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美国医保业如何膨胀成“美国病”?
美国的医疗产业价值万亿,然而对普通美国人来说,是不是物有所值?
在《美国病:医疗体系的膨胀之路及回归之法》(An American Sickness: How Healthcare Became Big Business and How You Can Take It Back)一书中,作者伊丽莎白·罗森塔尔(Elisabeth Rosenthal)提出警告,现行制度往往侧重于用财政手段鼓励健康或科学事业的发展。
罗森塔尔说:“人们把医疗保健托付给营利性企业,但坦白说,商业的本质就是赚钱,你不能指望它们像特蕾莎修女一样行善。”
在这本新书中,罗森塔尔探讨了美国现有医疗体系的痼疾,为其今后改革提出了建议。她指出,在目前的制度下,为患者提供终身治疗远比一次性治愈更有利可图。
罗森塔尔现为凯撒健康新闻(Kaiser Health News)总编,此前她是名医生。最近,她在接受Fresh Air专访时对以下问题进行了解答:
1. 医院整合对医保价格的影响
一开始,医院间“聚力共享、提升效率”确实是个好想法。无需家家医院都订购床单,无需家家医院都做各项治疗。医院间可共享病历,方便患者前往最合适的地方就医。
现在,医院整合趋势如雨后春笋,使得美国许多地方的大城市只有一、两个医院系统,形成了微型垄断。
而这种垄断造成的一种结果就是,影响当地医疗价格。罗森塔尔在研究中发现,医院整合最多的城市往往医保价格最高,这对患者毫无益处。所以说,在许多地方医院整合初心是好的,但随着时间推移,整合已经不能使患者受益,反而让医院更牟利了。
2. 价格如何上涨到市场可承受的上限
罗森塔尔认为,医学领域里一个独特概念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粘性定价”(sticky pricing)。只要用到该词,就基本意味着:一旦制药商、医院或者医生发现可以向患者收取10,000美元的诊疗费或药费——也许两个月前这笔费用还是5,000美元——而且总有患者会支付这10,000美元,所有的价格就会上涨到这个粘性上限。
现在的常态是,当仿制药出现时,价格可能会下降到品牌价格(branded price)的90%,而不是20%。所以在真正有竞争力的市场中,消费者虽有选择权,却不能从中受益。
3. 尽早向医生了解诊查费和医疗费等问题
患者应向医务室咨询以下事项,诸如:“是否收取接诊费(concierge fee)?”“该医务室是否隶属于医院?隶属于哪家医院?还是某医院的分部?”“除了支付医务室的诊疗费外,是否还要去医院就诊并产生费用?”“如果要做化验或照X光片等,你会推荐我去所参保的医疗合作单位吗?”
通常来说,回答这些问题对医生来说有点难,因为他们可能要填写不同的申请,但患者是值得一问的。罗森塔尔认为,任何不愿回答患者上述问题的医生都与如今患者所负担的医药成本格格不入。
4. 因医院或家庭医生派的“过路医生”而被收费
面对此类情况,患者得问问“你是谁?”“谁叫你来问诊的?”“此次问诊要收费吗?”之类的问题。可悲的是,患者在康复阶段不得不这么小心翼翼,有时甚至是心怀敌意。但在罗森塔尔看来,如果人们不回击现行体制的医疗收费方式,那无异于是认同这种体制继续存在下去。
5. 如何看懂医疗收费单
切勿因医疗账单上的“早支付早打折”(prompt payment discount)提示而着急。一定更要向医院索要收费详单。收费项目有些是代码,有些是医学缩写,患者可上网查询代码意思,就能知道付的什么费用。最重要的是,通过查询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显然是被“乱收费”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