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王良录:中国医生对严重过敏反应认知不足
日前,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2018年度新任主任委员就职仪式在北京举行。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常务副主任王良录教授就任变态反应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当初为何不选择热门专业而选择变态反应学专业?中国医生对严重过敏反应的认知现状如何?他在变态反应学分会承担的任务是什么?为此,健康界对王良录进行了独家采访。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副主任医师王良录
从事变态反应学专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之所以选择变态反应学专业,王良录说当时是受中国变态反应学奠基人之一叶世泰教授的影响。另外,也是兴趣使然。因为这个学科不仅是一个新兴的学科,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学科。比如引发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过敏原,可谓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不仅食物、药物、花粉、尘螨会成为过敏原,就连宠物皮屑、灰尘甚至精液都可能会成为过敏原。就是因为很多东西都是未知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也比较有限,医生现在能做的与患者的需求差距较大,所以说选择这个专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中国医生现状——对过敏性休克认知不足
对于近日上海某医院发生的因输头孢菌素引发过敏性休克而死亡的案例,王良录也表达了他的看法。患方和院方争议的焦点在于,使用头孢前是否需要做皮试。不过王良录认为,中国可能是全世界为数不多需要常规做头孢皮试的国家。一方面不必要的皮试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另一方面,如果皮试方法不规范,假阳性的结果会让很多患者失去用最佳抗菌药物的机会,使抗菌药物不必要的升级滥用。
但是不做皮试,出了事谁负责?
王良录认为,真正避免这种悲剧发生的方法是规范皮试、加强监测、规范抢救流程。
1.规范皮试
其实少部分人是需要做皮试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要做。哪些人需要做皮试,怎么做,选哪种药来做,这都需要严格规范的。
2.加强监测
部分情况下,高危人群做了皮试结果是假阴性,用药后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就会很高。因此,输液后患者不应该离开护士的视线,必须要严密观察,加强监测。
3.规范抢救流程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药物诱发严重过敏反应的情况,医生的抢救要及时、规范。我国很多医生甚至相当一部分急诊科的医生都缺乏严重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的抢救知识。比如一位患者因青霉素过敏而休克,抢救患者首选的药物是肾上腺素而不是糖皮质激素,但是掌握该知识的大夫只有约10%,大多数大夫还首选地塞米松。可见,临床医生对严重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的抢救知识学习及掌握尤为重要。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变态反应学分会——学术交流、科学普及
为此,王良录告诉健康界,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肩负的责任大,任务重。
第一,为变态反应学分会的同道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由于变态反应学本来就是一个交叉学科,所以变态反应学分会不仅要为本学科的专家提供学术交流的机会,还要为变态反应相关学科(比如呼吸科、皮肤科、耳鼻喉科、儿科、消化内科、眼科等)的专家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
第二,向基层下沉。与其他学科相比,中国的变态反应学科是一个年轻、新兴的学科,所以它的实力相对还比较薄弱。另外,变态反应学专科医生太少,医生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变态反应学分会学术普及的任务非常重,他们不仅需要向基层普及,有些像省会城市的三甲医院也亟待他们去普及。
第三,为政府、卫生及医药部门的决策提供咨询及专业建议。
专科分会之间——横向联系、共同进步
在中华医学会分会新任主委就职仪式上,赵玉沛常务副会长对新任主任委员和专科分会工作提出了六点要求和希望,其中一项就是专科分会之间要加强横向联系、协同创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王良录认为,赵玉沛常务副会长提出的这点要求非常及时。因为以前学科之间的合作往往是专家之间的合作,分会之间的横向联系不是很多。所以他相信以后各分会之间会贯彻赵玉沛常务副会长的指示精神,协同创新,共同进步。
诊断食物过敏的金标准——食物激发试验
除此之外,王良录还向健康界透露了目前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开展的临床新诊疗项目,即食物激发试验。虽然目前常用于诊断食物过敏的常规检测方法是过敏原皮肤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sIgE)检测,但食物激发试验才是诊断食物过敏的金标准。不过目前此试验只适合在变态反应诊疗经验丰富且抢救条件比较完善的大型三甲医院进行,他不建议此试验作为一个常规项目盲目的推广,因为该试验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呼吁大家关注变态反应学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过敏患者超过一个亿,而国内变态反应学专科医生严重不足。部分医生和护士对过敏性疾病有一些错误的认知,更别说对患者进行正确、科学的健康宣教了。因此,在王良录看来,变态反应学分会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他呼吁大家多多关注变态反应学,让更多的过敏患者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
【专家简介】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常务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现任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变态反应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北京医师协会变态反应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学杂志》副主编、《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等多种专业杂志编委。主要从事变态反应疾病的特异性诊断、免疫治疗、空气孢粉学、花粉症合并食物变态反应、真菌变态反应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对变态反应罕见病、疑难病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副主编完成了《中国气传花粉和植物彩色图谱》、《中国气传真菌彩色图谱》的编撰工作。目前主持在研:卫计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首都临床特色研究与与结果推广各一项。近年曾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各一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