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院“急救地图” 医生分段负责救治
12月18日下午4:10,一位来我院做血透的女病人在西院区门诊入口医学院路路边休息,等候陪护的亲属时突然晕倒在地(红圈处),2号门保安王春来、薛占生发现情况,立刻一边呼叫增援,一边请距离最近的3号楼19病区医护人员赶来抢救!
安保人员反应迅速
医务人员1分钟到现场
1分钟后,19病区的曾晓清主治医师和徐萍倩护士长、王雪护士到现场开始对病人进行救治,发现患者脉搏细弱,要立即转运至急诊抢救。保安王春来同时从病区将推床送至事发现场,协助医护人员转运病人。然而在转运途中,医护人员发现患者停止了心跳和呼吸,遂立即送到仅几米远的19病区进行抢救。
19病区,生死急救
病人送到19病区时已没有了心跳和呼吸,瞳孔散大。“才四十岁呀,太可惜了。”内科总值班回忆,19病区的同事张丹瑛主治医师、曾晓清主治医师和他一起,带着年轻的住院医师林逸骁、倪啸颖、刘成、许毅娇、张静思坚持抢救:“只有一个想法,救人。”
持续胸外心脏按压
“心跳恢复,马上送急诊!”
持续胸外心脏按压,保持几乎一秒两次的频率,坚持不懈30多分钟。奇迹,就这样发生了:“心跳恢复,马上送急诊!”院总值班立刻通知保卫处,启动急救绿色通道。
风雨连廊,8分钟生死时速
从3号楼一楼病区,乘电梯直达二楼连廊,再以冲刺赛跑般推着病床、不停歇捏“皮球”通气赶往东院区急诊抢救室。这一路,除了不离不弃、推床奔跑的医护人员和后勤工人,电梯、通道拐角、急诊门口……每一个关键路口都有保安提前就位,他们一边奔跑着、一边大声提醒路人避让、保障长廊畅通。8分钟!东西院区的生死时速,在生死线上挣扎的病人被平稳交托到急诊同事的手中。
长廊突发医疗事件急救地图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诊区域大,分布散,与急诊相距较远;日门诊量峰值近1.6万;危重急症患者多,意外情况时有发生。因此,门诊患者突发意外的急救工作一直是中山医院门诊管理的重点和焦点。
医院特别设计“长廊突发医疗事件急救地图”,在这张地图上,从西院区门诊大厅至东院区门诊大厅的路线为800米,以不同颜色标示出A、B、C、D、E五段,每一段路线都标出明确距离,实行医生分区负责制。病人在长廊中突发状况,对应区域的医生可迅速到达现场展开救治。如果在长廊以外发生紧急事件,经路过的本院员工就地抢救后,可确认身份的住院病人送往相应病区,不能确认身份者送至东院区急诊。
“没什么,救人不是我们应该做的嘛,周边的同事们都没有放弃。可惜,病人情况仍然不是很好,希望能有奇迹发生。” 当晚,接通小萱的电话后,内科总值班医生的声音透着疲惫,“今天抢救了好几个危重病人,现在在去会诊的路上。”匆匆几句,其实小萱隐约能感觉到他心中的遗憾和一丝沮丧。
生命如此脆弱,我们竭尽全力与死神赛跑,然而却未必能回回赢得胜利。但是作为医务人员,必须尽快振作,打足精神准备投身也许就在下一秒的再次“奔跑”。
原标题:患者在门诊外突然倒地,中山“急救地图”抓住黄金6分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