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医八年4轮融资始末 还原“云+HMO”演进 | 深度观察
只有沉在水底,才能感知水流方向。
——廖杰远
自2010年两岁侄儿十月寻医却终被误诊的经历后,廖杰远便一头扎进医疗健康领域的水底,凭借其对于医疗健康“水向”的感知研判,带领微医守住寒冬,踏过风浪,踩稳政策发力点,插上资本翅膀,打造出一只医疗健康科技独角兽。
8年过后,微医Pre-IPO融资额度创下行业新高,下一步向IPO迈进。
回首望去,4轮融资历程见证微医整合医疗资源供应端和织就微医云的同时,亦可一窥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历程。
初探:情怀驱动 线上挂号直击民生痛点
2009年9月,原卫生部发布《关于在公立医院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所有公立三级医院开展实名预约挂号服务。互联网医疗首次迎来政策红利。
在此之前,廖杰远的主要工作就是“教电脑听懂人话”——他是中国智能语音识别行业开创者之一。
但从家人误诊一事之后,他只有一个念想,即借助IT技术缓解看病难题。“我想到的第一个突破口就是挂号,把医院的挂号窗口搬到网站。”
2010年,廖杰远创立挂号网(后更名为微医),剑指挂号难题。
政策红利为廖杰远的创业战略开了个口子,但启程仍然艰难。
由于医院身处封闭系统,想要打破壁垒实属不易。而挂号业务属于进入该系统的第一关,痛点突出,难度亦突出。“在任何行业里,但凡痛的地方就是不通,不通积攒到一定程度一定是要通的。越难的地方,往往疏通的价值越大。”
廖杰远决定单点突破,从一家医院作为突破口,先做出成绩再逐渐进入更多医院。
第一个机会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其将5%的号源放给挂号网试水。
为了将该医院打造为全国预约诊疗典范,廖杰远带队前后花费6个月时间,通过首创前置服务器模式,顺利接通医院内外网。星星之火,迅速燎原。从上海起步,挂号网团队昼夜不停、抢拼速度,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267家医院接入挂号网系统。
但因网络实名挂号属公共服务项目,廖杰远始终坚守“预约挂号永远免费”的原则。因此,挂号业务虽然全面开展,服务量的激增却让挂号网面临极大的资金压力。
基于“在石头缝中也要撕开一道口子”的坚韧,挂号网在2012年1月盼来第一口“甘露”——晨兴创投与风和投资提供的2200万美元A轮融资。
两家投资公司都与挂号网颇有渊源。
前阿里巴巴CTO吴炯,曾是挂号网的天使投资人,后曾出任挂号网执行董事长。在2010年创立风和投资后,吴炯再次相助廖杰远。
“第一次融资时候,我自己的钱用得差不多了。在那时能投资支持我们的,内心都有一定的情结,这个情结能不能成不知道,但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总要有人去做。”颇让廖杰远感动的是,当时在与吴炯等人聊天时,廖杰远坦承:“你们投钱进来,很可能就打水漂了。”
他们只对廖杰远说了一句话:“没关系,打水漂就当是做功德了。”
加速:风口争雄 1亿美元搭建医疗资源网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国内外移动医疗得以迅速发展。
2014年,国内移动医疗被捧上投资热潮的巅峰,累计发生超60起融资事件,单笔融资额过亿元的达27起,总融资金额超100亿元,是移动医疗市场规模的3倍多;移动医疗APP大量涌现,截至2014年底,国内通过认证的移动医疗APP超2000款。
挂号网迎身立在移动互联网风口。
2013年4月,挂号网推出手机APP,将87%的医院窗口服务平稳转移至手机端,信息在医生、医院、患者之间顺畅流动,业务包括微医院、微医生、微支付三大主要应用,打通一站式就医服务。
挂号网一站式就医服务
搭上移动医疗快车,挂号网从预约挂号为切口,撬动起医院的全流程优化,成为互联网医疗服务的超级流量入口,备受资本与市认可。
2014年10月,由腾讯领投,复星资本、晨兴创投、启明创投共同投资的1.064亿美元B轮融资,让挂号网刷新互联网医疗领域的融资纪录。
当时,复星资本方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明其看好挂号网的原因有四个:业务角度,微医是国内最大的实名制就医入口,并在医、药、险业务都有布局;管理团队上,CEO廖杰远管理经验丰富,团队获取与整合资源的能力强;技术层面,由阿里系工程师带队,技术能力够强;总体而言,微医是所有移动医疗项目中模式最清晰的企业之一。
与此同时,腾讯的认可亦让挂号网从默默耕耘不被看好的“老黄牛”突然成为“金娃娃”。自那之后,挂号网逐渐成为行业焦点。
崛起:从流量入口到服务平台 挂号网升级微医
完成流量入口的搭建后,挂号网进入2.0发展阶段。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