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的想象不是空谈? | 专访浙二脑科中心主任张建民

2018
10/26

+
分享
评论
王方怡 / 健康界
A-
A+
脑机接口的三重应用

“如果能够收集足够多的脑电波,并翻译成编程语言,我们是不是能像‘阿凡达’那样生存?”

这是张建民曾经遇到的采访问题,他认为理论上确会实现,但那是在未来。

现阶段,他只想通过脑机接口技术,控制癫痫病人发作,辅助卒中患者康复,帮助渐冻人与外界交流

作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下称浙医二院)脑科中心主任,张建民自认是“完美主义”——无论手术还是科研,他都希望追求尽善尽美。

他也知道这样做会累,但每每取得成绩时的成就感又无法替代。“就像外科手术成功后,病人恢复得非常好,那种成就感是不能去衡量的。”张建民说,这是艺术家般的追求与满足

癫痫控制 狼真的来了么?

张建民是神经外科专业出身,重点关注脑血管方向。

2014年,张建民团队发现,美国同行正在尝试借助脑机接口技术控制癫痫发作。

这让自2006年起开始研究脑机接口技术的张建民团队颇为惊讶。他们当时就下定决心,要在国内尽快开展同类临床转化研究。

这个决定的促成,还源于临床需求。

我国拥有众多癫痫病人,其中大部分可通过药物治愈,小部分能借由外科手术切除病灶。但是,还有一些顽固性、复杂性的癫痫病人尚无有效治疗办法。

那么,脑机接口技术如何应用于癫痫治疗?张建民介绍,癫痫如同地震一样,发作之前会有先兆。假如能够识别大脑内癫痫的起始异常脑电,并给予反应性电刺激,将异常脑电波抑制下去,便极有可能解除癫痫发作。按此原理,识别癫痫的起始异常脑电,成为此项研究的第一步。

识别,意味着破解。

脑电以不同形式的电波发射出来,到底代表何种意思,还需要研究团队破解。“只有识别,才能读懂脑电的含义,才能够为我们所用。”

为此,张建民团队从大量临床病例中提取出脑电的特征性信号,并通过数学模型和算法,识别出与癫痫相关的脑电波种类,建立并验证预警系统,“如果系统预测狼要来了,我们就需要验证,到底是不是真的来了。”

顺利识别以后,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在于刺激,亦即启动反应性电刺激抑制异常脑电。在这方面,张建民团队正在申报省重点研发计划,希望通过产学研结合,将研究成果产业化,推出我国自主创新的反应性电刺激设备,并应用到临床病人当中。

这是他们的奋斗目标之一。

浙医二院脑机接口实践案例:患者通过脑机接口比出剪刀

康复治疗 今天你升级了吗?

在癫痫治疗之外,张建民团队想到的第二个临床应用便是康复。

说到康复,先回顾一桩往事。

2011年,“最美妈妈”吴菊萍伸手接住从10楼坠下的女童妞妞,激起全国感动。经治疗后,妞妞生命得以挽回,但神经损伤相当严重。张建民团队临危受命,为妞妞悉心开展一系列康复治疗,帮助妞妞恢复良好。

这并不是孤案。在长期的临床诊疗中,张建民团队积累了丰富的康复治疗经验,也意识到许多问题。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和改善脑血管防治。我国在脑血管治疗的技术、方法和理念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防控能力也在逐步提升,但在后续的病人康复上还有很大问题。”

按照目前流程,临床医生只管治病开刀,康复工作由康复科负责,二者既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割裂,在工作上也不能有效融合,往往会影响病人的康复效果。

“好不容易把病人救了下来,我们不希望这些病人失去行动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所以,重视康复势在必行。”张建民认为,应积极推广合理的康复治疗训练,即早期开展的、个性化的、主动的康复训练。在此过程中,智能康复显得十分重要。

这一重要性,已经体现在了国家的科技规划当中。在2017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里,项目《关于脑血管病的智能康复技术研发及应用》恰与张建民团队的研发兴趣不谋而合。

但要想拿到项目,还面临多方PK。另3家竞选单位全有康复背景,唯有张建民团队是神经外科背景,并获得专家评委组全票支持。在张建民看来,这是由于自己团队既长期关注脑血管病人的康复效果,也在长期工作中积累了相关经验。

而具体到智能化康复,张建民团队在脑机接口技术方面的多年积淀,又成为有力助益。“我们研究的一大部分,都在聚焦借助脑机接口技术智能化提高病人的康复效果。”

以中风病人为例。在张建民看来,中风病人只是传导通路受损,手脚完好却不能动弹。“借助外部的辅助康复设备,让病人自己用大脑的意念主动训练,比被动康复的效果要强。”张建民举起了例子,“正如学习一样,主动学习的小孩成绩往往很好,如果是被逼着学习,成绩则很难提升。康复也是一样的道理。”

但是,如何引导患者喜欢上主动康复,也需要花些心思。张建民说,其康复系统内设有奖励机制,让患者的康复训练如同打游戏一样,越积极完成康复活动,分值和级别就越高,如此吸引病人主动训练。

另外,张建民团队还会借助外部干预手段,帮助重塑大脑内部网络结构,从而提高病人康复效果。在这方面,张建民团队2017年曾摘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这一研究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病人有多少,需求就有多少,研究项目的价值就有多大。张建民充满信心又颇为期待。“假设我们的理念得到验证,就能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智能康复设备,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渐冻人 大脑讯息搞懂了吗?

渐冻人,是张建民团队对脑机接口的第三块临床应用。

如同前面说过的中风病人一样,渐冻人脑子清醒,生存意愿非常强烈,却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肌肉逐渐萎缩瘫痪。“甚至到最后,病人会发展到不能吃饭,不能呼吸,连眼珠都不能动的阶段。”

颇为心痛的张建民,试图借助脑机接口技术读取渐冻人的大脑信息,为其建立新的沟通渠道。

具体方法即植入电级。通过在渐冻人的大脑里植入电极,以获取其脑电信号,并在识别该脑电信号后通过电路传播出来指挥操作或表述。“我们想帮助渐冻人先实现一些小愿望,比如自己控制轮椅去看看大自然,与家人和外界进行顺畅的沟通与交流。”

总结来说,癫痫控制、康复治疗、渐冻人辅助操作的三方面应用,都是先进技术对临床实际问题的响应,也是临床问题对先进技术的激发。

“我想,脑机接口技术必须要真正能够解决问题,帮助病人。”张建民说。

毋庸置疑的是,脑机接口技术正处于热门时期,国内外研究热度颇高。但张建民团队基于浙江大学的平台,将先进技术能与临床产生密切结合,通过多学科的紧密合作,不仅在理论研究方面深度领先,还在临床应用方面效果喜人。“如果最后我们能够推出一款创新产品,那无论是社会效应,还是经济效应,都是非常大的,因为中国有这么多迫切需要的患者。”

但是,当研究真正进入临床实验环节后,还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投入。张建民为此也在积极接洽投资方。“现在院内和院外都有许多方便科学家与投资方交流合作的平台,一些大企业也正在物色有哪些项目值得投资。”

“在我看来,年轻医生要把握前沿的医学发展趋势,并且思考先进技术到底在临床有何可用。”采访最后,张建民对青年医生提出了一点建议。“只做技术也不行,只看临床也不够,要用先进技术解决临床问题,让临床诊疗能力不断跃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浙二脑科中心,张建民,阿凡达,脑机,康复,癫痫,病人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