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双提升”武汉行 郭燕红为这几个专科点赞
7月12日,国家卫健委围绕医疗技术能力和技术质量水平双提升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频频举例,为湖北省医疗技术进步与创新点赞。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 郭燕红
医疗质量“四升一降” 受到国际认可
前不久,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对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质量以及可及性排名进行了报道,结果显示我国从2015年第60名的排位,提高到2016年的第48名,一年间上升了12名,是全球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湖北省医疗技术进步、医疗技术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近年来,我国医疗质量呈现出“四升一降”的发展趋势。“四升”即医疗资源供给持续增加,医疗服务效率不断提升,重点病种和手术诊疗质量稳中有升,临床合理用药特别是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不断提升,“一降”是住院死亡率持续下降。以骨科专业为例,2013年到2016年,全国骨科治疗疾病难度系数的中位数从1.19上升至1.23,在技术难度不断提升的同时,医疗质量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2013年到2016年骨科专业中,低风险组死亡率从0.064%下降至0.042%,而且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在临床护理专业,2016年全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中位数和血流感染发生率的中位数分别为0.52‰和0.29‰,低于美国国家保险安全网公布的数据。
湖北省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死亡率在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四年持续下降。而且湖北省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死亡率平均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保持在较低的数值。郭燕红表示,医疗质量从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和专业层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湖北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 李向东
以重点专科为抓手 湖北经验取得成效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和发展。“十二五”期间,国家财政累计投入60亿元,支持了79个专业,314家医院和1231个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实现了地域、专业全覆盖。郭燕红介绍,湖北省是我国最早开展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省份,全省建立了国家、省、市、院四个层次的重点专科建设体系。湖北已经开展了省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610个,其中县级医院有300个之多。
从“十三五”开始,湖北省级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对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进行持续投入,推动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同时,湖北省在临床重点专科评审中引入病案首页数据分析和DRG评价体系,引导医院从重数量到重质量转变。自2011年开始,湖北省卫计委每年对全省422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医疗服务能力绩效评价排名,并在行业内公布。2018年上半年对67家三级医院进行了DRG专项评价, 2014至2018年还完成了49家三级医院和20余家二级医院的医院评审工作。湖北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李向东表示:“建立医院管理评价机制推动了医疗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建设。”
郭燕红介绍,在专科能力建设的带动下,我国在一些重点疾病和关键领域实现了突破,产生了一批在国际上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优势医疗技术。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妇科专业共开展新技术、新业务300余项,申请专利160余项。郭燕红重点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开展的生育期宫颈癌保留生育的手术。该手术在根治宫颈癌的同时保持生育功能。
心血管外科领域共开展新技术、新业务240余项,申请专利180余项。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下称武汉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诊疗团队整合了麻醉科、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等建立了多学科诊疗团队,不断突破各种技术难题,在微创杂交技术治疗重症先心病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郭燕红总结,“武汉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团队已经能够为小到新生儿、大到老年人开展多种复杂的心脏手术,并成功完成了亚洲最小年龄、最低体重的心脏移植。”7月12日上午,参观团队到武汉协和医院病房进行了参观考察,大家对最小的患儿心脏移植术后活泼快乐的身影记忆深刻。
郭燕红介绍,通过进一步加强专科能力建设,特别是省、市、县纵向专科体系建设,提高了省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使得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医疗服务能力的差距逐步缩小,省域内患者就诊率不断提高。2017年全国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2.5%,比2016年提升了2.1个百分点,部分省份县级医院医疗技术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专科能力水平显著增强,县域内就诊率明显提高。
湖北省2017年县域内就诊率已经达到了91.43%,比2015年的84.9%提高了6.5个百分点,显著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在技术能力方面,县医院加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专科优质医疗资源得到了有序下沉。以卒中中心和胸痛中心建设为例,目前二级医院脑卒中绿色通道的技术检查设备以及提供24小时医疗服务能力等方面,与三级医院的差距明显缩小。50%以上的县级医院已经可以开展脑血管造影和冠脉支架植入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技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在县域内就能得到及时的诊治,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和残疾率。
三方面做好民营医院质量管理
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共有民营医疗机构44.8万个,占到全国医疗机构总数的46.3%,其中民营医院1.8万个,占全国医院总数的60%。然而,从服务量来看,2017年民营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是18.4万亿人次,与2013年相比,增长了12.9%。民营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占到了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的22.5%。民营医院的总诊疗人次是4.9亿,与2013年相比,增长了69%,占到全国医院总诊疗人次的14.25%。
总体来看,民营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水平、技术能力与公立医院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也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郭燕红表示,“这与医疗技术和医疗水平发展的规律是一致的。”
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从三个方面做好民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第一,在民营医疗机构加强质控工作。要把民营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纳入到整体国家质控体系,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质量信息的分析,对民营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实行同质化管理。
第二,同步加强民营医院专科能力建设。国家卫健委鼓励民营医疗机构聘用高水平的专家团队,逐步提升本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诊疗能力。
第三,人才是根本。郭燕红介绍,民营医疗机构的人才是一个短板。除了临床人才以外还需要在民营医疗机构当中加强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的人才建设。在医疗质量管理人才的培养当中也要指导民营医疗机构完善内部质量管理的组织体系,提升民营医疗机构自身医疗质量提升的主体责任,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当中的持续改进,让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在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以提升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为核心的专科建设,促进区域和专科之间的平衡发展,持续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郭燕红表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