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践行“为患者服务”要全社会形成合力
对刘建的采访从“患者至上”的理念开始。话题刚打开,就被他反将了一军。刘建问:你理解的患者至上是什么?我直言“患者至上”是医院对患者服务的一种追求。刘建接过话茬道,在中国谈患者至上,首先要清楚目前的状况。
“友谊医院当初设计的医院日门诊量最高负荷是4000人次,现在几乎每天可以达到12000人次,在等一部上楼的电梯都要排队十分钟的情况下,谈’患者至上’多少有点讽刺。但’患者至上’这种积极的理念,是医院一定要坚持的。”说话毫不绕弯的刘建,这样看待患者至上。
【查看详情】
-
“任性”超声科检查无需预约
2014年岁末,友谊医院超声科开始统计这一年的工作数量。科主任钱林学把材料往桌上一摊:“一年做了34万人次超声检查,让患者满意的前提是,我们必须付出更多。”钱林学说。
60岁的王女士全身瘙痒持续了将近一年,皮肤科、外科、内科等科室转了个遍,最终被超声科留下了。甲状腺旁腺问题引发的身体和精神上的不适,让原本惧怕去医院的王女士准备走进超声科的操作室。一旁的病友是个50多岁的中年女士,俩人坐在诊室外你一句我一句的聊着,看着钱林学带着两名医生走过来,王女士立刻紧张得缩了缩脖子,左手按住了自己甲状腺的位置。“别紧张,就是一个小手术,我们立刻就开始。”钱林学轻拍了一下王女士的肩膀走进屋内开始准备。
【查看详情】 -
腹透中心:把贴心服务做到患者家里
北到延庆,南至大兴,横跨门头沟、通州。这些地名不只代表了地理位置,也是北京友谊医院腹透中心志愿者团队这些年来足迹覆盖的地方。
友谊医院肾内科自1994年开始为全国各地尿毒症患者进行腹膜透析治疗,至今已经接治了600多名患者。其中的酸甜苦辣汇聚到一处,正是我国推动腹膜透析工作过程的真实写照。
在这600多名患者中,刘老是比较特殊的一位。直到现在一说起他,医生护士们都还能记得这位身材魁梧,脾气倔强又有点孩子气的老人。刘老是一名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由于糖尿病的并发症,他的眼睛已经看不清了。当初听说要进行透析治疗时,情绪更加烦躁,拒绝一切检查和治疗。
【查看详情】 -
用药咨询中心跟患者“唠嗑”
从友谊医院取走了未来一周的药,再听咨询药师吩咐好每天药量和服药方式,方大爷心满意足地坐上了回家的公交车。在友谊医院看了十几年的慢性病,方大爷跟无数患者一样,在医院有了用药咨询中心之后,就再也没有“放过”这里的药师们,即使来医院只开一种药,也一定要拿着药和化验单,找药师聊聊,而这样的聊天,在友谊医院已经司空见惯。
以“医药分开”为宗旨的改革,于2012年7月1日率先在友谊医院展开。医院的药占比降低了,诊疗费用提高了,这对医院开展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提出了更高要求。2014年4月,用药咨询中心在友谊医院一层门诊大厅正式成立,医院药剂科副主任沈素带领她的团队,轮流在这里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服务,确保每天白天有两人专门为患者服务。
【查看详情】 -
精准“岗位管理”盘活护士资源
医管局到医院来调查,我们医院护士的满意度最高。”北京友谊医院护理部主任郑一宁说起这事,一脸的自豪。护理工作给常人的印象是辛苦繁重,员工超高的满意度原因何在?在护士人力比较紧缺的情况下,友谊医院的护理品牌缘何声名鹊起?面对这些疑问,郑一宁给出的答案是:用科学的护理岗位管理,建立新型护理管理体系。
作为北京市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友谊医院护士总数达1300余人,其中合同制护士200余人。2011年,友谊医院成为国家卫生计生委护理岗位管理改革试点之一,做好护理岗位管理工作,对于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质量、流程和绩效分配机制的管理体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