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医生带病上班买单
上海卫计委1月20日通报,上海2人因H7N9禽流感死亡,其中32岁的张某某为一名医务人员。张医生坐镇急诊外科期间出现发热,在医院诊治无好转,仍坚持上班,17日夜间病情突然恶化,不到一天因重症肺炎去世,而他的妻子刚刚怀孕7个月。
医生患病竟因未及时医治死在医院里,心酸唏嘘之余,不容忽视的却是背后的安全隐患。尽管有关部门一再强调张医生所患的是“目前没有人传人证据”的禽流感,从网络留言仍然可以看出大家的恐惧:“天呐,和他接触过的病人怎么办?”
恐惧源于对禽流感不了解,也因医生带病上班为常态,病患经常看到医生带着鼻音说话、一边输液一边带着口罩看病,媒体也喜欢拿这个来宣扬医德高尚。看似伟大,实则可怕,医护自身的健康都不能保证,如何保证最佳的医疗质量?
往小了说过度疲劳、发热、精神恍惚无疑会影响人的判断力,极有可能导致工作中差错的增多,而每一个差错都有可能给病患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往大了说,如果医生本身就是“病源”,那可就把“治病”变成了“致病”。
并非危言耸听,某医院某科室,一个护士间断发热、咳嗽两月余,后检查发现肺结核,科室内遂组织体检,又新发现3名肺结核,至于和他们接触过的病人就不好统计了。幸运的是,肺结核并非烈性传染病,若感染的是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流感病毒,在人员密集的医院,带病上班极有可能造成局部疫情爆发。
医护人员患传染病可能造成交叉感染,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但这个问题长期以来被选择性忽视了。医院管理部门很少强调医护健康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的重要性,就连2006年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也语焉不详,只提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三十年前这样的事情还可理解,但在医院感染控制早已走上正轨的今天,仍有医务人员发着高烧出急诊、上手术,不能不说是管理部门的重大失职。
张某某带病上班,绝非标榜自己医德高尚,而是出自万般无奈:人手紧张,一旦请假就意味着同事要更辛苦。网络上还有传言说他曾试图请假,但未获得批准。在整个行业对感染控制的漠视之下,张某某只得坚持上班。但又有谁为曾与他接触的同事和病患的焦虑买单呢?
随着对医学知识的逐步普及,学校、幼托机构及很多公共场合已经开始拒绝发热人员进入。医院,守护健康的地方,是否能真正为病患考虑拒绝发烧的医护带病上班呢?医护,健康的守护神,是否能主动拒绝带病加班避免过度劳累导致严重后果呢?工作可以替换,唯有你在家庭中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更何况,生命只有一次。
(作者为某感染医院医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