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一观察6 | 呼吸内科:用活临床业务这支“精锐部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下称浙大一院)呼吸内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建院之初的上世纪40 年代,当时建立了浙江省最早的呼吸内科专业病房。
经过近70 年的发展,呼吸内科现已成为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专科、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是目前浙江省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雄厚的呼吸疾病治疗中心之一,诊疗水平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
呼吸内科主任周建英教授是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常委,浙江省医学会呼吸病分会主委、浙江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谈到科室发展时, 她说这和几代人的努力密不可分,更重要的是科室有一个“引领发展的思路”。
这个思路是什么?
临床业务是命脉
周建英教授所说的思路,即以临床业务工作为抓手,带动学科发展。
“对于医疗业务单位来说,医疗工作一定是命脉和重中之重,否则科室走不长也走不远。”在接受健康界采访时,周教授不止一次提到临床工作的重要性。
周建英非常重视临床工作的重要性
周教授介绍,在临床治疗方面,呼吸内科疾病谱目前有三大特色。
首先,肺癌及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如哮喘、慢阻肺等,这是很大的两块主要业务。其中又包括了肺部块影的鉴别诊断及个体化治疗,肺部疑难病的诊断,胸腔积液的病因诊断、哮喘、慢阻肺的标准化治疗,难治性哮喘等, 这些疾病都直接影响国计民生。
其次, 肺部结节鉴别诊断需求不断上升、早期肺癌的诊断是呼吸内科目前最关注的方向。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严重,且随着胸部CT 的普及,发现肺癌的发病率直线上升,科室收治了很多相关病人,不少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而且很多是女性,早期诊断意义重大。
第三,危重病的抢救,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部感染、移植后免疫抑制患者的难治性肺部感染。周教授说,危重呼吸病发展会比较快,比如, 气道阻塞马上就会危及生命。“我们在危重病抢救的过程中,起到了救火员的作用。”
周教授说,“对于以上疾病的诊治, 我们既要做到标准化治疗,也要体现我们的特色。重点学科的优势就体现在疾病诊疗的精准和个体化上,别人需要10 天能治好的疾病,我们5 天就把他治好了。病人需要花三万块钱做的治疗,我们帮他们把费用降下来。这才是我们精锐医疗业务能力的最好体现和众多医院的区别所在,要真正拿出我们的看家本领和杀手锏’。”
肺癌诊治是呼吸内科重点诊治的疾病之一,而浙大一院的肿瘤科也做相关的治疗,如何解决病源竞争的问题?
周教授说,主要有两个方法。首先,不在院内竞争,而是通过科室的品牌效应,从院外吸引病人。其次,充分发挥呼吸内科的优势。该科室在肺癌的早期诊断和随访上有多年的积累,从1974年就开始使用气管镜,是国内最早开展该项技术的三家单位之一,目前也常规开展CT引导下肺穿、EBUS 、EBUS-GS,基本做到肺部病灶无死角介入检查,可以一手拿到可靠病理标本,为精确地进行诊疗奠定基础,这也是其他科室常不具备的技能。此外,呼吸内科在相关并发症的治疗上也有优势。
近期,呼吸内科在临床上的重点工作是对肺癌的精准治疗和全程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将建立更完善的随访机制和线上患教平台。另外,对肺癌和雾霾关系的研究、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优化研究,将是呼吸内科近期的科研重点,因为“要选择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内外结合培养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面,呼吸内科采用的是内外结合的方式。
在科室内部,对于规培生以查房带教为主。每天查房会分析典型病例,把诊断思路、处理原则通过言传身教传递给学生。科室每周会开展讲座,由主治医生主讲,大家一起讨论。
“通过不断的小讲课、大查房的方式,诊断与治疗的方法和理念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周教授说:“比如,对于疑难重症的处理,从第一步到第三步分别要做什么,年轻医生在学了一遍之后,经过复习、思考,下一次遇到类似情况,自然就知道怎么处理了。”
浙大一院的呼吸内科,分为多个亚专科,对于各亚专科后备力量的培养,关乎整个科室的运转。科室会把相关人员送到国外知名院校进行学习和交流,让他们把国际先进的临床技术和理念引进科室以利于科室的持续发展和专科优化。
除了派送人员去国外学习,呼吸内科还与国内外知名的肺部疾病及肺癌诊治中心和医院开展紧密合作,同时还参与了多项全球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等。
辐射周边
浙大一院是地区性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又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专科、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把优势技术辐射到周边,让更多医生掌握诊治技术,也就成了科室义不容辞的责任。
呼吸内科每年举办两期国家级的培训班,所有讲课的内容,周建英都要亲自审核,“不能随便讲,一定要在30分钟内把当年最精华的内容分享给大家。”
开班十几年来,培训班逐渐壮大,从最初的五六十人,到现在已经有400人左右。听课医生以副高以上为主,包括各医院呼吸科的学科带头人、主任、带组医生。他们不仅来自浙江省内,还有20%左右的省外医生。多年的坚持,培训成效逐渐显现。呼吸内科的进修医生数量,在浙大一院排第二位。
除了开设培训班,呼吸内科还在地方医院开设工作站,进行点对点帮扶。比如,江山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设立的“周建英专家工作站”。科室每两周派一次专家,设立专家门诊,开展查房、疑难病例诊疗等服务。一旦遇上解决不了的难题,还会随时下派更高级别或更专业医师。借助专门的微信、QQ群,当地医生也可随时将疑难病例的病历、CT等图片上传到群里,群里的专家能第一时间给出诊疗建议,实现危重、疑难和特殊病人的双向转诊。
周建英表示,相对于常见的院与院整体合作,这种合作形式更像是“点对点”的精准帮扶,突出科室与科室、学科与学科的直接对接,“对症下药”收效明显。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