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床户”医疗集团:规模起飞后 效益从何来
自2012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对医疗机构投资呈现井喷式增长,交易金额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0%,增长约50倍。6年催生八家万床级别医疗集团,中国医疗市场的潜力让人叹为观止。
相对于2009年第一波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投资领域的资源卡位战,如今,如何经营管理、提升错位竞争和实现医院业务持续稳定增长成为发展焦点。
综合万床级医疗集团的发展现状,不难看出“大专科、强综合”的发展模式颇受青睐,医疗服务“抱团”发展趋势愈加明显。但截止目前,尚未出现成熟案例,整个医疗服务的商业探索仍然在摸索中前行。
对此,健康界就万床级医疗集团的发展现状做出梳理分析,以飨读者,共期医疗服务向好发展。
规模:“万床户”纷纷涌现
众所周知,社会资本办医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了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医疗保障局的成立提供了合理规范的支付体系,人口老龄化提供了充满想象的市场机会。
同时,伴随国企改革的纵深推进,长期处于国企辅业地位的企业医院,通过引进社会资本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将迎来跨时代的发展机遇,包括体制机制的变革、资金人才的引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优质医疗资源的注入,从而推动企业医院焕发改革光芒。
根据已披露的数据,西安国际医学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华润凤凰医疗控股有限公司、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恒康医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新里程医院集团有限公司、晋商联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及远东宏信有限公司,此八家医疗集团的床位数均已破万。
发展:“量体裁衣”式规划
国家鼓励社会办医的利好政策频频,各大医疗集团也纷纷抓此机遇“跑马圈地”。八家医疗集团作为社会办医领域的“开路先锋”,已经在数量和规模上取得了成果,其后续如何应对医疗机构的投后管理?如何构建医疗服务领域商业模式?八家万床级医疗集团的实践和经验,对整个医疗服务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从国际医学近期在建的西安国际医学中心说起。西安国际医学中心是由国际医学主导投资的“一带一路”国际医学中心的核心项目之一,其包含国际医学城和健康小镇两个部分。其中,国际医学城的规划床位总数高达到15000张。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看上去是综合医院,实际是6个专科医院(心脏、胸、神经、消化、肿瘤、女性疾病)及一个医技中心的集群。“选择这6大专科作为主力方向,是参考了西北地区医疗资源的供需情况,因此所谓的大规模床位数应该是“5037张÷6”,实际每个专科医院的床位数不到800张,规模并不算大。”国际医学副总裁丁震表示,实际开始营业会根据市场情况逐步放开。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内部功能分区图
第二,华润凤凰医疗的商业模式值得关注。从最初的IOT模式,到如今的六大医生集团,华润凤凰医疗的核心能力越来越强。在华润凤凰的“医院集团+”战略中,“医院集团+医生集团”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华润凤凰对医生集团的期望有两方面:一是借力医生集团提升旗下医院的业务规模和经营业绩;二是医生集团能够逐步实现盈利。
目前,华润凤凰已经低调布局眼科、皮肤科、心外科、脑科、伤口治疗中心、肛肠科六大医生集团。华润凤凰医生集团业务负责人金诺提到,未来如果医生集团发展成熟,华润凤凰有可能落地做一个专科医院。“实体化可能是医生集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此前,冬雷脑科医生集团创始人宋冬雷也提到,“未来10%的医生集团将要走向实体化——开医院、开诊所,变成医疗机构、医疗企业。”
△华润凤凰医疗2017年投资、管理及签约医疗机构分布
第三,复星医药将医疗服务划为重点业务。药品制造与研发、医疗服务、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是复星医药的三大板块,2017年三大板块营收分别为人民币131亿元、20亿元、32亿元,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虽然医疗服务板块营收最少,但复星医药表示,在战略上仍将医疗服务定为发展重点。
复星医药在医疗版图上的扩张主要以与地方国企医院、公立医院以及大学附属医院合作的模式进行布局。目前,复星医药一直在扩张旗下的医院数量,且医院类别多元。
“2018年,复星医药将紧紧围绕医疗领域未被满足的核心需求,通过持续创新、科技驱动,以广阔的中国医药市场和欧美主流市场仿制药的快速增长和不断发展研发创新药物为契机,加大对国际和行业内优秀企业的并购,持续优化和整合医药产业链资源,加强创新体系和产品营销体系建设,不断赋能M端,触达C端,将M端与C端打造成基于互联网和数字化的平台,深刻洞察患者和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更加优质、更便捷、更精准、更可负担的产品与服务。”复星国际联席总裁、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在展望未来发展时如是说。
△复星医药2017年医院布局成效图
第四,恒康医疗一直坚持“大专科、强综合”的发展理念。现阶段,恒康医疗已形成业务覆盖体检、诊断、治疗、康复的完整医疗产业链条,医疗服务业务已初具规模。按照既定规划,恒康医疗未来将继续聚焦肿瘤诊疗和高端妇产,通过收购海外影像公司、自建肿瘤医院、高端妇产医院及参股并购基金等方式,不断完善产业布局,扩大医疗服务板块规模。
“公司发展了、变大了人也就多了,很容易变得人际关系复杂、人浮于事。”恒康医疗董事长阙文彬说,他的法宝就是“引进人才、实行股权激励”。在经营管理上,他引进国际医疗集团的管理人才,使管理体系更加科学、透明和公正;在医技和科研上,恒康医疗近年来更是不惜重金,引进了一些名医专家和在国际医学界具有领先水平的科研人员。
△恒康医疗2017年医院布局情况图
第五,北大医疗持续聚焦品质与创新。无论是内生性成长,还是外延式扩张,2017年北大医疗都取得了不小突破。北大医疗CEO宋金松迎合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带领北大医疗实现三个转型:传统的医疗服务板块转型为大健康板块;以北大医疗产业园为主的医疗地产板块转型为创新创投板块;打造一个全新的医药工业板块。
相比其他医疗集团,北大医疗集团化医院管理之路探索得更为扎实,更为体系化,主要着眼于质量、服务、学科、运营、信息化、供应链,通过高效可控的授权、KPI考核引导,形成“北大医疗标准”,力争“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宋金松认为,北大医疗并不是单纯的资本性企业,其本质仍然是社会办医领域的医疗产业。在打造医康养产业链条的同时,北大医疗还将打造全新的产学研与医教研链条,反哺北大医学。
△北大医疗的发展战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