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磨一剑 透视北大国际医院学科雄起之路

2018
08/20

+
分享
评论
郝兰兰 / 健康界
A-
A+
3年时间,完成64个学科、50个临床科室、14个医技科室的学科布局。从共建走向自建,致力于引用医生团队,透视北大国际医院学科雄起之路。

2014年12月,历经12年筹备的北大医疗旗舰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下称北大国际医院)开始接诊患者。仅仅用了3年时间,北大国际医院便完成了64个学科、50个临床科室、14个医技科室的学科布局。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北大国际医院具有令人羡慕的天然优势。依托北京大学医学部及其附属医院的医疗资源,以及方正集团、北大医疗的产业整合优势,该院学科带头人多为业内翘楚。经历共建,走向自建,引入医生团队,北大国际医院从被“输血”时代向“造血”时代大步迈进。如今北大国际医院走上又快又好发展的良性轨道,初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体系,是其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的成果,也是北大医疗“品质+创新”战略的鲜活体现。

点击这里立即报名参会

蓝图已现 只因目标高远

2015年,北大国际医院在设置五年计划之际,将“构建稳定的学科队伍、特色鲜明合理的学科布局”作为重要发展目标之一。三年时间,北大国际医院基本组建完成完善的学科框架设置,形成了独特的学科发展模式。“北大国际医院五年规划已经实现了大部分,推进过程比我们预想得更快、更稳健。” 据北大国际医院院长陈仲强介绍,目前,北大国际医院64个学科、50个临床科室、14个医技科室全部投入运营当中,正在为提升北大国际医院临床服务能力与自我运行能力发力。

三年磨一剑,北大国际医院能够走通“学科铸就品牌”之路,缘于一个伟大的目标愿景。北大国际医院开业之初,全国政协副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部原主任韩启德院士便对其寄予“建设国际一流医院 领跑医疗体制改革”的厚望。“建设一流医院的目标便决定不能单纯建立一个简单的实体医院,北大国际医院要做让所有员工获得成就感的事情。”陈仲强的理念已经在北大国际医院落地。

北大国际医院航拍全景图

“北大国际医院选择走出一条学科崛起之路。”陈仲强认为,抓住健康产业发展时机,必须建立一所高水平的医院。尽管北大国际医院在资金支撑、资源支持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发展还需靠自己”,在优质医疗资源聚集的北京,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学科,注定成为北大国际医院决胜医疗市场的武器。

“如此体量的医院,其本质已经决定必须走综合发展之路。”陈仲强强调,尽管目前北大国际医院开设了60多个学科,但未来还将根据科室发展情况、公众健康需求等,动态调整学科布局。“公立医院由于科室编制设置等因素,学科布局调整比较困难,北大国际医院在学科布局与发展模式选择上,自由度更大。”陈仲强在接受健康界采访时多次强调,由于医疗行业特殊性,医院发展与学科建设难免遇到各种困难,“但目前北大国际医院走得还不错。”

北大国际医院院长陈仲强

践行学科发展战略规划,北大国际医院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发展模式:自建学科、共建学科与引入医生团队。具体来看,自建学科,即由全职学科带头人与全职医师团队自主自营;共建学科,即在北医系统支持下,北医附属医院优势学科现职主任兼职领衔科室共建的模式;引入医生团队,则是选择北京市特色学科团队,整体引入,增强医院整体实力。灵活运用核心骨干力量,北大国际医院创立了“医师组”模式,即形成医院、科室、医师组三个层级。陈仲强认为:“这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在学科体系框架下,这一模式有利于调动医院员工积极性,发挥个人潜能。”

毫无疑问,北大国际医院在学科建设上具备先天优势。依托北京大学医学部及其附属医院,从学科带头人、中层骨干到青年医生,北大国际医院人才梯队的搭建具有强有力的保障。“北大国际医院学科设置既继承了北医系统的学科优势,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不足。”北大国际医院副院长杨雪松强调,与北京天坛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等相比,北医系统的神经外科、心脏外科等学科优势相对较弱,北大国际医院便选择了与其共建学科的发展模式。

依托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科的共建模式,北大国际医院学科自建自营能力逐渐增强。据陈仲强介绍,目前,北大国际医院36个学科均拥有全职的学科带头人,85%的学科具备独立的自营能力。“大部分学科带头人来自北京市知名的三甲医院。”陈仲强补充道,北大国际医院未来在引入学科带头人方面还将继续加大动作。

陈仲强院长在骨科手术室

为发展学科提供人才储备,北大国际医院确定了“引入医生团队”的发展模式。北大国际医院在选择医生团队时主要考虑四个因素:医生团队专家的技术能力,医生团队运行机制是否完善,医生团队是否乐于接受北大国际医院的统一管理,特别是接受医院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服务标准上的要求和管理,医生团队学科优势是否能够与北大国际医院学科布局形成补充。

“目前,关于医生多点执业与医生集团的政策尚未完全放开,发展模式与机制尚未健全,北大国际医院希望将这部分资源聚拢在同一平台上,一旦政策放开,北大国际医院便拥有了这些医生资源,并且能够全方位盘活。”掌握人才就是掌握学科发展的金钥匙,陈仲强希望,医院能够在走出体制的医生资源中未雨绸缪,提前掌握资源。

规划落地 各方支持成重要推动力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如今北大国际医院成功打造了特色诊疗中心、重点学科、普通学科、平台科室、高端服务的学科布局。由于学科发展与人才梯队搭建进程不同,科室掌握的核心医疗技术有差异,科室面向的市场与患者情况不同,尽管学科有可能同时起步,但不一定能够齐头并进。对于重点学科与特色学科,医院在床位数量、设备配置、人员规模、专家引进等方面都会有所倾斜。国际医院一直在控制过快增长的人工成本与引进高端人才速度上寻找平衡,优先引进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的技术骨干人员,目前近60%的医务人员配置给了医院的重点学科与特色学科。

“医院不可能将所有的资源平均分配给每一个科室,考虑到医院建设整体规划与发展方向,势必有所不同。”杨雪松补充道,尽管“雨露均沾”并不容易,但北大国际医院每年会对每个学科的发展规划加以论证,根据学科发展情况,对配套支持加以动态调整。

北大国际医院门诊大厅

北大国际医院建设之初,很多学科都是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天坛医院等共建形成。随着科室自建自营能力提升,北大国际医院全职学科带头人不断增加,多点执业兼职主任有所减少。“但我们希望能够与北医的附属医院长期保持共建合作关系。”冯岚认为,共建的科室代表了学科的高度及水平,同时也相对容易吸引更多的优秀年轻的医师加入北大国际医院。与是否是兼职科主任相比,如何快速组建一支独立的医师队伍显得更为重要。科室发展的目标是,即便科主任离开,科室依然能够独立运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北大国际医院,雄起之路,学科,陈仲强,科室,医生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