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频遇欠逃费,到底怎么办
近日,“成都10家三级医院一年遭遇欠逃费超过2000万元”的新闻,持续在网上发酵。其实,这种事情在全国医院屡见不鲜,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医院运营。
面对巨额欠逃费,到底该怎么办?
统计:欠了多少
网上经常可以看到患者欠逃费的消息,特别是有的地方实施“先看病,后付费”的政策后,一些公立医院反映医疗欠逃费现象有所加剧。为此,健康界专门搜索此类新闻,初步盘点2014年以来媒体报道过的欠费案例和数据。
有媒体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医院一年“三无”病人欠费约30亿~40亿元。一位公立医院院长说:“我们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说多了害怕更多人效仿,造成更多的欠费。”
调查:谁在欠费
根据媒体报道的统计结果,拖欠医院费用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类为“三无”人员。一般指无身份、无责任机构或者无支付能力的病人。如由“120”或“110”和社会热心人士送来的急诊病人,没有医保、没有收入来源的车祸患者,以及下岗失业人员、低保户、城镇困难户、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农村贫困户等。
该群体中大多数人都不在医保范围内,加上经济条件差,入院时不能及时交足住院费,治疗期间又不能筹集足够的费用。即使有医保,由于病人住院周期太长,难以承担自付部分的医药费。更有甚者,如家属把植物人赖在医院,产生大量医疗欠费。
第二类为病人拒不缴费。例如,在诊察治疗过程中,病人或其家属对就医环境、医生护士的服务态度、医疗技术水平等产生不满,进而找茬,拒不交纳医药费。还有的是病人或家属故意耍赖,“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医院也不敢停药和停止治疗,从而造成故意欠费。
第三类为恶意逃费。有些病人入院登记时钻空子(有的医院无须出示身份证),报假姓名、假地址等。经医治,病情有所缓解或好转后,不辞而别,形成欠费。
思考:包袱谁来背
医疗属于公益性事业,但医院不是慈善机构,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承担如此高额的欠逃费。那这笔巨额的债务,到底该谁来扛?
迫于患者欠逃费的压力,许多医院采取应对策略,包括收取住院押金,或者给治疗额度“设卡”,当押金用完,若未续费,医院就用基本药物维持患者之需,等再次缴费后才继续治疗。
有的医院则把部分压力转嫁给各科室的医生和护士,让医务人员承担起一部分追讨欠费的责任,甚至将追欠逃费的结果与医护人员的绩效工资相挂钩。
医院防控欠逃费的办法还包括改进信息系统,用短息提醒忘记缴费的病人,以及将就诊账户与患者的银行卡捆绑,产生费用直接扣款,并将恶意欠逃费患者列入“黑名单”。
各种各样的办法只能缓解未来,而不能治愈过去。
至于过去的旧账,医院除了申请一些政府和慈善补贴,大部分还是自己默默消化。但业内人士和相关专家表示,单靠医院的力量无法解决,需要多管齐下长效治理。
首先,对于医院如何处理急重症的“三无”患者,政府应给予明确的准则。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急危重伤病、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确或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患者,其在医疗机构接受紧急救治后发生的急救医疗费用,将由专门设立的疾病应急救助基金予以补助。
该文件让医院救治“三无”人员的医疗费用有了制度保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究竟该如何操作,相关规则有待细化。专家指出,早日落实这一政策,将为长期无法解决的医疗欠费问题提供有力保障。
其次,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广州市卫生局医政处副处长徐国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建立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决欠费问题的根本途径,让困难人群能病有所医。此外,还要完善城乡的基本公共卫生保障体系,让老百姓的常见病突发病能在基层解决,就不用都涌到大医院。
最后,应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建立患者失信补救与惩戒制度,对于恶意欠费者,应由司法等关联部门替医院出面讨要,并依法处理“耍赖”行为,让恶意欠逃费人员在诚信体系下寸步难行。
借鉴:国外之道
跟中国相比,加拿大没有太多病人逃费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加拿大有完善的公众医疗保险。根据统计,加拿大70%的医疗费用都由政府埋单,每一个加拿大永久居民和公民都有一张医疗卡,覆盖人们大部分的医疗费用,包括门诊和住院。
与此同时,政府和慈善组织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援助服务。比如,癌症病人可以向加拿大癌症协会申请经济援助;因病失去工作能力或者残疾的人,可以向加拿大社会发展和创新厅申请补助;难民可以申请联邦临时医疗保障计划等。这些援助措施很大程度上能帮助那些有心无力的病人解决医疗费用困阻。
当然,加拿大也有一些有能力但不愿意缴费的病人。对于这些病人,加拿大的医院会依靠第三方的催收公司来“收数”。如果病人觉得收费不合理,是可以跟医院“讲数”的。从医院的角度看,与其花费更多资源来催收,不如直接给病人打个折算了。
另外,病人还可以申请分期付款来偿还费用。但如果病人就是打定主意不给钱了,医院可以把病人告上法庭,甚至申请病人破产。
在北美,信用记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一个人如果信用不好,很多事情都办不了。最近迈克尔·杰克逊的前保镖写了本新书,透露一件轶闻:由于迈克尔的信用记录实在太差,他买的iPhone也是用保镖的名字开的。由此可见,信用记录在当地何等重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