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医疗智库-为了更好的医疗服务体系
在无尽的医患纠纷中,中国式解决办法另医患关系愈演愈烈,让我们来看看德国是如何处理医患纠纷的。
医患纠纷发生后,听取患者的意见,远比医务工作人员从自身角度出发澄清医疗事故的责任更重要。
2014年9月23日下午,江苏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总院),发生一起患者手术医疗死亡纠纷事件,死者亲属在向医务人员讨要患者死亡原因时,遭到十余名身份不明的社会闲杂人员对死者亲属恐吓和殴打。据围观目击者讲述,医疗死亡的患者亲属向医务人员讨要患者死亡原因没有得到院方答复,院方负责人强行要求患者家属把患者遗体运出医院,因而双方发生语言争执。争吵时来了十余名身份不明的社会闲杂人员对死者亲属恐吓和殴打,穷凶恶极的面孔让围观的目击者咂舌和反感。
法治驱医闹,不奢求一夜功成,但一定要朝着方向努力。
说到“看病难、看病贵”,每个患者都有深切感受,“回扣”、“红包””“医疗设备回扣”、“医疗建筑装修洗钱”等不正之风也在群众中造成了相当恶劣的影响。另一方面,将近3/4的医师却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护。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市场,医护人员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转行的逐年增多。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矛盾日趋激化。
当前,医患矛盾愈演愈烈,促使大量因协商赔偿不成的医疗纠纷涌入诉讼程序。近日,据佛山市中级法院统计,2007年的31件逐年上升至2010年57件,2011年前9个月收案就达到62件。在医疗纠纷处理中,医患矛盾的“症结”有哪些。
北京市朝阳区法院针对医疗管理制度管理完善问题,向国家卫计委、市卫计委发出3份司法建议。据悉,该法院梳理近年来本市医疗纠纷案件发现,除专业性、技术性及患方对立情绪问题外,病历管理及医疗机构名称不规范已成为本市医疗纠纷案件的争议焦点。
一旦医疗事件发生,最忌的就是地方政府以“维稳”计,用钱来摆平一切,却不能还原事件真相。真相是评判医疗事件的最佳标准。引入专业的医疗鉴定体系,对医疗纠纷中最关键的专业问题进行专业剖析,明确责任人是首要的一步。确定过错方后即可引入司法程序。让信息公开、程序和正义在医疗事件中能够充分体现,自然无“医闹”之忧。
政府、医院、百姓、媒体,医患纠纷与这四个群体都有关系,我要说的是:谁在拼命的掩盖事实、谁在转移矛盾的焦点、谁在坐收渔翁之利,谁就是使医患关系恶化的首恶。
作者多年从事医务工作,成功化解了很多医患纠纷,他列举了几个最常见的例子,分析如何选择以及原因。
虽然古代很多医患纠纷大多是“私了”,但是唐宋已经开始通过法律来处理医患纠纷。
在医患关系中,每当舆论出现利己一方时,这一方就恨不得抓住每一秒去攻击对方的不是,似乎只有把另一方体无完肤,医患矛盾才能得以缓解。医患矛盾如此,医媒矛盾同样如此,“抓住舆论为自己服务”,似乎成了解决问题的通用规则。在外力没有真正介入之前,如果当事几方都缺乏自省的姿态,矛盾非但不能得以缓解,反而会越积越深。
八十年前的医患纠纷案件中,各方都有序地,各自尽了各自的本分,医者有当庭辩护,患方有上诉主张,理越辨越明,各自有尊严,法理有进步,他们绝不会被历史嘲笑。
湘潭产妇之死又一次将医患关系问题抛给了社会。15日,产妇尸体被送去尸检。湘潭县卫生局表示,初步判断医院在医疗程序上尽了责任,但最终结论还是由调查组来确定。近年来,有关医患冲突的报道屡见报端。最严重者,出现患者砍杀医生现象。到底是什么让医患剑拔弩张?
每一起医疗事件像一个麻线团,错综复杂,准确报道需要深入调查,责任认定更需慎之又慎。
一些媒体特别是一些小报和新媒体仅以有限的医学知识判断报道医患纠纷,往往容易出现偏颇、有失公允。
“不仅可以免费咨询,免费调解,还可以挑选自己信得过的专家。”一名患者在调解结束后表示,现在的医患纠纷调解机制越来越公平公开。
当前医患纠纷解决机制失灵的根本原因在于争议事实认定难,导致医患双方无法在一个相对确定的范围内进行理性谈判。
积水潭医院在十年的医患纠纷处理中,形成了独有的以专业化和“一站式”为内涵的“积水潭模式”。
4月25日,广州市荔湾区检察院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对伊丽莎白妇产医院“12·09”专案10名被告人向荔湾区法院提起公诉。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董文勇教授认为,第三方调处医患关系这种末端治理手段非常有必要,但是体制的改善分量更重。
医患纠纷的解决之路,究竟在哪儿?本文透过现象,将医患纠纷的规律和特点呈现在我们面前,展示了当前无序的医患关系。
上海市政府2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针对当前医患纠纷突出的情况,《上海市医患纠纷预防与调解办法》将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
当“医闹”尚属个案的时候,需要反思的首先是医院;当医闹变成普遍现象的时候,需要反思的肯定是我们的制度。
公立医院的医护关系,在表面和谐的背后,其实存在巨大的裂隙。护士工作强度大、实际收入过低,而每天还要执行大量输液的医嘱,占用了大量沟通时间的同时,也把她们推向过度医疗带来的医患冲突的最前面。而输液的利益往往与她们无关。这种失衡,导致护士消极执行医嘱的情况难免发生。
美国医疗体系完善,拥有严格的就医、转诊制度。病人看病首先要找自己的家庭医生。如果家庭医生认为有必要,会将患者转诊到地区医院进行治疗;如果病情严重,就要转到更高级的教学医院,待病情较轻后,再转至下级医院或诊所。
研究者也发现,通过灵活的管理,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焦灼感,改善患者体验,从而降低医患纠纷和患者投诉的几率。
因医疗损害双轨制鉴定在司法实践中所体现的赔偿金额的巨大差异,引来医患在鉴定机构的选择上历来争执不下,很多案件久拖不决或者反复鉴定,不仅浪费了社会资源,妨碍了诉讼程序的进展,也影响了法律权威,加剧了社会不满。
9月3日,深圳鹏程医院发生血案,4名医务人员被砍伤,又一次把医患关系推向舆论风口。然而,需要引起我们思考的是,是什么让医患纠纷如此频发?
实现医院和医生的利益,前提是实现患者的利益,这必须要知道患者的需求。总结医疗问题并进行改善,几乎可避免90%的医疗事件。
缝肛门事件”就其实质而言,是医患双方对法律意义上的沟通要求,仍存在认识上不清、表述上不会、意义上不懂、不用法规和不信法治所致。
【摘要】卫生部发言人今天表示,化解医患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根本上还是要靠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健康界 版权所有 华媒康讯 Copyright@2012 CN-Healthcare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11723号-5京卫网审[2014]第1812号(京)-非经营性-2014-005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