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成绕不过的坎 医联体建设的这些新玩法值得借鉴
医联体建设就是挂牌子?“一些专家下到基层后,到基层医院挂上牌子,实际上只起到了广告效应。” 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周军一针见血地指出医联体建设中的“挂牌”问题。
目前来看,部分医院的“挂牌现象”确实很常见,“甚至会出现一家医院挂十几个牌子的情况。” 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刘同柱表示,医联体建设不能只是挂牌子,更要起到帮扶作用。
新医改形势下,医联体建设如何搞?如何设置合理的费用机制?在第七届中国医院临床专科建设与发展建设论坛在杭州如期举行,9月27日,由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赞助的“新时代下的专科联盟建设与发展探索”分论坛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党委副书记彭望清作为嘉宾主持,邀请多位国内知名医院管理者探讨了医联体建设的上述焦点问题。
主持嘉宾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党委副书记彭望清
医联体建设四大模式
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是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一体两翼”。通过医联体建设才能真正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地。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处长王毅
近年来,我国医联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提及医联体建设的下一步重点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处长王毅表示,将会进一步推动实现“四个分开”,即实现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重点推进分级诊疗区域分开、以县医院能力建设为重点推进分级诊疗城乡分开、以重大疾病单病种管理为重点推进分级诊疗上下分开、以三级医院日间服务为重点推进分级诊疗急慢分开。
王毅以安徽省为例,解读了以诊疗病种为抓手的分级诊疗模式。据王毅介绍,2010年安徽启动按病种付费模式,根据疾病的复杂程度选择与之匹配的医疗机构,根据病种分流患者。
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刘同柱
安徽具体是如何推进医联体建设的?作为安徽省级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又是如何牵头搭建医联体的?刘同柱现身说法:整体来看,该院医联体有“四大模式”,即通过技术、管理、文化全面嵌入实现全面托管的利益导向型、政府指令型、松散网络型和以重大疾病和短缺医疗资源的专科为主线的学科建设型。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于家傲
随着医联体建设的逐渐推进,也会显露出一些问题,医联体内各医院不同的需求成为阻碍医联体发展的原因之一。此时,专科联盟应运而生。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于家傲表示,大的医联体建设中会发现很多问题,而把大医联体切成专科联盟,细化到具体技术上,可以应对各医院的不同需求。
专科联盟是一种以专科为联系的发展纽带模式,但专科联盟并不是专科医院的“独家专属“。王毅提到,“我们鼓励区域或者国家省、市、县各个层级,选择适宜规模的临床专科特色突出的综合医院作为牵头单位,以专科单位为引领,有效补齐成员单位薄弱学科短板。”
打造专科联盟“花样”多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院长王前
对于国家大力鼓励的专科医联体建设,作为综合医院,如何牵头成立专科医联体?又该如何玩转?珠江专科医疗联盟走在了前列。
2017年7月,珠江专科医疗联盟正式启动。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院长王前看来,没有可以独立生存的完美个体,只有相互共存的完美生态系统。珠江专科医疗联盟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建立专科医疗发展的健康生态圈,成就高质量优势专科群,让群众享有同质化的专科诊疗服务。
随着联盟团队的壮大,如何让每个加盟专科都真正受益?珠江医院的做法是,利用互联网系统,搭建珠江专科医疗联盟远程MDT平台,让医生和医生直接相连。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吕富荣
“专科联盟的建设应该以科室为主、医院为辅。其中,医院要做到定原则、给政策、立规矩;科室要做到协作、精准帮扶与共赢。”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吕富荣看来,推动专科联盟建设,需要在打通科室、医生间壁垒上下功夫。
相比之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是另一种做法。据彭望清介绍,该院对医联体专科联盟在科研的扶持和帮助上,每年为其免费提供3个到该院进修名额。同时,该院在特色专科领域,建立大数据联盟,并对所有下去帮扶的技术人员在晋升和补助上给予倾斜和支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副院长刘学勇
对于专科联盟建设来说,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同样重要。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副院长刘学勇认为,专科联盟盟主单位要做好联盟平台建设。“在专科联盟建设中,技术人员的安排操作完善后,硬件设施的设置也要跟得上。”刘学勇指出,只有二者兼备,医联体才能避免成为“僵尸”。
作为医院及临床医师的另一重要武器,药学的发展也在逐渐变化。随着医联体建设的深入推进,支付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药师在医疗机构中的角色也在逐渐转变。在新医改形式下,医院药如何正确把住药学发展脉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做法是基于药学质控平台,推进药学质量管理。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主任赵荣生介绍,该院牵头组建北京市药学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北京市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组等,借助药学质控平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带动并辐射全国药学发展。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主任赵荣生
托管县医院,他们这样“收费”
大医院托管基层医院,是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之一,也是医院经营模式改革的有益尝试。不论是哪种医联体建设,利益导向都很重要。刘同柱认为,医联体建设要坚持利益导向,理顺并协调好医联体间经济利益关系,完善分配机制和补偿机制。
既然“利益共同”是医联体建设和发展的关键一环,那么当下的医联体中都有哪些“利益共同”的模式?据吕富荣介绍,医联体建立之初,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其托管的医院,根据双方合同约定,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然而,这种管理模式在实际操作中也会逐渐显露弊端。吕富荣提到,为提高被托管医院的积极性,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后期将其调整为每年收取固定管理费,专家补贴由托管医院按照工作量及时发放。
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做法不同,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做法是:下派专家的补助由医院内部提供。据刘同柱介绍,除此之外,该院还成立院外医疗部,外联部主任同时兼任管理运营公司总经理,由公司负责托管县医院的所有外联活动及相关收支运营。
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周军
要保证医联体活力,除了医联体内部搭建“利益共同”模式外,也需要国家从政策制定方面,给予相应的财政支持。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周军认为,公立医院离开合理的利益诉求,将无法运转。因此在相关政策制定上,不能回避利益问题。周军最后呼吁:希望国家能从财政方面为医联体建设提供支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