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路:中国能否带领世界进入下一代医疗?
“中国不应该是医疗知识的‘进口国’,而是医疗知识的‘出口国’。”近日,在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主办的中国卫生政策与管理学会(China Health Policy and Management Society, CHPAMS)第二次学术双年会暨学会十周年纪念庆典上,来自中美的200多位卫生健康领域研究者和领导者,从局内和局外两种角度探讨中国卫生政策和健康产业的发展及未来走向。
飞速发展背后的隐忧
中国正在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这的确给全民健康带来了很多福利,也同时暗藏不少隐忧。
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斯滕·弗蒙德(Sten Vermund)初次造访中国是20世纪80年代初,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的赤脚医生,“这些社区卫生工作者通过基础医疗和疾病预防将中国人的寿命从40岁提高到了60岁”。时至今日,中美两国人的寿命非常接近,但中国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斯滕·弗蒙德(Sten Vermund)
以局外人的视角,斯滕·弗蒙德看到的中国发生了很多变化:“吸烟的人越来越多,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中国人的饮食在向不太健康的西方饮食学习,人们从骑自行车变成了开车,这一切导致癌症、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吸烟”是此次会议中被提及最多的话题。
“烟草流行是导致慢性病的重要诱因,慢性病已经被视作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中国公共卫生和流行病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前副主任杨功焕说。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教授乔迪·辛德拉(Jody Sindelar)称,行为习惯对健康生活的影响比传染病还大。“而中国最让人担忧的就是吸烟,到2050年,中国因吸烟而死的人数将增加两倍。”
乔迪·辛德拉(Jody Sindelar)
乔迪·辛德拉认为,除了预防之外,政府也需要更多有效的干预措施。乔迪·辛德拉正在推行一个戒烟项目,该项目针对妻子怀孕的男性,让怀孕的妻子也参与进来帮助戒烟。“孕期是一个很好的戒烟机会,年轻人也更愿意改变,” 乔迪·辛德拉说,“如果只有一个孩子,人们会更注重孩子的健康。”
卫生经济学奠基人、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卫生经济学项目主任迈克尔·格罗斯曼(Michael Grossman)也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给中国提供了参考:电子烟的使用确实缓解了吸烟带来的危害,但控制和减少电子烟的使用,可能会导致吸烟者增加,以及戒烟者增加体重;限制大麻的使用或许会加剧阿片类毒品如吗啡和海洛因的流行。
全球健康事业中的中国责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