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信息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也应优先
“远程医疗的目标就是减少医疗服务的社会成本,并增加医疗服务的效率。”9月28日,在2012年中国电子病历与医疗信息技术创新高峰论坛上,国家重大专项远程医疗总体项目负责人、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焦秉立向参会者介绍了无线医疗物联网的作用及若干问题。
焦秉立指出,信息高速路上的救护车体制一定要做出来。他说:“在高速公路上,如果发生紧急情况,都应该给救护车去让路。生命信息也应如此。”
助力缓解看病难
“在中国所有医疗问题中,最严峻的问题是资源分布的不平衡。” 焦秉立说,“我国三级医院占到医院总数的5%,而设备资源却占到了64%,绝大部分资源掌握在三级医院手中。这种情形如果不去想办法改变,直接后果是人群涌向大型医院,使得看病的社会成本加大。”
人群往大医院聚集,主要是做检查、开药方,相当于带着健康状况信息来到大医院,做完检查后,下载健康信息,然后又回到居住地。人流实际上是信息流。焦秉立指出,能不能利用网络做好信息交流,这是值得关注的。“要想把信息化建设好,我们的理想状态是:患者可以在远端下载自己的健康信息,当地医生对此若是没有能力解析,还可以通过大医院的医疗资源进行解析、传输。这样就可以化解医疗资源的不均衡。”
标准滞后
医院的信息化技术人才十分欠缺。据200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含有20名以上IT工作人员的医院不到医院总数的1%,64%的医院只有1-2名IT工作者。这造成的局面就是医院需要IT公司来帮忙。
焦秉立说:“如果医院不能提出很强烈的要求,其信息化建设是无法做好的。各种标准不能很好的贯彻,也无法统一。后果是将来大范围信息调度和处理的效率将会非常低下。”
他举例,好比手机,不管是华为也好,摩托罗拉也好,都可以做到全球通,原因在于他们使用的是同一个标准。而各个医院都在分立的情况下做信息化建设,而各个信息化公司按照独立的数据格式做传输协议,别说全球通,甚至在一个医院内部,数据都会不通。焦秉立说:“信息化建设前端如果没有做好,后面带来的问题将会非常严重。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规范化非常重要。”
另外,在信息记录中,中医相关数据的记录是一个问题,中医的诊断方式及记录、数据库的医药名称都没有契合到西医的记录中,这使得中医数据传输效率很低。
经济前景乐观
焦秉立指出,在医疗方面投入,我国不足GDP的5%,欧洲则达到23%。如果按照23%的标准进行推算,医疗行业的发展空间将会非常大,而其中占有很大分量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同样会有广阔前景。对于医院来说,更是如此。
他举例说,新疆某医院在新疆地区建立了远程会诊和远程手术,新疆县级医院通过看视频做腔镜、做诊断。近两年,该医院做了3万多病例,转院率只有8%,把真正要来看病的人留下来了,医院至少增加了一个亿的收入。但是远程医疗系统本身55块钱一次会诊,90块钱一台手术,根本看不到什么利润,但是潜在利润是有的。
无缝覆盖网络绝对需要
焦秉立在谈到无线医疗物联网建设面临的问题时还指出需要注意安全,他说:“好比手机,有时会遇到信号干扰。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无线医疗中,就有可能让患者致命。”
焦秉立尤其强调,无缝覆盖网络是绝对需要的,“患者恰巧在洗手间出现心跳40次以下的情况,如果洗手间网络信号覆盖不好,信息没有办法及时发送,便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医院一定要做到网络的无缝覆盖。”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