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护理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在变
认清现状与背景,才有正确的发展方向。作为护理从业者,每天的工作脚踏实地、忙忙碌碌。但作为护理“领航员”的管理者们已经走在前面。
健康中国、信息化、老龄化等社会发展及政策背景,对护理从业者带来哪些影响?护士如何应对这样的变化?如何从政策及趋势中寻求更好的发展,更高的价值实现?
10月9日,北京秋高气爽,气象一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在热烈的氛围中迎来建院六十年的华诞。在当日举行的“2018中国医院创新发展峰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建院6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多位护理界资深人士在以“护理管理创新之路”为主题的分论坛四畅所欲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护理从业者关注的众多焦点话题进行交流探讨。
护理领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护理工作是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管理处李大川处长说,“新的时代背景,对我们护理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管理处处长 李大川
“广度上,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压力非常大,护理工作需要覆盖全生命周期,针对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发展延续性护理,包括康复促进、慢病护理、老年护理、长期照护等,重点人群包括老年人、母婴、慢性病患者和临终患者。”
“深度上讲,应持续推进优质护理,继续推进责任制整理护理,关注病人的病情反应和变化趋势,诊治伤病的同时,满足病人在康复、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求。”李大川说。
护理管理是变革与创新的关键
作为一名工作四十多年的护理工作者,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吴欣娟对于护理行业的变革有着切身体会。
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 吴欣娟
“记得40年前做护理的时候,病人到医院看病,我就单纯地照护病人,这段时间给你护理好你出院就完事儿了。现在已经不仅仅这样了。”吴欣娟举了一个例子:“比如骨科,我们北医三院骨科是特别厉害的,手术做得非常好,但是如果患者回去以后康复、锻炼不好,手术相当于白做了,过一段时间又得重新回来又做。后续的康复没有做好,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很多苦恼。”
吴欣娟说,之所以说护士是健康中国的主力军,是因为护士和病人的接触最为亲密。医生在做完手术之后可以离开,可是护士一刻都不能够离开,要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陪护。
“推进护理管理的创新,优秀的管理者是关键。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所以领头人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一定要有前瞻性的思维,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吴欣娟说。
护理质量改善要以指标为指引
台湾实证护理学会理事长、台湾荣民总医院护理部顾问陈玉枝对此表示赞同。“管理是发展的基石,要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她说,“管理必须要有质量的展现。而质量的展现与改善需要信息,而且必须是具备科学性的信息。”
台湾实证护理学会理事长、台湾荣民总医院护理部顾问 陈玉枝
陈玉枝进一步讲述:“有检测才能够管理,但是检测不等于质量,数据拿到后必须加以评价,需要转化成质量才行。”
陈玉枝以自己做的一项科研项目进行说明:“台湾所有的重症监护室质量标准中,有一个指标叫做死亡率。调研的时候我发现,好几家收集的死亡率数据竟然是0。”重症监护室的死亡率怎么可能是0呢?陈玉枝一家一家地打电话去问。
她得到的回答是:“因为我们医院附近有很多大的三甲医院,我的医院比较小,病人情况变坏我就转走,转到那家医院,结果情况很严重,后来死了,可是死亡的人数是算是那家医院的,所以我的死亡率是0。”
“这个数据可以说,这家医院的质量太好,因为没有人死亡吗?当然不行!”陈玉枝说。
“质量的改善是一种滚球理论,用一个刹车的力量,是很难做好品质保证的。想要维持一定的水平,检测是必须的,有了以后再向滚石一样往上提升。这样的管理系统必须是持续的,才叫做持续性的品质改善。”陈玉枝说:“而品质的秘密其实是Love。”
护理教育应鼓励突破常规
“从护理教育的角度来讲,如今中国的护理教育已经走向高层次和多方位。”北京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尚少梅说。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院长 尚少梅
“从健康事业发展要求来讲,护理教育承担着艰巨的任务。要在2020年使护理从业人员达到445万,目前还有45万的人员待培养,还得让这些人考试通过成为注册护士,其实工作量非常大。”北京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尚少梅说。
“除了数量之外,还有结构问题,以及职业发展瓶颈问题。”尚少梅表示,很多优秀的护士由于各种原因,职业上升的通道没有完全打开。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护士对自己的诉求也提高了。除了简单的重复性劳动,也希望能够解决和处理更为复杂的事情,希望在团队决策中有更多的主动性。
除此之外,尚少梅院长鼓励护士们要思维更加开拓。“如果拘泥于现在所有的,那么我们可能会只剩下执行医嘱,其他的什么也不用做。但是我们应在所有的领域,特别是健康管理方面,要想办法把触角伸出去,虽然可能会碰壁,但是如果想发展,一定要突破。”她说。
专科护理在临床的发展有待完善
“专科护理开始于上世纪末,并越来越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已列入国家的护理事业发展规划中。但是目前专科护理的发展更多是培训、考核,然后拿到一个专科护士的证书。然而,在临床上还是很少听到专科护理该怎样发展。”北京护理学会会长张洪君抛出一个问题。
北京护理学会会长 张洪君
“医疗现在发展得非常快,很多手术都是用腔镜微创治疗,甚至还有一些治理方法的改进,这个时候我们能不能有相应的配套护理内容呢?”张洪君认为,不少的护理常规仍停留在多年前,应该与病人早期活动的概念相匹配,丰富护理学科内涵。
“考评机制要建立起来,把我们对危重病人的管理纳入护士的考评机制当中。另外对病人每个阶段包括终末期的管理,一定能够收集相关的数据,用数据为基础进行持续改进,保证护理的最后真正有成效。”张洪君说。
“在医院内,我们应创新岗位管理,强调发展专科护理,在医院外,应拓宽我们职别渠道,承担大健康的责任。”张洪君表示,在预防和管理慢性病方面,护理可以做的工作非常多,加上目前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我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发展专科护理,为人民提供更广泛的全周期的护理,是值得大家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专科护理的未来前景无限
国际护士会(ICN)NP/APNN主席、美国密西根大学附属医院护理专家Li Gao介绍,美国最高级的临床护士分四种:护理麻醉师、护理助产师、开业护师以及临床护理专家,开业护师有处方权和诊断权。她还概述了美国药物过量导致的死亡情况,以及美国政府及学术组织应对“毒麻药物危机(Narcotic Crisis)”出台的政策、指南等。作为一名从业21年的开业护士,Li Gao详细阐述了临床护理专家在美国的急诊护理、疼痛管理和毒麻药物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和意义进行了交流和分享,给与会者在护理专业内涵拓展和临床药物安全管理方面带来诸多启示。
国际护士会NP/APNN主席、美国密西根大学附属医院护理专家 Li Gao
后记
值得一提的是,在论坛的开幕式环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付卫副院长特赶到会场为护理同仁加油鼓气。
付卫说:“护理工作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基石,正是由于你们的付出,才有了高质量的医疗,出色的护理工作是医院高效运作的前提,也是医疗安全的防火墙。”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 付卫
(未完待续)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