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成勇:把好事办好是一切改革的出发点
在山东省立医院院长秦成勇看来,“幸福省医”概念的提出,是为了让医护人员的追求、医院的发展、患者的需求,三者联动并统一起来。通过打造医院文化和提升管理水平,医院应该给医护人员创造有尊严的工作环境和合理的收入,让他们拥有幸福感,更好地服务患者。如果医护人员感受不到幸福,他们如何积极快乐地为患者服务?
而医院大力推行的绩效改革只是管理中的一方面,管理还要考虑综合因素,在绩效基础上抓文化和氛围。所有这些措施是让老百姓提升对山东省立医院的品牌、质量、安全和效率效能的认可度,最终目的是为了给老百姓看好病。
【查看详情】
-
山东省立医院绩效改革:硬指标的软着陆
基于RBRVS的医院绩效改革,在国内一些公立医院中已进行过颇多尝试。2014年4月,在对多家医院进行细致考察后,山东省立医院院长、党委书记秦成勇为首的医院领导班子决定将这一绩效分配方法引入医院,最终达到医护分开核算、同岗同酬、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仅仅一年后,这套符合山东省立医院实际的RBRVS绩效工资管理新方案已经平稳着陆,并初见成效,指引着全院员工跟随医院发展战略和阶段管理目标大步向前。“医院绩效改革一定要做增量,通过增量调整各岗位的目标与激励方向一致。”山东省立医院院长秦成勇对健康界表示,在设计方案之初,总量控制,增量调整便被确定为总原则,拟在原有基础上增幅不低于20%。
【查看详情】 -
“掌上省医” app架起医患沟通新桥梁
“掌上省医”是山东省立医院2014年6月推出的一款面向患者的APP。作为预约挂号平台,掌上省医目前已有500多名注册的医生,患者通过该平台预约挂号的比率接近50%,在山东省排名第一。除了预约挂号功能以外,掌上省医还集成了智能分诊、候诊队列、报告查询、费用查询、掌上支付、健康档案和在线咨询功能,已经成为医患间沟通的新桥梁。
支撑掌上省医的,是医院科学的信息系统布局和丰富的数据库。山东省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已搭建了集成平台,实现了不同院区患者信息的互联互通,并在病区内上马了移动查房、护理电子病历等移动医疗系统。“我们通过移动终端可以为患者提供多途径的服务,通过这些终端已经勾勒出了以智能机为主为患者服务的平台。”
【查看详情】 -
社工办:链接多方资源 润滑医患关系
对于任何一家百年老院而言,其文化的沉淀足以让人驻足。成立于1897年的山东省立医院便是其中的典型之一。为了更好地体现医院的公益性,2008年医院领导班子决定专门成立医务社会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社工办”),由单独部门、专人管理,确保脚踏实地。
作为独立部门,山东省立医院社工办在医疗救助、志愿服务、住院病人服务等方面对患者开展人文关怀服务。社工办“坚守集中解决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问题,不参与任何医疗行为”的大原则。
在整合社会资源方面,截至2014年,由社工办发起的救助项目已经达18项,救助7100人,总救助金额达1600多万元。在建立志愿者队伍方面,社工办建立起了一套从志愿者遴选、培训到多岗位服务的志愿者管理体系。更可贵的是,社工办在对患者提供贴心服务的同时,亦成为医患关系的润滑剂。
【查看详情】 -
疼痛科:因需而生,创新则强
山东省立医院疼痛科是中国最早一批成立的疼痛科室。自1986年建立疼痛诊疗门诊,到1994年正式建立疼痛科至今,已持续发展了二三十年的时间。疼痛科主任傅志俭认为,疼痛科是社会发展和患者需求催生的科室。医学不是万能的,很多疾病都不能够根治,但是医疗需要想方设法帮助患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这个层面上来讲,疼痛科正在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人才对于一个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由于没有解决规培的问题,疼痛科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目前疼痛科的医生来自各个科室,包括麻醉医生,外科医生和内科医生。在傅志俭看来,理想的疼痛科医生应该接受五年医学院校学习,三年的住院医师规培,然后在以麻醉科为主的相关专科轮转,接受两年疼痛专科培训。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