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一观察4 | 泌尿外科:全国排名逐年上升背后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对已取得很高成就之人或团队的美好期许,但毕竟已是“百尺”,提升空间有限,难度尤大。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下称浙大一院)泌尿外科正在把这种期许变成现实。
搜索复旦版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浙大一院泌尿外科从2009年未进全国泌尿外科12强,到2010年进入12强,到2011年和2012年排名第十,再到2013年和2014年第八,一步一个台阶,稳步提升。
排名上升显然不只是数字变化。
复旦版医院排行榜创始人高解春曾在接受健康界采访时表示,希望“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成为评判学科建设、临床水平、科研能力的标杆,最佳专科一定要以解除病人痛苦,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为目标、为己任。
那么,浙大一院泌尿外科在学科建设、科研能力、科室管理方面有何过人之处?
传承
科室排名为何连年提升?对于这个问题,泌尿外科主任谢立平给健康界的回答用了半小时,给出了8个原因,依稀可见德国留学经历给他带来的严谨。
历史的积淀和传承,被谢立平放在八大因素之首。
1952年,我国早期著名的泌尿外科学家、泌尿外科学教授王历畊和杨松森创立浙大一院泌尿外科,是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泌尿外科之一。两人分别是该科第一和第二任主任。
“王历畊教授治学严谨,本人很有修养,很儒雅。他崇尚和谐,提倡做学术要和谐。”“杨松森教授开明、豁达、包容,高瞻远瞩,善于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 还有魏克湘、陈昭典、史时芳、蔡松良等,谈起前辈,谢立平充满尊敬。
“人们说军队创始人的思想会影响整支军队的军魂,科室何尝不是如此!王历畊教授的很多思想和理念被一代代传承下来,影响着后人。没有王历畊、杨松森、魏克湘、陈昭典、史时芳、蔡松良等老专家们的培养和教育,没有他们努力打下的基础,没有这些积淀的文化和治学理念,就不可能有我们的今天——我们的起点很高。”
创新
如何在高起点上再提升?无疑需要创新,尤其是在科研上。
“对于临床医生,主要方向有两个:第一是诊断,怎么把疾病再诊断得早一点。第二是治疗,怎么把治疗做得更简单一点,并发症再少一点, 更安全一点,让别人更容易学一点, 这就是创新。”谢立平说。
作为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谢立平在临床创新方面成绩斐然。
2011 年起,谢立平在国际上首创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剜切术(Transurethral Vapor Enucleation and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简称TVERP),解决了前列腺增生治疗所面临的诸多难题。该技术通过微创的方式实现增生前列腺组织的彻底切除,患者术中出血极少,术后恢复迅速,极大减轻了痛苦,疗效十分显著。
相关技术论文在该领域权威杂志《Journal of Endourology》发表。在2015 年的欧洲泌尿外科年会上,德国J Rassler 教授称TVERP“是对世界泌尿外科的重大贡献”。
2014-2016 年谢立平连续三年受邀在德国做TVERP 手术演示,这项新术式在谢立平的应用与优化中日趋成熟,并被国际泌尿外科协会录制成演示视频,通过其继续教育网站向全球推广。目前,谢立平受邀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亚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术会议上介绍和推广TVERP 技术,全世界前列腺增生的患者也因此受益。
谢立平(右二)在广州向《柳叶刀》副主编(左四)演示TVERP手术
2016 年7 月,医学领域权威杂志《柳叶刀》副主编Brad Schartz 专程从美国赶到广州,观摩谢立平TVERP 的手术表演,并在手术后评价TVERP 是令人惊异(Amazing) 的手术。双方达成了要进一步开展TVERP 的相关研究和国际推广的共识。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剜除术(Tran - surethral Vapor Enucleation of the Prostate, 简称TVEP) 是谢立平首创的另一个术式。该手术用Olympus 蘑菇头汽化电极剜除增生的前列腺组织,最后以组织粉碎器获取组织。目前TVEP 技术也被国际泌尿外科协会(SIU)作为先进技术向全世界推广。
浙大一院泌尿外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从2014 年9 月装机至2016 年7 月突破1000 例,创全球单机用时最短记录。2015 年泌尿外科达芬奇机器人单机手术量全国第一。开展全机器人辅助全膀胱+“Studer”原位新膀胱术, 机器人辅助“胡桃夹综合征”左肾静脉移位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腔静脉癌栓取栓术及机器人辅助前列腺肉瘤切除术等高难度手术。
人工智能超声CT 引导前列腺靶向穿刺(Ultrasound CT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US-CT)研究、腹主动脉阻断腹膜后及盆腔巨大肿瘤切除术、双肾或孤立肾多发错构瘤保留肾单位手术、胡桃夹综合征左肾静脉移位术、膀胱根治性切除+ 尿流改道术、复杂泌尿系结石的处理、尿道修复与重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阴茎再造术……泌尿外科在临床研究方面的创新不一而足。
在科研方面,泌尿外科先后获得WHO、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省科委等课题资助70 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 项。
在接受健康界采访时,谢立平一再提到浙大一院的激励机制,是泌尿外科能取得这么多成绩的重要原因。
如何做好学科的建设?谢立平给出了两点意见:首先要凝练自己学科的特色,“假如没有一个学科特色凝练出来,全部是一盘散沙打出去,是形成不了一个拳头的,所以泌尿外科把几个亚专科凝练成了几个方向,做我们特色的东西。”
其次是专注在一个方向并进行积累,“专注+ 坚持,积累到一定程度, 自然水到渠成。”
视野
泌尿外科还是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和香港外科学院泌尿外科专科医师培训中心、中德前列腺健康中心总基地,先后与多所国外知名医学院校建立科研合作关系。
谢立平本人曾连续六年任欧洲泌尿外科年会欧洲- 中国泌尿外科联合会议中方主席,他还是国际泌尿外科协会(SIU) 主席团理事,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肾癌咨询委员会(ICUD-Kidney Cancer)委员、世界泌尿肿瘤联盟中国代表、亚太泌尿肿瘤协会中国代表。
SIU录制手术视频,向全世界推广
谢立平认为,与国际合作和交流, 至少可以带来四个方面的好处。
一、可以帮助转变理念,取人之长;二、了解规则,应用国际认可的评价指标,让自己的技术迅速得到国际认可;三、知己知彼,这是创新的前提,这样才“让我们从一个跟随者, 变成同行者,最后变成了某个领域的引领者。”四、可以让世界了解自己, 进而推介自己的“好东西”。
“只有开放、交流,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才能不断地发展。”谢立平总结。
布局
围绕临床做科研,让泌尿外科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在梯队建设方面, 谢立平也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方法。
泌尿外科目前已形成了完备的亚专科团队,各团队有带头人,有骨干, 有新兵。“他们相对独立,运转得很好,需要我帮助时我就提供帮助,不需要帮助就自己发展,我不太会干扰他们。” 谢立平说,团队建设最大的经验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
“根据医生不同的年资、不同的兴趣点,组合成不同的研究方向,和临床相结合,满足不同梯队的人。有的人擅长做临床,有的人擅长做科研, 彼此结合起来,一起把事情做好。”
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也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工作分工,大家都想做某个领域,必然会产生矛盾,为了协调发展,有时候就得分开。有人对分配给自己的工作会不满意,“为什么我只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谢立平的方法是:引导。
临床技术发展到今天,一个人想成为通才越来越难,必须要有专长。“谁先想明白了我就支持谁。比如,有人说想学某个亚专科,我就派他在国内学习,哪家医院做得好就去哪家医院。或者到国外做得好的医院去学习,我们这几年送出去的也非常多。”
只要考试通过了,医院就出钱送医生到国外。“就只是学临床,这对医生帮助很大,回来以后他的视野就不一样了,做事情也不一样了,他明白了应该怎么发展比较有利。”这样一来,各个人员的分工就逐渐分离出来了。
谢立平非常重视对年轻医生的培养,他常常对科室亚专科带头人讲, 你们应该到外面去开拓市场,打开视野,到全国、到国际上去争取机会, 把科室里的机会让给年轻人。
在科室管理方面,谢立平一直秉承“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我们科室团队的‘游戏规则’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大家会坐下来讨论,每个人都充分表达意见,最后形成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游戏规则’,也就是科室的管理规则。”
比如,科室五个病区谁来收治急诊病人,容易处理的病人大家都愿意接收,有很多合并症的病人可能都不愿意接收,如何处理?全科医生坐下来讨论,订下的规则是“急诊科发出会诊当天的二唤医生来接收”。其他科室会诊病人也是,“兄弟科室发出会诊的当天,谁是值班二唤医生谁接收。”类似的例子还有“按医生年资高低结合累计下乡时间安排医生下乡” 等。
“诸如此类的事情有很多,既然是大家共同讨论制定的规则,自然就容易接受,这也减少了矛盾。”谢立平总结。
随着人才的成长,每个人都希望有自己发展的平台,难免需要解决“一山容二虎”甚至是“多虎”的情况。谢立平借鉴了美国的经验,设置多个头衔。
科室主任叫Department Chairman, 下面的亚专科中心也设主任, 叫Section Chief 或Division Chief, 再下面各个项目的负责人也给了一个Program Director 的头衔。“这是为了给大家一个认可,让他们在出去交流的时候更方便,最重要的是,给每个人提供一个想做事的平台。”
当然,如果同事觉得有更好的发展平台,“我们就应该鼓励,给他欢送一下,我们应该感到光荣,毕竟是我们培养出来的。”
文化
临床、科研、管理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科室文化,谢立平尤其看重这一点。“一个学科,一个团队, 真正能够永久地生存下去,最关键的原因就是要有灵魂,要有文化。这样一来,不管换了哪个人,不管走了什么人,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2012 年泌尿外科成立60 周年,谢立平对科室文化进行了梳理,凝练为八个字:团结、进取、求实、创新。
他多次强调尊重前辈,“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泌尿外科把科室所有退休医生都聘在科里,让他们发挥余热。
上文提到的“民主集中制”制定科室管理规则,重大问题全科开会讨论决定,也是泌尿外科一直坚持的做事原则。“这样每个人都有一个参与的过程,意见得到了表达,相互之间得到了沟通,更容易互相理解。而且通过这样集思广益的过程,也许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讨论归讨论,但一定不能伤感情。“不管是质量的问题、科室管理的问题, 还是‘游戏规则’的问题,可以争得面红耳赤,吵架都不要紧,但是有一个底线:离开会议室就不许讲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