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宁:院长也是服务者
医院服务是否顺畅,是患者就医的第一直观感受,也是评价医院的重要指标。如果医院提供充满人文关怀的贴心服务,不但可以减轻病人和家属就诊过程中的困难,抑或成为患者战胜病痛的一剂良药。
今年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全国启动为期3年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该计划旨在促使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优质服务年活动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获颇丰——就医环境极大改善,服务流程得以优化,医院服务效率同步提升,最终让患者就医感受大为改观。该院门诊大楼年代久远,最初设计高峰接诊能力仅为3500人次,但经过改造优化布局空间,如今最大接诊量飙升到1.4万人次。
【查看详情】
-
三级学科建设助推医院树品牌
当前,国内大型综合性研究型医院都意识到学科建设对提升医院整体办院水准的重要作用。不过,单独成立专门的学科管理部门的医院却凤毛麟角。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是其中少数吃螃蟹的医院之一。该医院的学科建设管理处成立于2014年初,体现了2012年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对学科建设的重视程度。
“医院品牌的基石是优质服务,优质服务有四根柱子:良好的硬件投入、优良的医院文化、良好的绩效管理和良好的人才队伍,这四根柱子才能撑起医院的优秀学科,才能托起医院品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院长张建宁的一席话,道出了该医院专门成立学科管理建设处的缘由。
张建宁指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学科建设的思路是分层建设、同步推进,即将学科分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重点建设学科、特色发展学科三级进行建设,而三级学科建设是在该医院的总体发展战略上实施的。
【查看详情】 -
如何打造以危重患者为中心的急诊一体化服务流程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医学科成立于1984年,系国内首批设立的急诊科,也是全国和天津市的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还是天津市全科医师培训基地,2013年跻身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序列。
在过去的2014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医学科业务量惊人,接诊量为33万人次,抢救危急重症患者超过2万人次,抢救成功率达96%,单日最高接诊量达到1800人次。
尽管急诊工作非常繁重,工作压力大,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医学科仍有条不紊地运行着,这主要归功于其建立的科学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即从急诊、抢救、留观、重症监护治疗、康复和门诊随访一体化的管理。
【查看详情】 -
绿色通道抢救心脏病患者于毫秒之间
2014年春节,当很多人还沉浸在过年的喜庆气氛中时,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却被急诊医学科紧急呼叫到工作岗位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手术。“这个春节,我们的医生在5天做了15台急诊手术,基本上没休息。”该科主任孙跃民感慨道。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共收治了7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有2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通过急诊就医,最终成功实施了急诊手术。这一切,都得益于该院已经运行了17年的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开设与心脏疾病相关的绿色通道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与时间赛跑,把心脏病患者从死神手里拉回来。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