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的面前和背后

2014
09/28

+
分享
评论
黄教琛 / 健康界
A-
A+
李娜退役了,因伤病而退役的事实折射出运动员为体育成绩所付出的代价,也反映出运动产业中来自各方的压力。

从"强者"到"患者"

李娜退役了,32岁,一位非常优秀的女子网球运动员宣布结束自己的运动职业生涯。2014年9月19日,她在自己的微博公布了一封退役告别信,内容真实感人励志,显示出她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情操。

作为一名职业网球运动员,李娜退役的年龄正常,甚至稍大,退役的理由让人并不感到意外--伤病。职业运动员伤病的概念虽然是众所周知,但其程度仍然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正如李娜在告别信中的陈述"而现在,我的身体再也承受不起任何重创"。这句让人心酸的话语道出了她同伤病战斗多年的痛苦和无奈。无疑,运动员的的身体素质优于常人,但在经历了高强度的训练和承受了超负荷的竞赛压力下,"强者"也成了"患者",这几乎是每一个职业运动员的宿命,只是伤病程度轻重而已。作为一类特殊的患者,运动员的伤病是怎样形成的?它们的治疗方式如何?预后又是怎样的呢?这样的伤病是否可以预防呢?

职业性伤病

职业运动员的伤病是一种运动性损伤,当然这种损伤不仅仅见于职业运动员,也见于一般人群。在医学领域中,对运动性损伤的研究和诊治主要是由康复医学和运动医学来完成的。所谓运动性损伤,通俗的理解是因为在运动量过度或不正确的运动方式的作用下,导致运动者以肌肉、关节和(或)邻近组织(韧带、肌腱、骨骼)损伤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在一次高强度的运动后,如果产生了运动性损伤,该损伤一般至少需要2天的时间恢复。具体恢复时间的长度综合取决于损伤的肌纤维数量,修复时间以及肌纤维所需的能量(糖原)重新蓄积所需要的时间。这意味着损伤的肌纤维数量越多,恢复时间越长;肌纤维损伤频度越高,恢复时间越长。或者通俗地讲,肌肉拉伤范围越大,恢复时间越长;肌肉劳损程度越大,恢复时间越长。如果恢复时间不足,就不利于损伤恢复,从而导致损伤维持甚至重,形成慢性损伤。另外,在肌肉或其附属韧带损伤或虚弱的情况下,人体在运动时为了获取力学上的平衡,以保证正确的体位姿势,往往会过度或不当借力于邻近关节,从而导致该关节的损伤。

因此,为防止和治疗运动性损伤,科学地安排休息是必需的。休息是最基本和最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运动性损伤的方式,尤其对于急性的运动性损伤而言。除了休息,物理治疗也很常用,包括冷敷,包扎压迫,抬高等,这些治疗方式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水肿,一旦水肿缓解和消除,将有利于局部的肢体关节活动。局部注射激素是另一种治疗方式,它的最大优势是见效快,激素能够迅速止痛,消肿,但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治疗手段,也就是说,表面上无论对于伤病的外在表现,还是运动员的自我感觉,激素治疗都能产生效果,但该药物对于伤病的恢复没有多少作用。不仅如此,长时间的激素治疗容易产生激素依赖,而且不利于损伤的肌肉和关节的恢复,甚至导致其发生坏死。这就是李娜在告别信中提到的"注射治疗,至今已经有上百次了"。当运动员的伤病发展至物理和药物治疗均不理想时,手术就成为唯一的治疗手段,包括物理性切磨,积液抽取,人工材料填充置换等。李娜在退役前双膝已经经历了四次手术。人不是机器,人体结构的精微性和不可无限代偿性注定:任何的机体损伤都会发展到终极阶段,任何的医疗手段都有其局限性。

预防或对"预防"的预防?

同某些疾病(如肿瘤和自身免疫病)不同,运动性损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均是明确的,这意味理论上对该疾病可以采取一定的人为手段预防。既然如此,为什么运动性损伤在运动员中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呢?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考虑运动职业的特点,即当运动成为一个人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并且运动成绩成为考核他(她)工作效绩的主要指标后,运动员就会竭尽全力去达到既定的指标,因此运动性损伤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大。另外,运动员在赛场上被期望高水平甚至超水平的发挥,这无疑对于运动员的身体是巨大的挑战。再结合某些运动本身的特点,比如网球运动,是一项个人运动,没有替补,要求运动员在场上百分之百准备,竞赛中承受的身心压力可想而知。其次,上述伤病治疗的方式,尤其是激素治疗,快速见效,却治标不治本,掩盖了已有的伤病,在没有得到充分休息的情况下,伤病可能愈发严重。

运动性损伤发生的概率在职业运动产业化、商业化的影响下会进一步增大。近年来被视作"朝阳产业"的运动产业造就了一个庞大的以体育为核心的商业市场,其中的投资参与者上至中央政府下至普通民众,体育彩票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因此,体育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竞技活动,也是一项由经济利益驱使的商业活动,利益的最大化是投资者最关心的内容,作为被投资的组成方之一,职业运动员所面临的是要求更高的体能状态、训练目标,竞技承压素质和淘汰率。这种逐利的商业市场环境整体增加了运动性损伤在发生频度和强度上的概率。

很多队医和康复医生对自己在治疗运动员伤病的问题上都会产生这样的困惑,如果医学的宗旨是救治病人,那么帮助受伤的运动员尽快恢复就应该是相应的工作目标。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很多情况下,医生可以做的是首先使用有效的药物,消除运动员即刻的疼痛,帮助他(她)在短期内实现既定的训练目标,至于帮助恢复他(她)的伤病实质,恐怕退为其次了。这种做法其实是违背了医学救治的原则。但基于现代体育对从业人员的总体要求来看,这种违背也是迫于无奈的必然选择:一方面,运动员想实现个人的体育成就;另一方面,其所在的体育团队和附属政府机关(甚至国家)想实现一定的政治业绩;而体育训练和比赛活动的赞助商又想从中获利,在这层层关系的包围影响下,运动员和他(她)的康复医生都需要理性地认清一个事实:这是一场无法回避的博弈,运动员的伤病只不过是这场博弈中的杠杆支撑点。当该支撑点无法取得最佳位置的时候,也就是运动员告别他(她)职业竞赛生涯的时候。

小结:

体育,历来都是竞技性很强的人类活动,只是,人们在享受体育带来的激情与刺激的同时,并不会经常思考体育背后隐藏的社会伦理问题。运动员的伤病,这个事关运动员健康的话题,以及其中包含的可操作内容和不可避免的矛盾,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讨论。在获得两个大满贯和世界排名第二的成绩后,李娜退役了。她说"能为中国体育发展做出微薄的贡献,对我自己而言也有特殊的意义",这种谦虚的态度令人钦佩。现在,我们都知道她是因为难耐的伤病退出了让她留恋的网坛舞台的,回顾自己的体育生涯,她最后回归"追随自己的梦想,坚持到底"的愿景,好像她已经脱离了自己的伤病,重新启程。衷心希望李娜能在退役后,正如她信中所期待的那样,回归健康,回归生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