀。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近期哈欠增多,尤其是伴有血压波动,一定要及时测量血压。
3. 双脚发凉、麻木
血压异常会影响下肢血液循环,导致双脚供血不足,出现发凉、麻木的症状。刚开始可能只是偶尔感觉脚部温度低,活动后能缓解;但随着病情加重,麻木感会持续存在,甚至走路时出现间歇性跛行(走一段路就腿疼、无力,休息后缓解)。这是因为血管狭窄或堵塞,血液无法顺畅流到脚部,千万不能忽视。
4. 夜间频繁起夜
排除睡前大量饮水的因素,如果夜间起夜次数突然增多(≥3 次),可能是高血压损伤了肾脏功能。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肾动脉硬化,影响肾脏的浓缩和重吸收功能,使尿液生成增多。很多患者起初以为是前列腺问题或年纪大了,但检查后才发现是血压惹的祸。
5. 莫名的胸闷、心慌
血压升高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使心脏需要更用力地泵血。时间久了,心脏会逐渐肥厚、扩大,导致心功能下降,出现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有些患者在爬楼梯、快走时症状明显,休息后缓解;还有些人在安静状态下也会突然感到心悸。如果经常出现这些不适,别只当是 "累着了",很可能是心脏在向你求救。
三、教你 3 步筛查,规避风险
1. 日常监测:掌握 "三个时间点"
晨起后:起床后 1 小时内,未服用降压药、未进食前测量,此时血压反映基础状态。
服药前:规律服药的患者,在下次服药前测量,了解药物效果是否持续。
睡前:测量血压可判断夜间血压是否异常,部分人会出现 "夜间高血压",危害更大。
建议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前静坐 5 分钟,保持安静,连续测量 2 - 3 次,取平均值。正常血压值为收缩压<120mmHg 且舒张压<80mmHg;收缩压 120 - 139mmHg 或舒张压 80 - 89mmHg 为正常高值,需密切关注;收缩压≥140mmHg 和 / 或舒张压≥90mmHg 则为高血压。
2. 重点人群筛查:这几类人更要警惕
有高血压家族史: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高血压,自身患病风险比常人高 2 - 3 倍。
超重或肥胖:BMI(体重指数)≥24kg/m²,尤其是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
长期高盐饮食:每天摄入盐量超过 5g,会加重血管负担。
吸烟酗酒:香烟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损伤血管内皮,升高血压。
长期精神紧张:如高压工作、长期焦虑的人群,交感神经兴奋,易引发高血压。
以上人群,建议每 3 - 6 个月测量一次血压;普通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 1 次。
3. 专业检查:必要时别嫌麻烦
如果日常监测发现血压异常,或出现上述 "身体暗语",应及时就医。除了常规血压测量,医生可能还会建议做以下检查:
动态血压监测:佩戴仪器 24 小时连续记录血压变化,了解全天血压波动规律,判断是否存在 "白大衣高血压" 或 "夜间高血压"。
血液检查:检测血脂、血糖、肾功能等指标,评估高血压对身体其他器官的影响,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危险因素。
心脏超声: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判断是否因高血压导致心脏肥厚或心功能不全。
四、发现异常怎么办?
确诊高血压别慌张:首次发现血压升高,先别急于吃药,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观察 1 - 3 个月。低盐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证睡眠,部分早期轻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可能恢复正常。
需要用药听医嘱:如果生活方式干预无效,或血压过高(如收缩压≥160mmHg 和 / 或舒张压≥100mmHg),应遵医嘱服用降压药。千万不要自行停药、减药或换药,血压波动过大反而更危险。
定期复查很重要:服药期间,定期到医院复查血压、肝肾功能等指标,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血管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石,无症状高血压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身体信号,做好定期筛查,就能把风险降到最低。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起来,别等悲剧发生才追悔莫及。
:本文内容仅供健康科普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和治疗。具体诊疗方案请务必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如出现紧急情况,请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